葉 瑋
(福建省福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奶牛腐蹄病是由壞死桿菌引發的細菌性傳染病,壞死桿菌還易與節瘤擬桿菌、球菌、產黑色素類桿菌等病原體混合感染。
病牛體溫升高至39.5~40 ℃,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臥地,不愿行走,強行驅趕時出現跛行或站立時腿不愿觸地,同時其產奶量嚴重下降。
檢查發現病牛蹄底部有感染,出現潰爛,觸壓潰爛處有炎性滲出物和血水流出,并散發惡臭。
奶牛蹄部、乳房及口腔黏膜無水皰、潰瘍、出血等癥狀,排除患口蹄疫和水皰病可能。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檢查,確診奶牛患腐蹄病。
對病牛蹄部進行局部麻醉、局部保定,并沖洗蹄部后,用消毒手術刀將蹄部的角質層和軟組織剔除,再用雙氧水對壞死組織進行浸潤,然后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無菌水清洗創口及內部空腔。
用手術刀擴大蹄底的腐敗孔,排凈炎性滲出物和血水,去除空腔的腐敗壞死組織及贅生組織,直至出現正常組織并流出鮮血后,局部用5%的碘酊消毒,噴撒高錳酸鉀粉,再用醫用繃帶包扎保護蹄部,5 d后更換1次,同時肌注青霉素250萬國際單位,連續使用5 d。
4.1 加強飼養管理 奶牛腐蹄病的發生和飼養管理不當有著很大的關系,尤其是雨季。為避免發生本病,應加強飼養管理,保持牛舍干燥、整潔,并及時清除積水、糞便、尿液,去除地面凸起物、尖銳物,防止牛蹄扎傷,降低腐蹄病的發生率。
4.2 加強營養管理 給奶牛提供營養全面的飼草飼料,保證維生素等的供給充足。控制好精粗料的比例,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如鈣、磷、鋅、銅、硒等,有利于強化牛蹄角質,避免出現骨質疏松。
4.3 加強消毒管理 配備充足的消毒、防疫物資,及時消滅病蟲害,改善環境衛生。可用含氯消毒藥品對場地進行消毒,有條件的可設消毒槽,槽中放入1%~3%硫酸銅溶液,對牛進行藥浴。定期對牛進行檢查,避免病原從傷口侵入,導致腐蹄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