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安徽昌達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41)
建筑業作為一門傳統行業,也是我國經濟體系中的基礎性行業。它具有傳統行業的特性,同時又有建筑業特有的管理難點。“營改增”給建筑施工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深刻全面的影響。為保證企業的健康高效發展,準確分析其財務影響,探討相應對策,非常必要。
“營改增”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財稅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營改增”前的財稅體制,是在1994年分稅制改革的基礎上,逐步演進形成的。其突出特征是,流轉稅制以增值稅和營業稅兩種流轉稅并行,按行業劃分范圍分別征收。除建筑業之外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中的修理修配業征收增值稅,第三產業(除修理修配業外)和建筑業則征收營業稅。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一財稅體制不適應、不完善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一是稅制不完善的問題突出。完善的稅制應具有統一、公平這一“中性”的特點,以利于企業在公平的稅收環境中發展壯大。增值稅就企業的增值額征稅,具有這種“中性”效應。但是,在增值稅和營業稅并行的條件下,由于增值稅征稅范圍不全面,增值稅的抵扣鏈條被打斷,使得增值稅這種“中性”的特點難以發揮其有效作用。
二是阻礙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的問題突出。營業稅存在重復征稅的問題,不利于專業化分工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相悖。“營改增”前,我國大部分第三產業被排除在增值稅征稅范圍之外,嚴重阻礙了服務業的發展。另外,對服務業征收營業稅,使得服務業出口無法享受出口退稅的優惠,嚴重影響了我國服務業的出口。
三是稅收征管不斷面臨新難題的問題突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多樣化經營和新的經濟形勢不斷出現,要準確劃分增值稅和營業稅的征稅范圍,或者準確劃分一項經濟行為中商品和服務各自的比例,越來越困難。這不僅給企業造成了很大困惑,對專業的稅務機關也是不小的挑戰。
推行“營改增”改革,建立以增值稅為單一稅種的流轉稅制,與國際慣例實現接軌,具有重要意義。一是通過完善稅制,形成完整的增值稅抵扣鏈條,避免重復征稅,有利于促進社會分工協作,拉動服務業發展,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二是建立了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企業購入固定資產所承擔的增值稅也可以作為進項稅額抵扣,有利于促進企業擴大投資,增強企業經營活力。三是平衡、減輕企業稅負,有利于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四是建立盡可能公平、中性的稅收環境,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和活力,有利于推動產業轉型、結構優化、消費升級、創新創業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是既便于對出口商品、勞務退稅,又可以避免對進口商品、勞務征稅不足,有利于投資、消費和出口結構的優化,實現經濟健康協調發展。六是實行逐環節征稅,逐環節扣稅,做到互相制約、交叉審計,既有利于稅收征管,又促進了企業規范經營。
2011年,“營改增”試點印發方案。2012年1月1日,在上海拉開了“營改增”試點的序幕。2013年度和2014年度,“營改增”試點兩次地區擴圍與行業擴圍。2016年5月,“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建筑行業正式加入“營改增”改革的隊伍,適用稅率11%。2018年4月,國家統一下調增值稅稅率一個百分點,建筑施工企業適用稅率降為10%。2019年3月,國家再次下調部分行業增值稅稅率,建筑施工企業適用稅率降為9%。至此,營改增政策體系基本完善并穩定下來。
一是納稅地點發生了變化:由向應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營業稅,改為向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增值稅。
二是廢除了扣繳義務人的規定:繳納營業稅時,如建筑業工程采用總承包、分包方式的,以總承包人為扣繳義務人。“營改增”后,廢除了此項規定,總承包人、分包人均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三是計稅方式的變化:營業稅是價內稅,增值稅是價外稅,增值稅采取銷項稅額減進項稅額的計稅方式。
另外,在納稅申報、納稅期限、優惠政策等方面,變化也較大。同時,增加了如何取得增值稅發票、進項增值稅如何進行抵扣等新規定。
1.“營改增”對企業的現金流量的影響
增值稅采取銷項稅額減進項稅額的計稅方式。銷項稅額一旦納稅義務發生就需要在一定時間內繳納。而進項稅額取決于能否及時、足額取得合規的可抵扣憑證。企業在支付款項時,如未及時、足額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取得了不合規的抵扣憑證,都會減少企業凈現金流量。
2.“營改增”對企業收入和成本的影響
“營改增”的實行會造成企業營業收入的減少和成本的下降。增值稅作為價外稅,企業在進行收入和成本確認時,采取價稅分計,營業收入和成本不包含增值稅。而營業稅作為價內稅,企業在進行收入和成本確認時,采取價稅合計,營業收入和成本包含營業稅。
3.“營改增”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營改增”的實行會造成企業利潤的下降。理論上來說,營業收入和成本的同比例下降會減少利潤。而且,企業很難及時、足額取得合規的可抵扣憑證,無法抵扣的進項稅額相應增加成本和稅負,也會減少利潤。
4.“營改增”對建筑工程造價的影響
“營改增”后,價內稅改為價外稅,建筑工程造價的價格構成變了。
1.“營改增”對收入核算的影響
在營業稅沒有改成增值稅之前,建筑施工企業是按照全部的工程總價計算繳納營業稅。在“營改增”后,因增值稅屬于價外稅,此時便不能再使用以前的收入核算方法,應將增值稅從造價收入中分割開來,即按照不含增值稅的工程總價作為計稅依據。
2.“營改增”對企業成本核算方法的影響
繳納營業稅時,企業的成本是價稅合計數。“營改增”后,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時,需要將價稅分計,分計后的結果為計入工程的成本和不計入工程成本的進項稅額。進項稅額能否抵扣,取決于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是否符合規定。不合規的抵扣憑證,其進項稅額不得抵扣,相應增加成本。因此,在“營改增”后,流轉稅的稅負不再是相對于營業收入的一個恒定比率,而是一個可變項。其高低既取決于銷項稅額的高低,更主要是取決于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的高低。企業在支付與成本費用相關的款項時,及時、足額取得合規的可抵扣憑證,既是稅負管控的關鍵,也是成本管控的關鍵。
3.“營改增”對稅務處理的影響
企業在繳納營業稅時,只需要設置“應交營業稅”一二級科目即可,會計核算集中在計提和繳納兩個環節。“營改增”后,則需要二級科目“應交增值稅”下設置若干個三級科目,其中包括進項稅額、銷項稅額、預繳稅款、進項稅額轉出等多個有關的三級科目,會計核算更復雜了。
4.“營改增”對混業經營核算的影響
建筑施工企業經營中,可能既有建筑勞務,又有自產貨物,存在混業經營。如果核算不清,會有從高適用稅率的風險。
建筑施工企業的項目點多面廣,往往設立眾多子公司、分公司或項目部。建筑施工企業管理鏈條長、組織架構復雜的行業特性,極易造成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難以匹配,從而增加企業稅負。應特別關注,增值稅政策下,企業內部非法人獨立核算的分公司,在符合一定條件下,可以被認定具有獨立納稅義務,將使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難以匹配的問題更為突出。
建筑施工企業應結合企業規模和管理能力等,對分公司的資質進行核準,并結合是否具有獨立納稅人資格,對分公司與子公司的管理與核算重新布局,壓縮管理層級。中小規模建筑施工企業建議采取事業部制,促進組織機構扁平化,實行集中納稅。大企業實行子公司制,可以采取區域子公司與專業子公司相結合,加強業務協同,完善抵扣鏈條。
建筑施工企業業務模式眾多,“營改增”后,應特別關注聯營(掛靠)業務模式。聯營(掛靠)業務模式不僅違反了建筑法,也違反了合同法,在“營改增”后還可能存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虛開風險。由于聯營(掛靠)業務模式下,合同簽約方與勞務提供方不一致,業務流、發票流、資金流“三流不一致”現象很難避免,極易違反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的相關規定。建筑施工企業必須取消不合法的聯營(掛靠)業務模式。此類項目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優先改采總分包模式或聯合體模式。不具備條件的項目,可以進行集中管理模式的調整。建筑施工企業業務模式的優化,可以實行規范經營,防范稅收風險,為應對“營改增”打下良好的基礎。
“營改增”不僅僅涉及稅制的調整,同時牽涉到建筑施工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需要根據增值稅的管理要求,對企業各項制度流程進行調整修改。例如,在合同管理方面,需要修訂合同模板,增加價稅分離的相關要求,增加與納稅義務時點協調的付款要求,增加發票開具的信息等等。再如,在材料采購管理方面,需要根據能否提供可抵扣憑證,加強供應商資格認證;統籌考慮進項銷項匹配和管理成本等因素,確定集中采購或分散采購的適用條件等。通過制度流程再造,防范稅收風險。
“營改增”后,企業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增值稅發票管理體系、核算體系、崗責體系及考核機制。同時,企業要加強財務人員配備和業務培訓,保證財務人員能夠熟悉和掌握有關增值稅的基礎理論知識、核算原理及1-3級共16個會計科目。
根據現行稅法規定,“營改增”后,無論是否收到工程款項,企業一經驗工計價確認收入,增值稅納稅義務在此刻就已經發生,對銷項稅額需要進行確認。在實際經營過程中,一方面,工程款支付滯后現象比較普遍,質量保證金等尾款往往要到工程竣工決算數年后取得。另一方面,如企業未能及時支付與成本費用相關的款項,就會影響取得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專用發票的及時性,造成進項稅額難以及時足額抵扣。
可見,“營改增”給企業的資金管理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企業生產經營全環節全員配合,在努力爭取工程款項及時清收的同時,更要眼睛向內,通過強化管理,及時足額取得可抵扣憑證,提升進項銷項的匹配程度,力爭進項稅額的最大程度抵扣,避免時間差造成的稅款資金占用,實現企業資金管理的優化。
“營改增”之后,企業可以依規開具銷項增值稅專用發票,同時也需要進行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額的認證。由于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用來抵減銷項稅額,所以國家相關法律對其十分嚴格。這也標志著企業在“營改增”之后開具和取得發票必須比以前營業稅制度下更為嚴格規范。
建筑施工企業要根據稅法要求,建立健全增值稅發票管理辦法。一方面,要加強工程結算管理,做好稅控裝置的購置使用,嚴格專用發票的領購、開具,并配備專人管理。另一方面,企業要加強物資采購的集中管理,做好供應商的資質審核工作,嚴格財務報銷管理,加強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認證工作,切實防范假票及不合規發票等現象,降低稅務風險。
相對營業稅而言,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更為嚴格。稅務機關尤為關注增值稅發票的開票日期、發票印章、發票的認證時間及抵扣期限等要素,以確保增值稅發票的真實性。增值稅的計稅方式為以進項稅額抵減銷項稅額,決定了應對“營改增”,需要生產經營各環節的全員參與。
建筑施工企業組織架構復雜、管理鏈條長的特點,更是決定了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強化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涉稅風險管控。筆者所在企業通過開發上線ERP系統,做到了全域、全環節信息化管控業務流程,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在應對“營改增”過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為企業規范高效運營提供了強有力保證。
綜上所述,“營改增”改革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是深刻且全面的。建筑施工企業要順應社會經濟發展大勢,通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強化企業管理,應對“營改增”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實現企業的規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