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增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社區治理是黨和政府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是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而物業管理是社區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大連市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總結推廣“紅色物業”建設四種模式,通過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整合資源,破解了基層治理難題、提升了城市基層治理水平。目前,全市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100%,2022 年物業信訪投訴量同比下降21%,在全國30 個典型城市物業服務滿意度普查中排名第九,位列東北地區首位。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加強“紅色物業”建設,首先要把“紅色堡壘”建起來。一是聯合抓好物業行業黨委組建。積極推進組建市、區兩級物業行業黨委,具體履行好“物業行業黨建工作統籌協調、政策指導及重點工作任務落實”的職責。二是聯合抓好物業企業黨組織組建。各街道社區黨組織對本轄區物業服務企業黨建底數進行摸排、建賬,采取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共建等方式組建黨組織,消除黨建空白點,確保符合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和物業服務項目全部建立黨組織。中山區葵英街道清泉社區黨委億達云集物業目前僅有一名正式黨員,社區黨委通過聯建方式,將其納入第一聯合黨支部,不斷擴大紅色覆蓋、延長紅色半徑。三是聯合抓好業委會黨組織組建。街道社區黨組織加強對業委會的具體指導,在業委會籌備組建、換屆選舉等工作中,嚴把人選標準和質量,鼓勵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積極參選,提高業主委員會成員中的黨員比例,推動符合條件的業主委員會成立黨組織,做到應建盡建。沙河口區李家街道錦華北園業委會8 名成員中有7 名黨員,錦華社區黨委推動業委會單獨成立黨支部,在社區黨委領導下著力打造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的“紅色業委會”,實行“黨建引領+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工作模式,對小區的重大事項,在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基礎上,由業委會黨支部集體研究討論,并依托“居民議事會”,共同商議小區治理良策。
針對物業管理難點問題,堅持分類指導,推進四個方面的機制建設。
健全“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機制。推動符合條件的社區“兩委”成員通過法定程序兼任業主委員會成員,推動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員兼任物業服務項目質量總監,鼓勵符合條件的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負責人擔任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甘井子區萬科魅力之城物業公司積極與社區黨建聯建、參與社區治理,物業黨支部書記擔任社區兼職副書記和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城投物業公司積極與街道、社區黨組織溝通聯系,在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組建由“網格+物業服務項目+行政單位+各類社會組織”88 家基層黨組織共同參加的“紅色物業黨建聯盟”,通過建立聯盟章程、交叉任職等制度,構建共駐共建、共享共贏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源源不斷地釋放“紅色動能”。
健全“雙向融入、共促服務”機制。一方面,吸收符合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黨員和員工作為社區兼職網格員,參與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鼓勵企業黨員和員工積極參與服務小區志愿服務活動,積極引導物業服務企業參與社區共建,認領服務項目,簽訂共建協議。甘井子區第五郡物業公司教育引導黨員職工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亮身份、踐承諾、樹形象,相繼成立以黨員為骨干的“24 小時志愿服務隊”、金牌維修服務隊、“和萬家”矛盾調解服務隊,58 名物業公司黨員為居民提供更優質、更貼心、更滿意的服務。另一方面,積極推薦社區居民中的退休黨員干部等擔任物業服務企業義務監督員,推動在職黨員進社區進網格報到,在居民小區參與志愿服務。中山區老虎灘街道中興社區和合樓院黨支部組建了由14名在職黨員、37 名退休職工黨員和76 名居民組成的環境整治、設施維修、愛心助老、矛盾調解、治安巡邏5 支志愿者服務隊伍,堅持“愛心星期六”義務勞動日,粉刷樓道、清理小菜園,為居民提供修鎖、換水龍頭、安燈等義務服務;與大院里的孤寡老人結對子,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走家串戶,為居民解矛盾、化糾紛;守候在治安亭、巡邏在樓群中,幫居民看門望鎖,小區再沒有發生一起治安案件,實現了從“棄管”到“齊管”。
健全“多方聯席、定期會商”機制。建立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和轄區治理力量共同參加的多方聯席會議制度,制定議事規則和工作流程,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年初確定要點、年中跟蹤檢查、年末總結表獎,共同為小區居民服務。西崗區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區是“小巷總理”發源地,社區“大黨委”充分吸納業主代表、企事業單位、產權單位等多方力量,建立居委會、業委會、物管會等參加的多方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討論本轄區共駐共建方面重大事項。中山區海軍廣場街道春海社區推出“五個一”工作法,即一個堅強的黨委領導、一支過硬的樓院隊伍、一個完善的自治機制、一系列的服務保障、一定比例的資金投入,通過一次次協商、一點點改造,樓院有了自發規劃的停車位、自籌資金安裝的電子停車器,建成涼亭和畫廊,曾經臟亂差的棄管樓院變身遠近聞名的友好樓院。
健全“街道黨工委統一協調、有關部門聯動下沉執法、協調解決難題”機制。區、街道兩級牽頭,推動城市綜合執法、公安、市場監管、消防救援、住建等各執法部門聯合行動下沉小區一線,急事快辦,難事細辦,防止把“小事”拖成“大事”、把“大事”拖成“難事”。西崗區人民廣場街道黨工委建立健全“街道—社區—網格—黨員中心戶”縱向管理和街道、住建、執法三方橫向議事聯動機制,在解決老舊小區居民上下樓難問題中,街道、住建、社區、物業、業委會五方聯動,在長春花園小區實現了既有住宅電梯安裝,成為大連首個連片加裝電梯的老舊小區;組建了由108 名法律工作者組成的金牌調解隊和律師服務團隊,及時化解矛盾糾紛,達到攥指成拳、推動“破題”的目的。西崗區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區成立由社區黨委書記、派出所民警、執法部門人員、法律工作者、業主代表組成的物管會,牽頭組織對房屋維修、保潔服務、安全巡查、公共設施使用等進行資源調配和協調溝通,解決暫時無法引進專業物業服務企業的老舊小區日常生活問題,真正讓物管會“活起來”。
加強“紅色物業”建設,關鍵是選好建強基層黨組織書記“帶頭人”隊伍。一是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深入實施“頭雁工程”,大膽培養、敢于使用那些在社區崗位上默默奉獻、敢啃“硬骨頭”、能破解物業管理難題的人擔任社區黨組織書記。同時,通過“導師幫帶制”“名師工作室”等方式“老帶新”,讓“接班人”盡快成長起來。二是培養好物業企業、業委會和樓院黨支部書記。堅持聯選聯培,著力培育選拔一批有熱心、能干事、肯奉獻的黨員擔任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和樓院黨組織書記,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中山區老虎灘街道和合大院黨支部書記王秋萍就是這樣一位“帶頭人”。2014 年夏天的一場“水荒”,社區黨組織發現了王秋萍,并把她培養成為樓院黨支部書記。在王秋萍的帶領下,小區居民自己動手粉刷樓道、清理小菜園,成立了和合大院第一支志愿者服務隊伍——“十三姐妹團”,并創建了微信群,為居民搭建了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平臺,形成了“和諧鄰里一家親”的良好氛圍。三是抓好社區、樓院黨員骨干力量的培養。及時將優秀網格員納入黨員隊伍,積極發展壯大物業服務企業黨員隊伍,創新采取“黨員志愿服務積分制”等方式,鼓勵支持黨員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加強“黨員中心戶”隊伍建設,打造群眾身邊的“微堡壘”。沙河口區馬欄街道文苑社區一“三無”小區曾因無物業管理,小區內私搭亂建、隨意圈地現象嚴重,加上院內沒有公共休閑場所,居民的心境和環境一樣糟糕。自從趙瑞英擔任文苑社區黨支部書記后,支部以“黨建+自治”為引領,推選了一批公益心強、樂于奉獻的黨員和居民組成小區自治委員會,成為小區居民“主心骨”,帶領大家齊心協力改造小區,解決了樓院下雨泥濘問題,按照分區認養模式補種綠植,樓院面貌煥然一新,鄰里間的情誼也越發深厚,小區因此有了新的名字——怡和家園。
科學有效的監管考評機制是保障物業服務提質增效的關鍵所在。區級層面將“紅色物業”建設工作作為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發揮好考核“指揮棒”作用。街道黨工委對物業服務進行評價,評價意見作為住建部門評價企業信用的重要內容,記入信用檔案,并錄入大連市物業綜合服務系統,建立物業服務企業“紅黑榜”,加強對物業服務企業失信行為的監督。引導建設單位、業主大會在選聘物業服務企業時,將物業服務企業信用狀況納入其選聘條件,倒逼物業服務企業自我加壓,提升物業服務管理水平。西崗區人民廣場街道黨工委將“紅色物業”作為街道黨工委書記抓黨建項目,街道每月至少召開一次物業服務專題調度會,建立物業企業綜合評價機制,社區黨委定期開展綜合評定,區住建局將評價結果作為考核物業公司的依據,打造了國合物業、白云物業、遠洋風景物業等一批“紅色物業”典型,推動“盆景”變“風景”,不斷提升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社區黨組織定期組織居民群眾代表對物業服務企業進行評議評價,將評議結果作為物業服務企業信用管理的重要依據。組織黨員、居民有序參與物業服務管理重大事項的全過程監督。沙河口區錦華北園小區業委會對物業企業實施“過程監督—常態化驗收—年度測評”的監督機制,業委會黨支部通過重要事項專人全程盯辦、一般性問題限時催辦、“月檢月查”等方式,緊盯物業服務關鍵環節,督促物業企業定期公示重要信息,及時進行整改;年底以召開業主大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邀請廣大業主對物業服務態度和質量等進行評價打分,推動物業服務企業依規履約,促進物業服務規范化。甘井子區萬科魅力之城物業黨支部健全服務監督機制,通過設置物業服務質量總監,每季度組織物業服務質量監督員、社區紀檢監督員和業主代表對物業承諾落實事項及業委會工作情況進行評議監督,評議結果和監督情況在聯席會議上公布,倒逼提升物業服務及業委會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