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婷 陳向榮
祁東縣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面積1872 平方公里,人口約77 萬,其方言屬湘語永全片東祁小片(《中國語言地圖集》, 2012)。
祁東方言的“得[te33]”字使用頻率很高,使用范圍較廣。據我們觀察,其用法可以分為動詞、介詞、助詞、構詞成分四種。本文以城關話為代表,嘗試對祁東方言“得”的這四種用法加以簡單探討。文中例句均來源于筆者調查或自省。
例如:
己得支筆得我(他給支筆給我)。
得十塊錢得幾(給十塊錢給他)。
得碗粥得我吃(給碗粥給我吃)。
以上三個例句中的第一個“得”都含有“持拿”的意義。如“己得支筆得我”雖然可以意譯為普通話的“他給我一支筆”,但更合理的翻譯則是“他拿一支筆給我”,即第一個“得”含有“持拿”的語義。
例如:
得你 (給你)!得我雙筷子(給我一雙筷子)。古雙筷子得己 (這雙筷子給他)。
例如:你得己出去耍(你讓他出去玩)!
得我吃過再講(讓我吃完再說)。
我得你罵啦(我讓你罵吧)!
作補語的“得”可分為“能”義和“值得”義兩類。
1.表“能”義。可用于以下三種結構。
(1)“動詞/形容詞+得”結構。例如:
那只老人家行得、住得、吃得(那個老人家能走、能睡、能吃)。
開車子慢得快不得,開得快易得出事(開車子能慢不能快,開得快容易出事)。
個個不準出去,你出去得,我也出去得(人人不準出去,你能出去,我也能出去)。
(2)“動詞+得+賓語”結構。例如:
劉老師教得數學,教不得語文(劉老師能教數學,不能教語文)。
我吃得海鮮,吃不得肥肉(我能吃海鮮,不能吃肥肉)。
(3)“(狀語)+動詞+(補語)+得+(賓語)”結構。例如:
①你亂吃得,亂講不得(熟語:東西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
②你弄亂得,我就弄亂不得(你能弄亂,我就不能弄亂)?
③你搞亂得小事,就搞亂得大事(你能搞亂小事,就能搞亂大事)。
例①中“得”出現于“狀語+動詞”結構后,例②出現于“動詞+補語”結構后,例③處于“動詞+補語”結構后、賓語之前。
2.表“值得”義。例如:
古身衣衫又便宜又好穿,買得(這身衣服又便宜又好穿,值得買)。
古只生意,做得(這個生意,值得做)。
以上結構中的動詞和形容詞大都是單音節的,雙音節的較少。
這種作補語“得”,其否定形式是在“得”前加否定副詞“不”。例如:
那只老人家行不得、住不得、吃不得(那個老人家不能走、不能睡、不能吃)了。
古身衣衫又貴又不好穿,買不得(這身衣服又貴又不好穿,不值得買)。
補語“得”在有些結構中只有否定形式,沒有肯定形式,如“動詞+不得+小句”結構中“得”就只能是否定形式。例如:
我最聽不得己各講我老師格壞話(我最聽不得他們說我老師的壞話)。
我最看不得己老子天下第一格樣子(我最看不得他老子天下第一的樣子)。
例如:
魚充倒氧,不得死(魚充著氧,不會死)。
我屋爺不得打我(我爸爸不會打我)。
還早,不得遲到(還早,不會遲到)。
其結構形式為“動詞+賓語+得+賓語”,例如:
我送過朵花得老師(我送了一朵花給老師)。
己買過兩身衣衫得婆蔸子(她買了兩套衣服給婆婆)。
我送古筐花生得外婆(我送這筐花生給外婆)。
其結構形式主要為“NP1 + 得 + NP2 + VP”。NP1一般由體詞性詞語充當,句法結構上是全句的主語,語義結構上是受事。NP2 是“得”所引進的施事,句法結構上是句子的賓語。VP 為謂語成分,一般為復雜的謂詞性結構,可以是述賓、述補結構或包含述補結構的謂詞性結構,后可接動態助詞或語氣詞。 NP1 既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無生命的,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NP2 不能省略,不同于普通話的NP2 可隱可現(彭婷、彭姣娟, 2016)。例如:
雞崽崽得貓咬死了(小雞被貓咬死了)。
老王格錢得騙子騙過了(老王的錢被騙子騙走了)。
我得己害苦了(我被他害慘了)。
其結構形式主要為“得+人稱代詞+動詞+數詞+量詞”,例如:
得己拂一餐(把他打一頓)。
得你踢一腳(把你踢一腳)。
路稀爛,得我絆一跤(路太爛,把我摔一跤)。
“得”用在動詞之后,表動作行為已經完成,為完成體標記。例如:
炒得兩只菜就可以吃飯了(炒了兩個菜就可以吃飯了)。
做得兩天做完了(做了兩天做完了)。
罵得幾句就算了(罵了幾句就算了)。
主要用于“冇+動詞+得”結構中,該結構多用于句子末尾,表示惋惜或后悔的語氣。“冇”是單音節否定副詞,表“沒有”,“得”作語氣詞用,表示遺憾的語氣。“冇+動詞+得”之前也可以加“真是”“可惜”之類的詞語來加強語氣。例如:
十年前房子白菜價,可惜冇買得(十年前房子白菜價,可惜沒有買)。
那只病剛發現就要做手術,可惜冇做得(那個病剛發現就要做手術,可惜沒有做)。
重點高中不讀,去讀職業高中,真是冇悶得(重點高中不讀,去讀職業高中,真是沒有想)。
“得”在祁東方言中是一個構詞能力很強的構詞成分。由“得”構成的這些詞,里面的“得”都不具有獨立性,已經失去了充當詞的資格。下面簡單介紹“得來”“曉得”“冇得”“要得”這四個由“得”構成的最有特色的詞。
“得來”為結構助詞,作話題標記,相當于普通的“的話”。常用于“動詞+得來”結構,表動作的虛擬完成。例如:
不罵你,你不自覺;罵得來,你又受不起(不罵你,你不自覺;罵的話,你又受不了)。
不帶你出來,你不好耍;帶得來,你又不聽話(不帶你出來,你不好玩;帶的話,你又不聽話)。
不開店,冒事做;開得來,怕賠過老本(不開店子,沒事情做;開的話,擔心賠了本錢)。
“動詞+得來”通常不能單獨成句,后面必須再接一個后續小句,表示結果。“得來”附著在動詞后表假設,列舉出假設要發生的動作,表示將來的虛擬完成。“得”傳達表示完成的功能,“來”傳達假設虛擬的功能,兩者高頻共現凝固為一個特定的虛擬完成標記。“實詞的源頭義往往決定著它們語法化的起點和方向。”(江藍生 ,2012)。只有“得來”出現在動詞之后,并且與其前面的動詞形成小句充當一個話題時,“得來”才有可能虛化為“假設”助詞。換句話說,正是“得來”所處的語言環境改變,隨之帶來的重新分析使得它能夠虛化為助詞(曾海清、彭婷 ,2023)。
“曉得”有“知道”“非常、太”兩種語義。前者為動詞,后者為副詞。
(1)表動詞“知道”義,其否定形式為“曉不得”。例如:
我曉得己不得來(我知道他不會來)。
我曉不得己屋起火了(我不知道他家起火了)。
(2)表副詞“非常、太”義。例如:
那只老師曉得好(那個老師非常好)。
昨日考試曉得難了(昨天考試太難了)。
“冇得”相當于動詞“沒有”,對事物情況進行否定。例如:
冇得錢用(沒有錢用)。
吃飯冇得味(吃飯沒有胃口)。
有時用在比較句中,如:
我冇得你會講(我沒有你會說)。
己冇得己姐姐樣子好(她沒有她姐姐漂亮)。
在答語中一般都是單獨運用,如:
你有存款冇?——冇得(你有存款沒?——沒有)。
“要得”有三種語義:
1.可以、行、好。否定的說法是“要不得”,意思是不行、不對、不可以。例如:
調你到鄉下去,要得不?——要得(調你到鄉下去,可以不?——可以)。
要得你就留到,要不得你就丟過(好你就留下,不好你就丟了)。
2.用于反語。意思是“不行”。語氣上揚,重音在“得”字上,帶反問的語氣。
①冇得下數,那還要得(沒有規矩,那不行)?
②反吃起,那還要得(吃反了,那不對)?
例①的語境是晚輩本應該孝敬長輩,給長輩買吃的。若長輩給晚輩買,晚輩就會客套地說:“反吃起,那還要得?”
3.表示不滿或警告。意思是“好哇”“走著瞧”。如:
要得,你試下看(好哇,你敢試試)!
要得,在屋里連不聽大人格,得我告曉你老師(好哇,在家里一點都不聽大人的,讓我告訴你老師)。
根據上文的討論,不難可以看出祁東方言的“得”是一個多功能詞。不過這些功能并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從某些功能逐漸演化來的。如介詞“得”和助詞“得”的功能就是從動詞“得”虛化而來的,其大致的虛化路徑為:動詞→介詞→助詞。限于篇幅,本文關于“得”的詳細演變路徑將另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