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滿 李伶俐
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是全國商用車之都核心區,東風汽車公司的“故里”,被稱為中國“卡車之都”。作為全省老工業基地,轄區國有企業底盤大,退休人員數量多,在2020年底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向地方移交時,共接收了國有企業退休人員4.3萬人,退休黨員1.002萬人。為了讓龐大的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在居住地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充分發揮出移交各類資產的公益性作用,張灣區運用共同締造理念推進退休人員社會化改革和管理創新,激發出政府主導、部門聯辦、師生共治、全域共享的多方活力,使東風公司老年大學這所企業辦老年大學在辦學條件、教學質量、服務水平等方面實現了蝶變,成為聯結張灣與東風情誼的重要窗口,得到廣大離退休干部職工及社會老年人的交口稱贊。
張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東風公司老年大學移交工作,將其作為服務東風發展及老年群體的重要民生工程抓緊抓實,明確由區委組織部(區委老干部局)牽頭,厘清管理機制,組建辦學隊伍,盤活公共資產,使老年教育事業成為彰顯民生大愛的“窗口”。
一是創新管理模式,多部門參與老年大學建設。通過充分調研,根據東風公司老年大學場地設施多、服務群體雜、功能定位模糊等情況,明確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任張灣區老年大學校長,將東風公司老年大學更名為東風校區,與區委興辦的張灣校區一道,形成了“一校兩區”辦學模式。針對東風公司老年大學2.9萬平方米的場地,按照功能和服務人群劃分為三個板塊:由張灣區老年大學負責教學板塊的管理和運行,使其因2020年停學一年后盡快恢復招生辦學;由區文化旅游局接管網球場、籃球場、足球場、游步道等1.5萬平方米的場館設施運行,組建全民健身中心,對市區居民公益性開放,并優先對老年群體使用;由機關事務服務中心接管移交的整體資產,負責校區的物業聘請、安全改造。通過這一創新性管理機制運行,老年大學、文化旅游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三家單位充分發揮出各自職能屬性,集中優勢力量分頭負責教學的恢復、場館的利用和資產的盤活,僅移交兩個月后,學校就恢復了正常運轉,停學一年的老年大學開啟新一輪招生,教學區和各體育場館里人氣滿滿,經過綠化和安全改造的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得到了東風老同志的普遍認可,認為政府辦學有魄力、有實效,贏得了移交后的“頭彩”。二是創新辦學方式,多單位組建老年教育聯盟。辦強新時代人民滿意的老年大學,充分發揮原東風公司老年大學辦學30余年的底蘊優勢,在移交后讓廣大東風離退休老同志滿意,其核心在于優異的辦學質量。為此,張灣區老年大學堅持需求牽引、服務至上,通過“橫向做寬、縱向做深”老年教育的方式,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在“橫向做寬”方面,創新與東風區域管理中心、十堰市人民醫院、國藥東風總醫院、市公安局北區派出所等企事業單位深度合作,成立老年健康醫療衛生保障基地、老年大學警務室、老年大學健康小屋等,定時到校開展健康講座暨義診、民警校園服務日等貼心活動,讓老年群體共享優質服務資源、醫療資源和安全資源,多項舉措為全市老年教育領域首創。在“縱向做深”方面,以區級老年大學為中心,實行“1+1+N”辦學模式,不斷拓展下沉服務,將老年大學向基層延伸。即以東風校區和張灣校區為中心,設立N個鄉鎮社區老年學校教學點,將優質資源與社區教育共享。由區級老年大學負責課程開發、教學示范等工作,對基層老年學校具體辦學、教學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協調服務,發揮核心引領作用;鄉鎮街道黨工委負責組織實施老年教育活動,精準布局轄區老年學校各教學點,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充足保障,發揮主體統籌作用;各社區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鄰里中心為陣地,設置老年教學點,根據居民需求制定針對性課程,把優質教育資源送到老年人“家門口”,圓更多老年人的“大學夢”。通過有力舉措,在兩年內,張灣區成立了14所社區老年學校,做到師資共享、活動共辦、組織共建,保障基層辦學質量,老年大學向基層延伸取得豐碩成果。

校園面貌煥然一新

服務對象多、管理人員少、辦學難度大,是長期困擾各級老年大學創優辦學的首要問題。為此,張灣區在辦好老年大學過程中,大力實施人才隊伍建設,充分激發出管理干部和學校師生的內生動力,實行“學校-教師-班委-學員”四級管理模式,讓師生在學校發展中做主人,攜手共治辦好老年大學。一是做優管理隊伍。張灣區把老年大學當成“朝陽事業”來辦,在組建管理隊伍時,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兼任校長,常務副校長及7名管理干部均為“80后”“90后”,有著教育管理、黨建等工作經驗,整體干部隊伍年輕化,為老年大學注入“新鮮血液”,使在辦學過程中思路更開闊、服務更貼心、執行更高效。二是做強教師隊伍。張灣區老年大學現有56個專業,108個班級,59名專兼任教師。特別是接管近三年來,有意識招聘由專業院校畢業、有一定執教經驗、年齡在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目前學?!?0后”教師達到了12名,教師專業結構、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年輕教師也成為更多老年朋友走進學校的重要因素。在管理評價方面,制定教師管理辦法,高標準、嚴要求做好課堂教學工作,構建教師教學科學評價體系和考核辦法,定期開展教學觀摩、跟班聽課、新老幫帶等活動,學期末發放學員評價問卷,全方位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把關,保證教師的教學質量水平,讓老同志真正學到知識,享受“文化養老”幸福生活。三是做實班長隊伍。精心選擇有大局觀念和奉獻意識的學員當班委,黨員班委擔任班長,幫助教師實行班級自治管理,讓班級成為溫馨的大家庭。由于班長發揮的得力作用,使學校在僅有8名管理干部的情況下,兩所校區108個班級的各項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班長成為學校管理的重要后援團。四是做細學員隊伍。充分發揮4000余名學員的主體作用,經常性聽取學員的意見建議,展開貼近老同志需求、寓教于樂的活動,吸引廣大學員參與,如“我與黨旗合個影”“升國旗 唱紅歌 頒紀念章”“云端開學第一課”“授校徽 頒榮譽表彰儀式”“主題文藝匯演”“特色書畫展”等多項特色活動,并從中發現優秀學員,通過校園公眾號、???、《十堰晚報》等媒介進行宣傳報道,使學員在學校里有收獲感、成就感,對學校各項工作更加支持,也使得學校辦學成果頻出,實現了“雙向奔赴”的良性循環。
一是讓老年大學面向社會辦學。2021年東風公司老年大學移交張灣區管理后,并入張灣區老年大學,不僅服務轄區離退休老干部、東風公司退休職工,更惠及社會老年同志,推行微信報名,在兩年時間內,招生人數從2000人次增長到4200人次,增長率110%,有效解決了原東風公司老年大學教學資源有限,老年朋友文化養老剛需無法滿足的難題。二是讓老年大學面向社會開放。將東風公司老年大學原有的游步道、各類體育設施場館由區文旅局組建全民健身中心,免費對社會公眾預約開放,每年有4萬余名群眾在場館活動,得到交口稱贊。老年大學充分發揮文化陣地和資源優勢,與區紀委、區機關工委、區財政局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書畫、剪紙、聲樂等主題活動,讓廣大機關干部走進課堂,唱響清廉歌曲、創作清廉詩詞、學寫清廉書畫、刻畫清廉剪紙,感受校園文化魅力。與區委統戰部、方灘鄉聯合走進基層采風,用師生手中的攝影機、畫筆,記錄下張灣鄉村的美好風光,展示銀齡老年的活力風采。通過多領域共享開放,發揮了老年教育更大效能,推動了社會各界對老年大學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每年學校藝術節活動均有商會冠名提供獎品支持,各機關單位在職能范圍給予學校更多的幫扶,使得學校辦學實力進一步增強,開啟了融合創新發展的新篇章。目前,學校開辦了校園微信公眾號,實現了網上報名,創辦了??盾嚩祭夏辍贰⑿蟆盾嚩笺y齡》,被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授予“全國幸福+信息化建設先行?!睒s譽稱號,正在全力創建中國老年大學標準化示范校,向著全國一流老年大學闊步前進。
張灣區通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教育新格局,推進企轉公辦老年大學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突出成效,讓轄區老年同志更好地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為推進全國企轉公辦老年教育提供了有益啟示。

老年學員高唱愛國歌曲
一是政府主導,加強頂層設計。張灣區在解決東風老年大學移交辦學上,從人、財、物多方面給予充分保障,配置有力管理隊伍,精心布局功能分區,使原來僅能服務少量群體的企辦老年大學走向了社會大眾,走進了群眾心間,走出了一條有特色、有推廣價值的辦學之路。二是多元辦學,夯實基礎保障。在強化軟硬件辦學條件的基礎上,不斷推進老年教育向社會層面推介和聯系,讓更多的單位和干部走進學校、走入課堂,發揮各自職能優勢,為老年大學發展添磚加瓦,實現老年教育社會辦、辦學老年成果共同享的良好局面。三是有為有位,激發內生動力。建強高質量的老年大學,要切實圍繞當地的區情區貌和老年群體屬性,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如張灣區老年大學開辦以來,以“黨建+”模式突出政治立校,圍繞新時代老年教育特點,創新打造黨史小課堂、空中云課堂、健康大講堂等品牌,挖掘在東風與張灣建設發展中作出積極貢獻的老年榜樣,組建銀齡宣講隊,號召大家聽黨話、跟黨走;圍繞文明創建、小區治理,引導老年人以志愿服務形式積極參與基層民主監督、移風易俗、民事調解、文教衛生等活動,實現價值提升。通過老同志的示范作用,進一步凸顯了老年教育的辦學意義,也贏得了更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