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 曦 唐弘容 盧成林
地處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方的雙流區,擁有常住人口150余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18.1%。截至2023年,全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入學率由過去的32.4%增至35.6%,高于成都市老年教育平均入學率。在建校辦學過程中,雙流區有效破解區域內老年教育“一座難求”的困局,解決了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把老年教育真正辦成了老年人“家門口”的教育。同時,老年開放教育的加入,也使“時時能學、處處可學”變為現實,很好地解決了老年群體普遍存在的“數字鴻溝”問題。同構互融的雙流開放教育模式,推動全區老年教育發展駛入快車道。
2013年,雙流區在電大下增掛社區教育學院牌子,隨即確立了“全域全時全員全人”的大社區教育(文化型社區教育)育人方針,在實際工作中還專門研究、聚焦社區教育中的老年人群。而雙流區社區教育學院一開始就將老年教育納入社區終身教育的范疇來進行考量和規劃,源于區域內本身有著雄厚的老年教育基礎。建校于1983年的雙流區老年大學,在近四十年的辦學發展歷程中,實行分級管理、分級(區、鎮街)辦學的模式,取得穩健發展。2017年,雙流老年大學被中國老年大學協會評定為176所全國示范老年大學之一;2018年5月,完成了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國際聯絡部交辦的“中國老年教育·雙流模式”拍攝任務,以中、英、法三國語言錄制視頻。視頻后來在巴塞羅那召開的國際老年大學協會102次理事會上展示并被永久保存。雙流區老年教育成果斐然,但在一段時間內,老年教育的辦學、管理模式仍處于區、鎮(街)兩級,沒有面向城鄉全體老年群眾,在服務全體老年群眾學習需求上尚顯不足。
2019年,成都市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國際學習型城市”殊榮。為響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戰略部署和號召,貫徹落實成都市委、市政府《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全齡友好包容社會營造工程》文件精神,雙流區利用全區學習型城市建設與社區教育聯席會議機制,決定整合資源,加大區域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力度,并于2021年正式出臺《成都市雙流區社區教育與老年教育工作融合發展實施意見》,促進社區教育學院和老年大學雙方聯合實施雙流區老年開放教育。由區社區教育學院增掛成都老年開放大學雙流分部的牌子,利用社區教育學院的師資和閑置的教學場地,擴大招生面,設置適宜的教學班,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至此,全區老年教育的區、街、村(居)三級辦學實體網絡得以健全完善。截至2021年,全區各級老年大學學習點137個。其中,區級老年大學1所,鎮(街)老年大學分校9所,村(社)老年教育學校118所,在養老院、日間照料中心等加掛老年教育輔導站(學習點)8個,區級成都老年開放大學雙流分部學習點1個,市級老年教育示范、星級教學點12個。
與此同時,成都市教育局從2021年起,在全市開展了成都市老年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雙流區按照標準化建設評估體系,加大了區域內老年教育經費,推動場地建設、設施設備投入,極大滿足了老年人的學習需求。老年教育還被納入雙流區老齡教育事業“十四五”規劃。雙流區老年教育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老年大學”變身“老年開放大學”,從傳統老年大學的“學”擴展到開放老年大學的“學”,不只是名字變了,而是更加注重開放教育的育人職責和功能。在老年教育的方式上,雙流區一改以前僅有課堂授課的單一模式,在區學習型城市建設與社區教育聯席會議機制的協調下,整合雙流社區教育學院“雙流e站”以及區老年大學教學場地、線上線下學習平臺資源、師資等方面優勢,建立“雙流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探索體驗式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等多種老年教育教學方式。
在解決老年群體“數字鴻溝”問題上,雙流區社區教育學院(成都老年開放大學雙流分部)當仁不讓地成了智慧助老的主力軍,每年撥出10萬元專門經費,用于老年開放教育購置電腦、學習模擬機,線下大力開展智能手機的應用,如網上消費、網上就醫、網上購票、防網絡電信詐騙等老年群體教育教學工作。為豐富區域內老年群體的業余文化生活,提高現代生活技能,雙流區通過組織線上問卷調查后,先后購買了輕松玩轉手機攝影照相、老年人優質生活管理、“法在身邊”法制微課堂等800余門老年人線上學習課程,投放在雙流社區教育學院“空港e站”上,參與網上注冊學習的老年人數達8萬。
通過社區教育學院與老年大學強強聯手、資源整合后的成都老年開放大學雙流分部,從體制、機制上不斷完善老年開放教育,區街教學分校延伸至城鄉老年人“家門口”的村、居教育輔導站(學習點);結合時代發展,單一招收退休老干部學員、堪稱“退休老干部俱樂部”的老年教育,升級為面向區域內全體老年人、線上線下教育相結合的老年開放教育。雙流區老年教育“網納城鄉”“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開放局面基本形成。
圍繞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廣大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都老年開放大學雙流分部制定了150個大綱,招收了25個班級,開設了15個專業,以院系管理為核心加強內涵建設。學校積極購買了1000余門老年教育線上課程,制作了150節雙流本土微課課程,利用“雙流老年大學”網站和“雙流區社區教育”網站開展線上老年開放教育學習。同時,各鄉鎮學校還因地制宜,開設具有濃郁地方特色課程及常態化課程,并將這些課程上傳“雙流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擴大老年群體受益面。如,永安鎮社區教育學校大力推廣葡萄種植及農技教育,引來了“一帶一路”國家國際留學人員進行農技學習,打造出幫助農民致富增收的品牌社區教育;九江鎮老年教育學校,著力推動老年教育區域特色品牌的培育,在蛟龍社區老年教育輔導站開設軍鼓課,鄒家場老年教育輔導站開設蓮簫課,金島社區老年教育輔導站開設竹編課等富有地域特色的老年教育課程;多次被評為省A級老年大學的西航港街道老年教育學校,則開辦有女子舞龍隊、時裝走秀班等特色課程班級……

在線下開設適合老年人身心特點的老年大學課程的同時,成都老年開放大學雙流分部還組織專家編撰地方本土教材,著重本土文化的傳承,促進“老有所為”和地方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成都老年開放大學雙流分部先后編撰出“熱愛家鄉系列”“軍事系列”“養生保健系列”“生活美學系列”“實用技術系列”教材共5大類20余種,還編制《瞿上老年教育“平安幸福·品質生活”》課程體系索引,供老年大學教學使用,極大地豐富了老年教育內容。
與此同時,雙流區自成立成都老年開放大學雙流分部以來,十分重視科研,以科研為引領,努力探索老年教育的開放發展路徑。近期學校的省級重點科研課題《社區老年教育協同模式研究》、市級科研課題《老年教育服務社區治理的實現路徑研究》《養教結合視角下的社區老年教育發展路徑研究》等4個課題,以及區級課題《老年教育常態化課程開發與設置規律研究》《老年教育區域特色品牌培育實踐研究報告》《老年自主學習團隊的培育與實踐研究》等,均已結題。
雙流區在成都老年開放大學雙流分部的領導框架下,除了課堂教學以外,還著力組織、培育老年自主學習團隊,以擴大老年教育受益面。老年自主學習團隊打破了傳統的老年教育模式,變培訓班、講座、報告等“一對多”或“少對多”的教學模式為老年人自主學習、互動交流、互幫互助、互教互學的學習模式,實現老年人的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更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目前,成都老年開放大學雙流分部在已開展的全區社區教育“一社一品”的基礎上,各街道按社區分別組建富有各自街道文化特色的老年社區自主學習團隊。如,古鎮黃龍溪街道的“川劇座唱老年自主學習團隊”;彭鎮網紅百年老茶館的“攝影愛好者老年自主學習團隊”;協和街道則在扶持培育現有比較成熟的老年壇罐制作、中草藥栽培、家風文化、簡易南獅舞蹈、鼓文化、協和風味家常制作、竹編文化等為主題的自主學習團隊的基礎上,積極爭取所轄12個社區(老年教育學習點)至少培育一個老年自主學習團隊,有的社區甚至有多個主題的老年自主學習團隊……如今,區域內各式以促進老年人精神愉悅健康進步為主題的老年自主學習團隊,充分利用區內政府部門、中小學校、圖書館、文化中心等機構的學習資源,活躍在各社區,構成了雙流老年教育的一道靚麗風景。
在全面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教學、課堂教學與老年自主學習團隊相結合的辦學過程中,雙流區始終堅守黨建引領,切實加強黨對老年教育的領導,辦學工作取得豐碩成果。2023年,成都老年開放大學雙流分部成功申報全省老年教育提升示范行動項目,成為成都市老年大學協會理事單位,成為全國健康指導人才培訓項目實訓基地,成功申報全國標準化示范校創建。學校健身、拳劍、氣功、養身、空竹、舞蹈、時裝、書法、繪畫、攝影等專業的學員參加各級表演、展示、比賽,成績斐然,獲得近200個獎項,有的攝影作品還獲得國際金獎。“線上線下結合的班級授課+老年自主學習團隊”的老年開放教育模式,正把開放發展的雙流老年教育推向一個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