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紛飛的大雪、冰封的長河、驟然發生的槍擊案……1月10日,以東北地區為故事背景的刑偵劇《黑土無言》在騰訊視頻X劇場播出。該劇由騰訊視頻、傳遞娛樂、厚海文化聯合出品,臧溪川執導,陳建斌、胡軍、鄧家佳等主演,講述東北小城瀾河因一樁離奇殺人案掀起波瀾,隨著調查深入,一段跨越10余年的東北往事逐漸浮出水面。
憑借情節曲折的社會派推理,以及濃厚的地域特色與時代風貌,《黑土無言》自開播后便收獲廣泛關注。截至1月19日,微博主話題#黑土無言#閱讀量1.6億,討論量19.7萬。該劇制片人兼總編劇、厚海文化總經理王小泉表示,主創團隊將本地人“習以為常”但又非常獨特的東北元素提煉出來,與小縣城的生活百態相結合,形成作品獨特的敘事風格,希望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冷峻現實主義風格
“不要被黑土地的喜感給騙了” ,一位豆瓣用戶在點評《黑土無言》時表示。劇中演員濃重的東北口音總能讓人笑得猝不及防,這種幽默感很難忽視,也讓劇情更接地氣。幽默有趣的方言之下,是一個個性格迥異且鮮活的個體,喜感是東北人的風格,但不是東北故事的全部。
透過《黑土無言》的鏡頭,觀眾可以看到冒著白煙的巨大煙囪、肅殺冷峻的冰面、灰色的建筑群……這一切無不彰顯著東北特有的凜冽氣質;與此同時,小縣城中人們積極堅韌、樂觀生活的態度,又為劇集增添了一些鮮活氣,二者相互交融,形成了難以言表的反差感。
王小泉表示,將故事設定在東北,源于本劇原創編劇楊國良的人生經歷。他出生在東北,對東北生活非常熟悉。《黑土無言》編劇組由4人組成,其他3人則以“外地人”視角,將東北人“習以為常”卻又非常獨特的元素提煉出來,以此形成敘事上的平衡。
以東北為背景的刑偵題材作品并不罕見,《黑土無言》有何不同之處?王小泉認為,這部作品不是以“詭計”或敘述“詭計”取勝,刑偵只是它的外衣。作品以大量筆觸描繪了小縣城的生態,其間的人情關系網,以及復雜的人性,更為接近30年前的社會派推理作品。“這些內容落實到影視畫面中,為作品增加了一絲冷峻現實主義風格。”
展現社會眾生相
《黑土無言》以刑偵視角展現時代變遷下的社會眾生相和命運抉擇。案件背后,是東北的社會發展史,以及幾代東北人對故土的堅守。通過走訪偵辦案件的過程,劇集展現了不同人物的欲望、追求和遺憾,以及他們面對時代變化做出的不同選擇。
王小泉介紹,關宇、楊四、嚴紅橋、王萍等劇中人物都有著鮮明的個性,以及各自不為人知的故事。主創團隊在塑造人物時,除了真實取材,還為每個角色都設計了過往經歷、興趣愛好、語言習慣等豐富細節,讓角色立體而鮮活。如此,觀眾才能夠快速記住人物,并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
劇中人物的情感體系也經過專門設計,以確保人物在時代背景中立得住。比如,關宇對于守護瀾河的偏執和執拗,是因為其過往經歷和逐步建立的信仰,他是眾多公安干警的縮影。身在家鄉卻不被家族認可的王萍,讀了一些書,打開了眼界,一心想為自己掙一個未來,卻因為遇到嚴紅橋改變了人生,她是因時代機遇,自我意識覺醒的女性的縮影。
“劇中每個人物都有詳盡的人物小傳,但團隊也克制地堅守了自己的創作底線。”王小泉表示,劇中人物的動因完整,但故事只會以“案件”為切口展開,以此保留完整的劇作結構,避免過分干擾觀眾。“劇集力求以大量的細節鋪陳、去臉譜化的角色設置、全新的敘事視角展現東北風貌,探索精品化短劇創作路徑。”
對話制片人兼總編劇王小泉:真正讓故事豐富起來的,還是人性與時代的厚度
《綜藝報》:刑偵題材作品有何創作趨勢?
王小泉:目前的刑偵創作有種所有人在一個題庫里瘋狂卷的氛圍,大家都在絞盡腦汁思考新鮮的立意和有價值的內核(笑)。此類題材未來一定會越來越細分。單獨追求“詭計”與敘述“詭計”肯定會顯得單薄,真正讓故事豐富起來的,還是人性與時代的厚度。
《綜藝報》:在創作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
王小泉:首要挑戰就是人物和故事的復雜性。就敘事層面而言,細節越多,越需要克制。要將核心人物與情節以最合適的方式展現出來,需要故事結構和敘事節奏相輔相成。團隊最終選擇在每集片頭以首尾呼應的插敘方式鋪陳信息,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故事。
《綜藝報》:在保證刑偵內容專業性的同時,如何增加作品可看性?
王小泉:盡可能地根據故事所處年代的東北特色進行戲劇化處理, 如王萍與幾位老總的交鋒;但更多還是真實還原,如學校里學生們對楊雪松的反應。這片黑土地上,有許多事情發生,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