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


張晨陽,退役軍人,河南農業大學2022年“頭雁”班第二期學員,現任湖南隆平高科興隆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平高科)河南分公司副總經理、信陽信南源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信陽市明港晨陽生態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是第六屆信陽市人大代表。他先后獲得信陽市首屆退役軍人創業之星、河南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之星、河南省模范退役軍人、河南農業大學優秀“頭雁”學員等榮譽稱號。他和公司團隊也先后獲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第五屆“中國創翼”河南省創新創業大賽鄉村振興專項賽一等獎、2023 年河南省高素質農民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等。
實踐創新,大膽自主創業
10多年前,由于母親腦梗偏癱,不僅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還欠了40多萬元的外債。面對困境,軍人流血不流淚,負債創業不氣餒,張晨陽辭去隆平高科的穩定工作,從銀行貸款成立了信陽新農商農業有限公司,從事隆平高科種子銷售、技術服務工作。2015—2021年在平橋區推廣高產優質水稻品種“晶兩優534”,深受廣大農戶喜愛,累計推廣面積達58萬畝,直接帶動農戶增收1.74億元。2016年,張晨陽創辦了信陽市明港晨陽生態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家鄉大農戶合作香米品種訂單種植,簽訂包收高收協議,帶動家鄉糧食增產。
國內市場上曾流傳著一句話“種稻的管不了賣米的,賣米的管不了種稻的”,兩方面脫節,無法保證大米的質量安全。為了提升大米質量,張晨陽于 2021年又創辦了信陽信南源米業有限公司,注冊商標“信南源”。從種植源頭抓起,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優選種植基地1 600余畝、參與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4家、聯結農戶980戶、間接提供就業崗位2 000余人次,年產8 256噸稻谷、5 600噸優質大米,采取電子數字化托管,全程數字化電子追溯。公司統一供種、統一栽培技術標準、統一病蟲害綠色防控、統一收購儲存,有效地規避了農戶分散種植的風險,保證了水稻生產從種到收全程無公害。
張晨陽創辦的信陽信南源米業,是國內首家“大米標準化全產業鏈”公司,是由隆平高科監管的大米標準化起草單位。由張晨陽參與共同開發的高端優質水稻品種“甄珠稻”,2022年在信陽地區推廣12 000畝。公司主營產品有信南源農家香米、信南源有機米、信南源山泉米等,現有員工35人。其中,黨員4名、退役軍人4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人、高級職稱2人、專科以上學歷15人、工商碩士12人。公司組建了管理團隊、生產團隊、科研團隊、市場營銷團隊,電商助農團隊。每年可提供200余人的就業崗位,工人月工資2 000元至10 000元不等,貧困戶家庭成員優先上崗。現已建成1 000平方米生產加工車間,購進稻谷加工設備一臺,全自動分裝包裝機兩臺,半自動分裝包裝機兩臺,檢測室、更衣室、清洗工具間等配套設置齊全。投資390萬元的新廠區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之中。
奉獻愛心,勇挑社會責任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張晨陽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一直以來,張晨陽時刻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積極向困難群眾伸出援助之手。他扶貧濟困,奉獻愛心,回報社會。當地哪里有困難,他就盡可能第一時間出現在哪里。
2014年,張晨陽牽頭組織成立“明港關愛孤寡老人慈善基金會”,組織鎮優秀青年常年關愛慰問鎮區鰥寡老人。2016年他加入明港鎮工商聯,任副會長,組織引導明港鎮30余名優秀青年企業家加入工商聯協會,多年來為鎮區街道孤寡老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價值共計50余萬元。2016年以來,他帶動明港鎮馮莊村貧困戶34戶脫貧致富,優先與貧困戶簽訂訂單生產協議,優先吸納貧困戶家庭成員到合作社務工,從而幫助貧困人口76人實現脫貧,被明港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認定為產業帶貧企業。2020年,張晨陽組織明港鎮工商聯協會抗疫捐款1.4萬元,捐獻物資價值2萬余元;2021年7月26日,張晨陽親自帶隊護送10 000斤信南源牌優質大米馳援災區,捐贈給鄭州、新鄉受災群眾;2021年8月10日,張晨陽帶領公司員工向明港鎮黨委、政府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領導同志,捐贈方便面50件,礦泉水50件。
篤定信心,精耕細作信陽大米
張晨陽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始終保持和發揚在部隊時的干勁和作風,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稻花香里說豐年、中國好米信南源”為企業文化,把家鄉信陽大米打造成信陽特產、信陽名片,引領家鄉群眾走向美好生活。通過10多年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積累,張晨陽系統規劃了公司未來,對發展躊躇滿志,信心滿滿。下一步,將利用多個電商平臺,引流網紅達人,計劃在2024年對信南源大米進行招商;2025年實現省市縣重點代理商300家以上,實現優質水稻訂單種植面積10萬畝,每畝帶動增收效益300元以上,直接受益稻農10 000余人,開發健康養生水稻、雜糧品種10余個,滿足市場中高端人群、養生人群用米需求;擬在2026年投資5 000萬元,建設占地面積500畝“信南源大米綠色產業園”,其中包括袁隆平院士水稻博物館、袁隆平高標準水稻試驗示范基地、雜交水稻研發中心、信南源大米直播大廈、優質稻米現代化加工分裝流水線,建成后可解決周邊500名群眾就業問題,保證退役軍人優先上崗。未來5年內,張晨陽立志帶領公司團隊把“信南源”品牌打造為南方秈米的領軍品牌,帶動信陽100萬名稻農增產增收,為實現“北有五常,南有信陽”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一次農大行,一生農大情
張晨陽告訴記者,他有機會被選派到河南農業大學“頭雁”班學習,近距離地接觸到農大專家和教授,感到非常幸運,尤其通過豐富的課堂教學方式、后期導師幫扶指導等,感到受益匪淺,可以說與農大結上了緣。他表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人,作為一名“頭雁”學員,一定會通過努力,以“水稻”產業為主導,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銷售”的模式,帶動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為水稻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未來的發展之路很長,張晨陽說選擇在家鄉這片熱土深耕,是他無悔的青春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