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犍

【摘 要】目的 探討即刻種植修復在Ⅲ類和Ⅳ類骨質前牙單牙缺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文山泰合口腔門診部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牙單牙缺失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應用傳統種植方法,觀察組應用即刻種植修復,比較兩組種植體穩定性、治療持續時間、臨床療效及美學效果。結果 觀察組骨質Ⅲ類、骨質Ⅳ類種植體ISQ值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68.00%(P<0.05);觀察組治療后各項PE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1年P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即刻種植修復Ⅲ類和Ⅳ類骨質前牙單牙缺失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種植體穩定性,縮短治療持續時間,且治療后短期內牙齒可恢復美觀,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Ⅲ類和Ⅳ類骨質;前牙單牙缺失患者;種植修復效果
中圖分類號:R7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23)24-0008-04
Effect of Immediate Implantation in the Repair of Class Ⅲ and Class Ⅳ Bone Loss of the Anterior Teeth
WANG Jian
(Wenshan Taihe Dental Clinic, Wenshan 663000, Yunnan,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mmediate implantation in the repair of class Ⅲ and class Ⅳ bone loss of the anterior teeth.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single tooth loss admitted to Taihe Dental Clinic of Wenshan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implantation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mmediate implantation restoration. The implant stability, treatment duration, clinical efficacy and aesthetic impa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SQ values of class Ⅲ and class Ⅳ bone loss of the impla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uration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68.0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PE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1 year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Immediate implantation is effective in repairing class Ⅲ and class Ⅳ bone loss of the anterior teeth,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implants,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treatment, restore the beauty of teeth in the short term after treatment,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Class Ⅲ and class Ⅳ bone; Single tooth loss of anterior teeth;Restoration effect of implantation
隨著口腔醫學的不斷發展,種植牙體的技術也在不斷地提高,因其具有美觀、舒適以及與口腔環境相容等優點,越來越多廣泛應用于臨床。在牙科領域中,種植體是目前最為廣泛采用的治療方式之一,能夠有效地修復缺失的牙齒,恢復咀嚼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因此,對牙缺失患者進行早期種植手術具有重要意義[1,2]。其中即刻種植又可分為即刻種植義齒和延期種植術兩大類,即刻種植是指在進行拔牙手術之前,立即將種植體取出并植入骨腔內,以確保其與周圍組織緊密貼合,從而達到修復的目的,這種修復方式具有操作簡單、成功率高及美觀等優點,但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術后易出現感染、出血以及軟組織損傷等問題。在經歷了長達3~6個月的拔牙后,等待牙槽骨完全愈合的過程中,既往臨床常采用傳統種植方式進行植入術,具有微創化、美觀性以及可早期恢復咀嚼功能等優點,但由于其治療周期較長、創傷較大、并發癥較多,臨床使用頻率逐漸降低[3,4]。目前,多數情況下采用拔牙創口直接放置植入物,易導致術后感染風險增加,甚至可能出現傷口裂開等問題。本研究結合文山泰合口腔門診部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牙單牙缺失患者臨床資料,旨在探究即刻種植修復Ⅲ類和Ⅳ類骨質前牙單牙缺失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文山泰合口腔門診部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牙單牙缺失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21~61歲,平均年齡(49.70±2.80)歲;骨質類型:骨質Ⅲ類39例,骨質Ⅳ類11例。觀察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49.60±2.70)歲;骨質類型:骨質Ⅲ類40例,骨質Ⅳ類10例。兩組性別、年齡及骨質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口腔檢查均為上頜前牙單牙損傷,Ⅲ類(指薄層密質骨包繞骨小梁密集排列的松質骨)和Ⅳ類(薄層密質骨包繞骨小梁疏松排列的松質骨)骨質前牙單牙缺失;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種植區有嚴重組織受損或炎癥;對手術過程中使用藥物過敏者;存在認知障礙者。
1.3 方法
1.3.1觀察組 給予即刻種植修復:術前進行口腔清潔和常規鋪巾消毒以確保衛生。在拔牙創表面用碘仿紗條填塞止血。局部麻醉后,采用微創技術切開牙槽嵴頂膜并拔除患牙,接著使用雙氧水或生理鹽水進行反復沖洗,最終將牙槽窩內的肉芽組織徹底清除。在完成手術之后,使用用無菌紗布包扎傷口,注意保護創口及周圍軟組織。隨后,運用韓國美格真Anyone種植系統,根據牙槽骨寬度和高度精心準備適宜的種植窩和種植體,并通過種植機(佛山市宇森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92170512,型號:C-Sailor),采用旋入法將種植體精準地植入三維空間。并以人工骨膜(煙臺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53170386,型號:B型)覆蓋,使用螺絲固定樹脂(3M公司,國械注進20153632369,型號:Z350)制備的臨時冠,填充牙窩和種植體暴露部位,經過3~4個月的時間,取出模具,等待種植體穩定后佩戴牙冠。
1.3.2對照組 給予傳統種植方法:拔牙后2個月種植牙體,局麻后沿著牙槽嵴切開翻瓣,將牙體種植到合適的三維位置,手術方法和使用儀器與觀察組一致。
1.4 觀察指標
1.4.1種植體穩定性 術后1年通過測量患者的ISQ值來評估其種植體穩定性,采用CVP830諧振分析儀(北京海誠信豐科技有限公司)測定,ISQ值越高表示種植體穩定性越好。
1.4.2治療持續時間 統計兩組骨質Ⅲ類和骨質Ⅳ類患者從手術到治療完成持續的時間。
1.4.3臨床療效 采用牙齦乳頭指數(gingival nipple index,GNI)評估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0~4級,0級:沒有牙齦乳頭;1級:牙齦乳頭少于牙間隙的一半;2級:牙齦乳頭多于牙間隙的一半;3級:牙齦乳頭與牙間隙差不多;4級;牙齦乳頭多于牙間隙。其中0~1級為顯效,2~3級為有效,4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4美學效果 于治療后和治療后1年評估患者的紅色美學指數(PES)變化,評估內容包括邊緣齦水平、遠中齦水平、近中齦水平、軟組織外形、軟組織顏色、牙槽骨外形6個項目,各項目分值均為0~2分,總分為14分,分數越高表示牙齒美學效果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種植體穩定性比較 觀察組骨質Ⅲ類、骨質Ⅳ類種植體ISQ值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持續時間比較 觀察組骨質Ⅲ類、骨質Ⅳ類治療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美學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各項PE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1年P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目前國內外關于種植體早期成功率報道較多,但在臨床應用中仍有部分病例因術后失敗或出現并發癥而終止了隨訪觀察。既往研究認為[7,8],傳統種植手術雖可以有效提高牙齒植入率,但其治療周期較長,患者若是長期缺牙可能會引起諸多不便,牙槽骨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萎縮,還會造成周圍組織退化。目前臨床上常用延期種植和即刻種植兩種方式。即刻進行種植操作,不僅可降低手術次數、縮短治療周期、減輕患者痛苦,同時也有助于緩解牙槽骨長時間空缺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臨床上常用自體髂骨或異體骨為供區進行即刻種植術,其優點是可以保留患側頜骨功能和形態結構。骨質的分類包括Ⅰ、Ⅱ、Ⅲ、Ⅳ類,不同種類的骨質即刻種植對手術后的穩定性、紅色和白色美學指數、并發癥及治療時間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臨床上可根據骨量情況進行相應調整。通過對患者的骨質量進行術前分析,可以針對性地選擇最適合的種植體類型和方案,從而促進手術成功率提升。
研究表明[9,10],在即刻進行種植的患者中,基線期的PES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在1年后,PES水平并未呈現出任何顯著差異。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應重視拔牙創修復時骨組織與周圍軟硬組織之間的關系,盡可能避免因牙周病而影響鄰牙健康和美觀。也有研究表明[11,12],在基線期,兩組樣本的邊緣齦水平、近中齦乳頭、遠中齦乳頭、軟組織外形、牙槽骨外形以及軟組織顏色均呈現明顯的差異;早期修復時,立即種植組邊緣區寬度較對照組明顯減小,提示其更容易獲得良好鄰接關系,有利于牙周組織健康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68.00%(P<0.05);觀察組治療后各項PE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1年P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即刻種植基線期PES美學效果更佳,這可能是由于即刻種植縮短了手術持續時間,維持了牙齦乳頭的正常形態,減少了牙槽骨的吸收,從而保證了軟組織的豐滿度和高度[13,14]。此外,觀察組骨質Ⅲ類、骨質Ⅳ類種植體ISQ值均低于對照組,治療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立即進行種植種植手術可在短時間內恢復患者的正常牙齒功能,從而有利于減輕其疼痛感受和疼痛持續時間。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即刻種植修復可在拔牙后立即為患者進行牙齒種植,不僅有利于種植體的植入,同時也利于植入床的形成,能夠提高種植穩定性,并有效縮短治療時間[15]。
綜上所述,即刻種植修復Ⅲ類和Ⅳ類骨質前牙單牙缺失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種植體穩定性,縮短治療持續時間,且治療后短期內牙齒可恢復美觀,值得臨床應用。
[1] 王紅,張亞軍,薛陸峰,等.Ⅲ類和Ⅳ類骨質前牙單牙缺失患者即刻種植的修復效果及對美學指數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22,31(8):138-141.
[2] 王鈺卓,李敢,李曉飛,等.探究即刻負荷對下頜后牙區單牙非游離端缺失后缺牙間隙的影響[J].口腔醫學研究,2023,39(4):336-340.
[3] 陳丹瑩,吳夏怡,劉泉,等.美學區多牙連續缺失種植修復的印模制備方法[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23,28(1):30-34.
[4] 王紅,張亞軍,薛陸峰,等.3D數字化種植導板在上前牙種植修復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美容醫學,2022,31(12):149-152.
[5] 周銘浩,段妍,侯立鵬,等.上頜前牙單牙缺失的種植修復:分階段實現種植美學[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22,38(6):819-824.
[6] 戴瑛,朱挺.慢性局部性牙周炎患者單顆固定種植修復后牙齦厚度、齦乳頭及邊緣骨吸收的變化[J].中國基層醫藥,2022,29(10):1534-1539.
[7] 曹偉玉,曹捷,劉賓益,等.2種種植修復制作工藝的Ti-base基臺一體冠用于口腔種植單冠修復精度的研究[J].上海口腔醫學,2022,31(4):414-417.
[8] 黃種波,陳玉萍.盾構技術在上前磨牙區單牙缺失即刻種植的應用效果[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2,32(16):125-127.
[9] 付欣,鄭冬冬,魏娜.濃縮生長因子對上頜后牙區種植骨增量術后反應及創口愈合的影響[J].北京醫學,2022,44(6):558-560.
[10] 咼譽東,周煉,閆明.下頜后牙區不同時機游離齦移植的效果對比[J].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22(3):168-173.
[11] 魏洪波,周銘浩,姜慧娟,等.種植導航技術在上前牙單牙種植中的應用[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22,38(3):413-416.
[12] 劉峰.一種口外裝置靜態引導系統在種植外科的應用研究[D].遼寧:大連醫科大學,2022.
[13] 李耀武,魏雪琴,李夢奇.非翻瓣上頜竇內提升微創種植術聯合Bicon短種植系統治療上頜后牙區單牙缺失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22,49(7):33-36.
[14] 楊勇,牛連君,金永哲.種植牙和傳統修復技術修復130例老年牙列游離端缺失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22,45(1):43-45.
[15] 寧曄,唐麗宇,莊劭玉.局部給予富血小板纖維蛋白的上頜前牙單牙缺失伴唇側牙槽骨缺損患者牙槽骨成骨情況觀察[J].山東醫藥,2022,62(6):83-85.
編輯 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