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金華

【摘 要】目的 觀察高嵌體在后牙牙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蘇州口腔醫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50例后牙牙體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予以全瓷冠修復,觀察組予以高嵌體修復,比較兩組修復優良率及牙齦狀況。結果 觀察組的修復優良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68.00%(P<0.05);觀察組修復后菌斑指數和牙齦指數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后牙牙體缺損患者采用高嵌體修復的效果優于全瓷冠修復,且能進一步改善牙齦狀況,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后牙牙體缺損;全瓷冠修復;高嵌體修復
中圖分類號:R7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23)24-0024-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Onlay in the Restoration of Posterior Dental Defect
YU Jin-hua
(Dental Prosthetics Department of Suzhou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Suzhou 2150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onlay in the restoration of posterior dental defect.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dental defect admitted to Suzhou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1 to Octo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2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paired with all-ceramic crown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paired with onlay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repair and gingival statu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repai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68.0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repair, the plaque index and gingival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onlay restor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dental de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all-ceramic crown restoration, and it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gingival condi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Posterior dental defect; All-ceramic crown restoration; Onlay restoration
后牙牙體缺損(posterior dental defect)是目前醫學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常見的發病原因有齲病、外傷、磨損等,若患者未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不僅會加重臨床癥狀,還會直接降低其咬合力,影響咀嚼功能。全瓷冠修復是既往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修復方法,但該方法需要磨除較多牙體組織,患者自身的健康牙體組織保留相對較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余留牙體的強度,增加了牙松動、牙折裂等不良情況的發生風險[1,2]。近年來,隨著我國口腔修復技術的不斷提高,高嵌體修復憑借著耐腐蝕、透光性高等優點,逐漸應用于多種口腔疾病的臨床治療中。既往有研究顯示[3,4],高嵌體修復可以充分滿足患者對于美觀度的要求,臨床接受度相對較高。為進一步探討后牙牙體缺損患者分別采用全瓷冠和高嵌體的修復效果及對牙齦狀況的臨床影響,本研究結合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50例后牙牙體缺損患者臨床資料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蘇州口腔醫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50例后牙牙體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35~55歲,平均年齡(45.86±5.21)歲;病程1~6個月,平均病程(4.55±0.63)個月。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36~56歲,平均年齡(45.93±5.25)歲;病程2~6個月,平均病程(4.57±0.74)個月。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X線檢查確診為后牙牙體缺損;單牙缺損;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牙齦或牙周炎癥者;合并隱裂牙者;合并凝血功能不全者;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者。
1.3 方法
1.3.1對照組 采用全瓷冠修復:精修、磨光預備牙體,清除牙釉質,牙體邊緣保持清晰、光滑、連續狀態;制作全冠牙體,牙體類型有切緣包繞型、鄰切面包繞型、唇面覆蓋型,唇側與舌側間距離1.0 mm,預備切端距離1.5 mm;以硅橡膠為二次取模的材料,取模時嚴格控制并觀察印模的清晰度,取模后采用超硬石膏為模型的灌注材料,通過比色板觀察模型顏色,將模板送到加工廠進行制作;牙體制作完成后指導患者正確試戴,觀察牙體邊緣的密合度,依據實際情況調整咬合,完成拋光、粘接操作。
1.3.2觀察組 采用高嵌體修復:于自然光下通過比色板觀察牙齒顏色,清除髓腔內的暫封材料后進行根管封閉,封閉材料為流體樹脂,清除髓腔壁側的倒凹;實施高嵌體牙體預備,將牙合面下降至1.5~2.0 mm,預備體線腳保持清晰且轉角保持圓鈍,最大程度上保存牙體組織,去除<1.5 mm薄壁弱尖;采用3M聚醚硅橡膠制作工作側印模,藻酸鹽制作對頜,使用超硬石膏灌注牙體印模;暫時封閉牙體預備后的牙齒,隨后將硅橡膠、模型等送到加工廠進行制作;牙體制作完成后指導患者正確試戴,觀察牙體邊緣的密合度、顏色、位置等情況,隨后進行拋光、酸蝕、粘接、固化等操作,清理鄰面,對近遠中、頰舌側、牙合面各光照20 s,隨后調整側方與正中咬合即可。兩組修復后均隨訪3個月。
1.4 觀察指標
1.4.1修復優良率 修復體完整、邊緣無松動情況,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探診結果顯示不存在間隙,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為優;修復體完整,邊緣存在輕度裂痕,穩定性尚可,探診結果顯示存在輕微間隙,咀嚼功能與修復前相比明顯改善為良;未達到上述判斷標準為差。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2牙齦情況 評估修復前及修復后3個月菌斑指數和牙齦指數。菌斑指數評分標準:牙齦邊緣無菌斑為0分;牙齦邊緣存在少量菌斑為1分;牙齦邊緣存在中等量菌斑為2分;牙齦邊緣存在大量菌斑為3分。牙齦指數評分標準:牙齦健康為0分;牙齦存在輕微水腫、炎癥,探診結果顯示無出血情況為1分;牙齦存在明顯水腫和中度炎癥反應,探診結果顯示輕微出血為2分;牙齦存在明顯紅腫和重度炎癥反應,探診結果顯示存在明顯的出血傾向為3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修復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修復效果優15例,良9例,差1例,優良率為96.00%(24/25);對照組修復效果優10例,良7例,差8例,優良率為68.00%(17/25)。觀察組修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χ2=6.694,P=0.035)。
2.2 兩組牙齦情況比較 觀察組修復后菌斑指數和牙齦指數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后牙牙體缺損主要是指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后牙牙體硬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結構與外形的破壞及異常情況,主要表現為后牙牙體缺失正常生理解剖外形、正常牙體形態、咬合與鄰接關系破壞。全瓷冠修復是臨床治療后牙牙體缺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該方法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牙周組織的健康情況,增加其他牙髓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尋找一種更高效、安全的治療方式,對后牙牙體缺損患者和臨床均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微創修復技術的不斷發展,高嵌體修復逐漸應用于牙體缺損的臨床治療中。研究顯示[5,6],高嵌體修復在減輕炎癥反應、提高咀嚼能力等方面均有積極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修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后牙牙體缺損患者采用高嵌體修復能進一步提高修復效果。分析原因為,高嵌體修復牙體預備階段無需將牙冠最大軸徑調整到牙頸處,可有效提高牙體組織保留量,增加覆蓋牙牙合面,增強牙體抗折性和穩定性,更好地保護患者牙體,提升整體修復效果[7]。此外,高嵌體修復無需預備樁道,可有效減少修復體的制作環境,縮短制作時間,減少制作過程中的人為誤差,提高修復治療的便捷性,降低修復治療對患者口腔造成的不良創傷,在降低牙折斷等不良情況發生風險的同時,也能進一步縮短其修復后的康復時間,增強整體修復效果[8]。高嵌體修復還可有效提高牙體的完整度與邊緣的密合度,推動解剖功能和解剖結構的恢復,且修復體的形態與患者自身牙體的形態相近,有利于提升其咀嚼能力[9]。高嵌體修復主要利用髓腔固位,將洞型各軸壁和洞型外各面均維持在平衡狀態,加上覆蓋牙冠的咬合面高于牙合面,有利于降低單個牙齒的壓力,提高牙齒抵抗力,減少牙體松動、移位等情況的發生,增強修復體的遠期效果[10]。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修復3個月后菌斑指數和牙齦指數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后牙牙體缺損患者采用高嵌體修復能進一步改善牙齦情況。分析原因為,高嵌體修復能充分利用患者牙齒已有窩洞和髓腔,最大程度上保留其健康的牙體組織和牙齒天然結構,促使牙體的輪廓與外形均處于較為清晰的狀態,提高牙體和周圍牙齒銜接的合理性和舒適性,減少食物塞嵌、菌斑滋生等情況的發生,從而提升牙齦的健康程度[11];同時,高嵌體修復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牙頰舌面的天然外形凸度,且其邊緣線位于牙齦以上,有利于減少修復體對牙周組織造成的刺激,維持牙周健康,改善牙齦情況[12]。
綜上所述,高嵌體修復在提高后牙牙體缺損的修復效果、改善患者牙齦狀況方面的作用均優于全瓷冠修復。
[1] 符蘇杰,宋冬生,孫凱瑩,等.全瓷冠、高嵌體與覆蓋體對大面積牙體缺損后牙修復效果及牙周組織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2,22(9):1729-1733.
[2] 張丹,趙宇.二氧化鋯全瓷冠與鈷鉻合金烤瓷冠在牙體缺損修復中的美學效果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23,32(2):131-134.
[3] 孫敏.根管治療后采用全瓷高嵌體修復對牙體缺損患者咀嚼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10):75-78.
[4] 胡軍艷.高嵌體修復根管與全冠修復根管治療后牙牙體缺損療效比較[J].臨床研究,2023,31(6):43-46.
[5] 鄒高峰,常靚,張梅,等.E-max全冠與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牙的臨床觀察[J].北京口腔醫學,2021,29(2):85-89.
[6] 張莉華.CAD/CAM高嵌體修復牙體缺損療效及對患者咀嚼能力和牙齦狀況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21,50(8):983-986.
[7] 李維.全瓷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牙體缺損的臨床效果評價[J].黑龍江醫藥,2021,34(3):710-711.
[8] 李素貞,陳勇,陳丹宇.Ceramage聚合瓷高嵌體修復牙體缺損的效果及對咀嚼功能與齦溝液炎性因子的影響[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23,39(9):554-557.
[9] 江云峰.全瓷高嵌體修復在后牙牙體缺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23,36(7):95-97.
[10] 許偉偉,單顯峰,管慶華,等.全瓷高嵌體在后牙根管治療后牙體修復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22,17(24):83-85.
[11] 陳衛衛,劉英苗,劉立辰,等.全瓷冠與高嵌體對后牙牙體缺損的修復效果及對咀嚼功能、牙齦狀況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3,22(3):326-329.
[12] 林葦,劉昕.鑄瓷高嵌體修復后牙大面積牙體缺損的遠期效果及對咀嚼功能、牙齦狀況的影響[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22,38(8):467-470.
編輯 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