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松溪小學 柯長明
基于現代化教學改革工作的具體要求,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除了做好課內基礎教學工作之外,還要立足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需求以及綜合素養的培育需要,做好課內外學習活動銜接和融合工作,更好地適應時代教育改革的變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地革新傳統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的具體實踐中積極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推動語文閱讀教學逐步朝向綜合化、高效化的方向轉變,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均衡發展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助力學生閱讀質量和閱讀能力的同步提升。
閱讀不僅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一直以來,閱讀教學都是廣大語文教師重點關注的教學環節之一,尤其是在新課程教學改革工作持續推進的教育背景下,語文閱讀的教學重要性也在不斷凸顯,關于語文閱讀的教學方式也在逐步趨向多元化發展。其中,群文閱讀就是基于這樣的教育背景,逐步興起并推廣開來的一種創新式閱讀教學方式。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各項教學活動也在有序推進,并且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也取得了階段性教學成果,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實際閱讀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和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實際性的教學問題和不足之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具體而言,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從當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情況來看,雖然大部分教師在積極地推進和落實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要求,但是結合具體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結果來看不難發現,許多教師在進行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并未完全掙脫傳統語文教學思維的束縛,教學過程忽視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屢見不鮮。在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仍舊習慣進行精細化講解,將閱讀過程中一些重要的知識內容和需要探究思考的關鍵要點“掰碎揉爛”以后“喂”給學生,以期通過這種精細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從這一教學過程可以看到,傳統思維填鴨式教學方式依舊主導著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既沒有體現群文閱讀的教學優勢,也沒有踐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理念,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閱讀思維的培養。
從群文閱讀的基本要求中可以看出,其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圍繞某一既定的主題展開多篇文章閱讀,探究文本寫作方法與寫作技巧的異同之處,促進學生對某種寫作方法或者閱讀技巧的深化理解和扎實掌握。這種閱讀學習過程與傳統單篇閱讀有著本質區別,教師要在落實和推進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積極引入更多現代化教學方式,發揮群文閱讀對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促進作用,全面提升群文閱讀的教學質量。反觀當前語文群文閱讀的實際情況,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并未給其預留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究和思考,閱讀指導方法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使得學生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率完成群文閱讀學習任務,整體學習質量也不盡理想。另外,部分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學習時還存在關鍵詞提取不準確的情況,使得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時無法準確觸及文本內容的核心,各語篇之間的內在關聯也被人為割裂,最終影響群文閱讀的整體教學效果。
群文閱讀作為當前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的一種現代化閱讀教學方式,在具體教學應用過程中需要一套完整的閱讀教學體系為支撐,以最大化發揮出群文閱讀的集聚效應,實現優化語文閱讀教學和發展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落實和推進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工作時,應貼近小學生實際學習特點,在科學整合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有序展開群文閱讀教學。但是,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在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各語篇內容的關聯性和主題的相關性存在斷層現象。部分教師在整合群文閱讀教學素材和開展閱讀指導活動時,并未立足學生最近發展區展開教學設計,教學內容難以保證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互動,群文閱讀教學的作用也沒有得到有效發掘和利用。總體而言,基于群文閱讀教學的應用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群文閱讀作為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群文閱讀活動時必須與時俱進地革新自身的教學觀念,落實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基本教育要求,圍繞群文閱讀的基本特征細化閱讀教學流程,積極探究并總結群文閱讀與傳統語文閱讀的異同點,明確優化教學的方向和方法,為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教學基礎。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到語言構建、思維提升、審美鑒賞和文化傳承的統一,基于語文課程的編排特點以及閱讀教學的培養目標,積極打破傳統閱讀思維的桎梏,嘗試從語文閱讀的教學形式、寫作特點和文體類別等角度入手進行閱讀主題分類,圍繞既定教學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科學提高群文閱讀教學質量。
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教學時,為了更好地踐行群文閱讀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從一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和興趣特點入手,秉承閱讀積累和實踐應用的教學宗旨,將《青蛙寫詩》《烏鴉喝水》以及《小兔運南瓜》等文本內容進行集中整合,為學生搭建群文閱讀的學習平臺,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探究。另外,在群文閱讀教學方式方面,教師還可以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特點,在閱讀學習活動中引入角色扮演、情景劇活動以及實物表演等多種形式,充分激活學生主動參與閱讀和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中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和故事內容所蘊藏的情感,深化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理解和認識,助力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學習觀念。
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主題閱讀不僅是群文閱讀的基礎方式之一,也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從當前語文教材的內容編寫情況來看,各教學單元的課文是按照既定的教學主題進行設計的,可以更好地輔助學生進行同類別文本內容的閱讀和學習,進行橫向參照和對比,從而加深學生對某種中心思想或者寫作特點的理解,提高學習過程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以此優化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海上日出》《記金華的雙龍洞》這兩篇課文教學時,從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情況來看,無論是課文內容還是后面的寫作教學活動都是圍繞“風景游覽”這一主題展開設計的,課文內容寫出了南北不同地方的動人景色,給學生學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種突出主題的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準確把握一個宏觀的中心思想,然后在多篇同主題相似文章的輔助下展開群文閱讀和實踐學習,深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窺探主題閱讀的核心思想和關鍵要素,教師可以將主題閱讀的文章群匯集在一個較小的范圍之內。尤其是在低學段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從某種寫作方法或者某種情感入手,整合文本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群文閱讀的中心主題,提高課堂深度學習的效果。隨著學習活動的深入,教師可以逐步拓展群文閱讀的教學主題,在橫向與縱向的關聯中增加群文閱讀的覆蓋范圍,助力學生深度學習的發生。比如,在《將相和》《伯牙鼓琴》《去年的樹》這幾篇文章的閱讀學習過程中,雖然文體形式多樣、文章寫作方式和表達技巧也各不相同,但是其深層次所表現出來的珍貴友誼卻是相通的,在全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其進行整合與應用,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學習需求。
從群文閱讀的基本要求和實踐過程可以看出,群文閱讀是將同一主題下的多篇文章進行整合,要求學生圍繞中心主題進行的集中閱讀學習活動。相較于傳統語文單篇閱讀的教學活動,群文閱讀更能夠突出文章寫作主題或者寫作方法的優勢,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這種寫作方法的特點,在對比文章異同點的學習體驗中促進閱讀學習質量的提高。
分體裁進行閱讀指導是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常用方式之一,區別于主題閱讀下的群文閱讀活動,體裁整合視野下的語文閱讀強調讓學生厘清基本的文體知識,即針對學生閱讀基礎的教學。雖然這些內容是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基礎,但是在具體教學應用的過程中極易被教師忽視。許多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時,將教學關注的重點放在閱讀方法的指導和識字教學方面,以期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擴充學生的識字量。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厚此薄彼的問題,忽視文體知識的教學,影響學生閱讀學習的有效性。
基于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群文閱讀學習活動時,除了做好閱讀技巧和指導方法的教學之外,還要著眼于文體知識的實際教學需求,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整合與閱讀文本相關文體的課文,促進學生對語文閱讀的整體認識。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按照詩歌、童話、散文等多類文體標簽進行文本內容的分類,并嘗試通過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來自主總結不同文體文本的寫作特點和表現特征,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質量的同時,夯實學生的文體學習基礎,為學生更好地探究語言文字的魅力奠定扎實的基礎。
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關注重點并不局限在語文閱讀本身。從日常教學過程不難看出,群文閱讀還涉及了許多口語表達和語文寫作的內容,探究同類別文章的寫作特點和技巧也是群文閱讀的重點關注對象之一。基于這一實際教學特征,教師開展全文閱讀實踐學習活動時應從多角度入手進行規劃和設計,以此鍛煉學生多元學習能力,助力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均衡發展。
例如,在圍繞中國傳統名著展開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等課文放在一起作為群文教學的篇目。從文本內容來看,這些節選自古典名著的片段,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寫作特點方面都有顯著的文學特征,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高漲。雖然這些內容涉及政治、歷史以及神話故事等不同的主題,但是其小說體裁的特征都十分明顯。基于此,在群文閱讀的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選擇學生閱讀印象比較深刻的片段和故事章節,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劇本改編的實踐學習活動,并按照改編的劇本排練情景劇。這種多元化的閱讀學習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在參與表演和交流的實踐過程中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的進一步發展,拓展語文閱讀學習的途徑,促進學生感悟語文的文化之美。
群文閱讀作為當前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趨勢,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涉及大量的文本內容。尤其對于高年級閱讀而言,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單一形式的課內閱讀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群文閱讀的實際需求。因此,為了保障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推進,促進學生群文閱讀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在群文閱讀教學環節,教師應立足學生最近發展區,為學生遴選優秀的課外讀物作為拓展學習的素材,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
在學習過《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等描寫昆蟲的文章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為學生推薦《昆蟲記》作為課外拓展閱讀的讀物,以整本書閱讀的形式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活動,引領學生從微觀的角度更深層地認識自己尚不知曉的世界。這種整合課外閱讀素材的活動,既可以讓群文閱讀的過程變得更富趣味性和實踐性,促進深度學習活動的開展和落實,還可以讓學生在廣泛的涉獵和閱讀體驗中了解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寬學習視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質量。為了有效保障群文閱讀的教學成果,教師要深入剖析全文閱讀的教學現狀和存在不足,明確優化教學的關注重點,并在此基礎上積極革新自身教學觀念,開展多元化的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在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同時,促進群文閱讀學習活動的深入落實,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