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瓊
【摘 要】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優秀的榜樣能熏陶和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是學生道德發展的引路人。江蘇省丹陽市正則小學借助榜樣引領助推班級文化建設,用榜樣卓越的人文素養和優秀的精神品質影響并塑造學生品格,提升班級凝聚力。班主任主要通過環境布置、精神凝練、活動設計等方式建設班級榜樣文化,讓學生學有榜樣,行有指南。
【關鍵詞】榜樣文化;班集體建設;道德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51-0067-04
榜樣是各行各業涌現出來的具有高尚品德,且對社會進步和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代表人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優秀的榜樣能熏陶和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是學生道德生長的引路人。利用榜樣引領,推進班級文化建設,不僅能幫助學生塑造優秀的道德品質,還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建設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江蘇省丹陽市正則小學(以下簡稱“正則小學”)借助榜樣引領,著力打造班級文化,努力培育學生優秀品格。
一、班級榜樣文化的建設意義
1.幫助學生從小樹立理想抱負
人一旦樹立了遠大理想,就會有明晰的學習目標和持久的學習動力。為了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班主任可以用榜樣的事跡感染學生,用榜樣的精神影響學生,用榜樣的行為激勵學生。如在戰爭年代,為新中國成立立下汗馬功勞的老一輩革命家、戰斗英雄;在和平時期,為祖國繁榮昌盛嘔心瀝血的科學家、勞動模范等,他們的頑強意志和愛國情懷,就是學生積極向好的生長動力。
2.幫助學生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愛國,是一代代中國人傳承下來的對祖國的一種特殊情感。從小在學生心中播下一顆愛國的種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進而用行動熱愛自己的國家。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涌現出許多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無論在國家危難之際,還是在祖國建設之時,他們都在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學生走近這些榜樣人物,有助于學生從他們身上汲取愛國主義精神力量,不斷塑造自身品格,努力做好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幫助學生提升道德情感,規范道德行為
要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感,規范其道德行為,除了要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外,還要為學生創設更多體悟、思辨的機會,幫助其實現自我的價值認同。榜樣對學生而言,就是一面鏡子、一種標準。學習榜樣的過程就是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長的過程。這樣不僅避免了空洞生硬的說教,還能激發學生對榜樣產生崇敬、仰慕之情,在對標找差中激發學習榜樣精神的迫切需求,從而產生對榜樣道德情感和行為的向往。
二、班級榜樣文化的資源整合
1.恰當選取班級榜樣文化的主體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給我們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其中涌現出不少名哲先賢、文化大家、民族英雄。小學階段是學生道德養成的關鍵時期,選擇哪些榜樣作為學生學習的標桿尤為重要。為此,正則小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教育點選擇了10位榜樣人物,作為班級文化的形象代言人,鑄就班級文化的靈魂。如選擇屈原,是因為屈原是正則小學的文化之源。屈原在《離騷》的開篇中寫“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意喻自己一生剛正不阿。屈原先生的“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風亮節、“寧可葬身魚腹,也不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的塵埃”的高貴品質是對“正則”二字最好的詮釋。又如選擇孔子,是因為正則小學一直以來踐行“以禮立人”的學生禮儀教育,孔子作為禮文化的代表人物,當仁不讓;選擇呂鳳子,是因為他是正則小學的創始人,也是正則文化的代表人物;選擇梅蘭芳,是因為他是我國京劇藝術大師,同時戲劇也是正則小學的特色項目;選擇岳飛,是因為他是以武養德、保家衛國的榜樣,并且丹陽也是岳飛后裔的棲身地。當然,每個榜樣身上有很多故事,每個故事背后體現了不同的優秀品質,為此我們做了梳理和歸納(見下頁表1)。
2.恰當選取班級榜樣文化的形式
如何利用有限的榜樣代表,形成具有連貫性、個性化的班級文化。為此,學校采用“榜樣跟著班級走”的形式,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同一個班級學習同一個榜樣,一以貫之,螺旋上升,引導學生對班級榜樣的精神品質進行完整的、系統的了解和學習。當然,學生對于同一榜樣文化內涵的學習,會隨著年級特點有不同的側重點和提升點。以孔子文化的學習為例,一年級學習儀表之禮,從孔子的“席不正,不坐”入手,培養學生基本的儀表禮儀規范;二年級學習儀式之禮,以孔子遵循禮儀的故事為指引,培養學生參加不同儀式遵循不同禮節的習慣;三年級學習餐飲之禮,學生通過學習孔子的禮食思想,做到“食不語,寢不言”,講究用餐禮儀,學會關愛生命;四年級學習觀游之禮,靈活使用孔子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思想,激發學生在校內及校外等公共場合參觀、游玩、學習時的禮儀訴求;五年級學習行走之禮,引用孔子的“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思想,培養學生敏銳的是非觀;六年級學習交往之禮,以孔子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思想為指引,通過踐行與他人交往的禮儀標準,培養學生初步確立自己的價值觀。
3.恰當選取班級榜樣文化的研究思路
有了前期的思考,接下來學校通過“他山之石”的借鑒、“理論學習”的反思、“榜樣示范”的引領、“切入選題”的琢磨,形成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研究思路:以班級為單位,以學生為主體,以正副班主任為主導,以榜樣文化為切入點,以晨會、班會、思政課、綜合實踐和主題活動為主陣地,其他學科作為輔助陣地,以創境、激情、體悟、導行為主要途徑,以德智交融、情思共振、情感激勵為主要手段,讓學生在班級榜樣文化建設中逐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三、班級榜樣文化的建設路徑
1.班級榜樣文化環境布置,以豐富的物態文化熏陶學生
“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了環境文化對個體成長的重要性。因此,班級文化建設的第一步是營造一個溫馨和諧、文化氛圍濃厚的班級環境。班主任根據班情,組織學生和家長共同討論、設計,精心布置教室。如“雷鋒班級”在了解雷鋒的成長故事和學習雷鋒精神的基礎上,選取經典雷鋒語錄,張貼在教室的四周,并設置“雷鋒故事角”“雷鋒閱讀角”“雷鋒植物角”等區域,從育人的高度充分挖掘榜樣文化因素,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讓每一個區角能“育人”,構建完整的、良好的班級育人環境,形成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讓學生從中得到熏陶和影響。
2.班級榜樣文化精神提煉,以同質的精神世界感染學生
一般來說,班級精神文化可以通過班旗、班級口號、班級公約等形式來體現。在提煉班級精神的過程中,班主任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在自我思考、自我創造和自我表達中實現情感與思維共振,使班級精神得以內化。如“孔子班級”在確立以孔子為班級文化的榜樣形象后,在班上掀起了挖掘孔子思想、學習孔子文化的熱潮。班主任組織學生查閱材料、反復討論、認真篩選,然后舉手表決,最終選取了孔子的“仁愛”“寬厚”“從善”精神作為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并根據這一核心文化產生班級口號、班歌、班旗、班徽及班級公約。這一班級精神文化內容的產生,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斗志,也提升了班級的凝聚力。
3.班級榜樣文化活動設計,以多彩的活動實踐激勵學生
班級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形成內驅力,并讓內驅力引領學生走實當下的路,走向成功的路,走好未來的路。在班級內,每件看似很小的活動都有著獨特的意義。班級文化建設就是要讓班級精神文化根植于學生內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實現自我要求、自我上進、自我成長。正因為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是一個內化的隱性過程,需要知、情、意、行、信等因素共同參與,所以,我們要從行為上來判斷學生的精神成長,關注學生的自覺、自省、自悟過程。要達到這一目標,活動是最好的載體。
如四年級“雷鋒班級”的學生為了體會雷鋒勤儉節約、樂于助人的品質,開展了進食堂體驗幫廚的活動。學生的“成長日記”中這樣描述:“第一天,走進食堂工作間,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工作人員正在擇菜、切菜、洗碗,一派忙碌,卻顯得那樣有序。第三天,我的手也酸了、腰也累了,接踵而來的疲勞感取代了新鮮感。收拾桌子的同學要推著車子收拾上百張桌子,洗餐盤的同學要上千次重復同一個動作,切菜的同學要連續切一個小時的菜。我切實感受到了廚房工作人員的辛苦。第七天,我發現同學們發生了變化,原先挑食的同學現在吃飯特別香,因為他們知道這一飯一菜來之不易;米粒掉在地上,同學們會主動撿起來,因為他們知道把食堂的地拖一遍實在不容易。第十五天,兩周的幫廚活動終于結束了,我們高呼‘太好了,可心中也隱隱不舍。勞動雖然辛苦,但我們也似乎長大了,真正領悟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懂得了要尊敬身邊為我們服務的勞動者?!?/p>
正則小學的班級榜樣文化建設還在不斷探索中,今后還要進一步挖掘榜樣文化中的道德因子,豐富班級精神文化內涵,開展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班級榜樣文化的引領與感召下陶冶情操,形成優秀品格。
【參考文獻】
[1]李婧,彭旭丹.榜樣文化與愛國價值觀的互動邏輯[J].人民論壇,2018(32):130-131.
[2]劉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4.
[3]郎建中,馬聯芳.文化立校 追求品位——上海市北郊高級中學校長郎建中訪談錄[J].上海教育科研,2003(2):48-51.
[4]吳寧剛.聚合班級文化建設的三股力量[J].中國德育,2019(1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