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偉
【摘 要】教育活力是教育系統整體運轉狀況的反映。充滿活力的教學生活會使教師的日常班級管理工作更高效,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和身心的健康發展。在提高教育活力方面,教學活力、育人活力、班級活力、學生活力是幾個重要的方面。教師可以通過保持積極創新的教學活力、提升積極熱情的育人活力、形成活潑有序的班級活力、激發自我管理的學生活力等途徑,踐行教育活力理念。
【關鍵詞】教育活力;班級管理;學生活力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51-0074-03
如何提高教育活力是教育系統關注的重要話題。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教授闡述了教育活力的內涵,他指出:“教育活力是用來描述某一教育系統整體健康狀況的概念,是教育系統運行時所表現出來的生命力、適應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狀態與能力。”通過對教育活力內涵的理解,我們可以看出:教育的活力也是教育的動力,有了動力,教育教學工作才有向前發展的可能。充滿活力的教學生活會使教師的日常班級管理工作更高效,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和身心的健康發展。筆者通過一線教學實踐認識到:在教育活力概念的指引下,教師要從具體的教學活動入手,從教學活力、育人活力、班級活力、學生活力等方面提升班級教育活力。
一、保持積極創新的教學活力
現代教學理念認為,學習行為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則是教育舞臺幕后的引導者。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做課堂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多接觸新的教育理念,融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武裝自己,以此激發自身的教學活力。教學活力的激發可以由教學方式的變換產生,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也可以由學習方式的變革產生,如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跨學科融合教學已經成為提升教學活力較為有效的方式。新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跨學科融合,打破了學科之間的壁壘,融通了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思維,共同指向問題的探索與解決。在教學反比例函數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反比例”概念的理解,筆者以“紙風車在酒精燈上方轉動”的物理情境引入,根據學生所掌握的物理知識(當質量一定時,密度隨體積的改變而改變)抽象出“反比例”概念,由此展開課堂教學。通過課堂觀察發現,學生對這種新穎的學習方式很感興趣,學習活力有所增強。
教師為了將跨學科融合教學展現得更好,課前要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因此教師教學的同時也是自我知識豐富的過程,整個教學儼然成為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探究過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保證有效教學的重要條件?!币虼耍瑢W生一旦感到“老師也和我們一起在學習成長”,課堂便會營造出積極的學習氛圍,教學活力隨之被激發。從教學效果來看,跨學科融合教學方式的引入比較成功。從教學理論來看,學科之間“將什么融合”“從哪里融合”“怎樣融合”,都是教師運用創新思維重新構建課堂的過程,同時也是認知結構優化的過程,結構“動”起來,課堂就會“變”起來,學習過程也會隨之“活”起來。
除此之外,適當引入翻轉課堂、情境導入、小組合作等多樣的教學形式,會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增加新鮮感,充滿活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被激發,這對于教師的教學與班級管理來說都是有利的。
二、提升積極熱情的育人活力
校園里種了幾棵桃樹,桃子成熟時無人問津,很多桃子就掉在了土里,我決定將這些桃子利用起來。每年9月,我班會舉辦一項傳統活動——校園摘桃大賽。8個小組分別負責8棵桃樹,每個小組都“裝備齊全”。一聲令下,摘桃比賽開始,學生們興奮地忙碌起來。溫暖的陽光照在學生洋溢著笑容的臉上,大家愉快地分享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其實校園里的桃子由于缺乏人工的培育,往往糖分不足,遠沒有市場上賣的甜,但是這些桃子是學生們親自摘的,意義就不一樣了,甜的不是味道,甜的是心。
這個教育小故事就發生在筆者所帶的班級當中。當然開展活動的形式可以多樣,和學生一起構建并享受精彩的班級生活才是目的,其中熱情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事實上,一名教師對工作的熱情可以激發整個班級的活力,也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讓教師更具親和力,這對于班級管理有積極的作用。如果我們堅持舉辦這樣的活動,成為常態化課程,對于學生健康心靈的培育是非常有益的,而支持我們做下去的動力就是對學生的熱愛以及對教育的熱情。
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一些剛入職的教師,盡管他們的教學經驗和班級管理經驗不是很豐富,但是憑借對工作的熱情、對學生的熱愛,倒是將學生團結在一起,整個班的凝聚力很強,班級活力四射。教師們用熱情彌補工作經驗的不足,這些都是我們要向年輕教師認真學習的。陶行知先生曾言:“生活即教育,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卑嗉壣畛錆M活力,我們的教育也將充滿活力。
三、形成活潑有序的班級活力
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們班管得真好,學生真安靜?!彼坪跻粋€班級的安靜與否,演變成了優秀班級的代名詞。之所以很多教師有這種觀點,是因為擔心學生一旦被“激活”,班級的紀律就無法保障,很可能出現混亂失控的局面,這是教師班級管理不自信的表現。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學生慢慢變成“乖乖虎”,表面看起來一切順利,長此以往很可能導致教師的教育激情減退,學生的學習熱情減弱。教室不是不需要安靜,而是有秩序、充滿活力的班級是我們更想看到的,活潑的班級氛圍也有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我們要從“學生聽話,班級安靜”的傳統觀念里跳出來,向著“活潑而有秩序”的班級管理理念發展。
“班級積分兌換制”就是筆者常用的一種激發班級活力并維持班級秩序的妙招。“班級積分兌換制”由積分條例和兌換內容兩部分組成,積分條例有效保證了學生的學習秩序,積分兌換的具體內容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因而班級活力也就體現出來。筆者結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條例,對學生的學習、課堂表現、紀律、值日、好人好事等方面進行分數分配,將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量化,記錄每周、每月、每學期的積分,表現良好者增加積分,出現失誤者減去積分。學生所得積分可以兌換實物獎勵或者職務獎勵,如一周小組長、每日值日班長等,學期結束的總積分也是評先樹優的依據。有了這個妙招,學生對待學習、生活、勞動的態度發生轉變,主動性增強,潛能被激發,班風班貌煥然一新,整個班級處在一種積極健康的奮進狀態中。
四、激發自我管理的學生活力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聽話的學生在執行力上不打折扣,而調皮學生的靈活性也是應該肯定的,他們各有特長。因此,我們要辯證地看待不同性格的學生。對于聽話但較沉默的學生,要鼓勵其平時多參加活動,激發其積極性;對于活潑但調皮的學生,不應采取打壓政策,以免挫傷學生的熱情,要通過有效的引導發揮學生自身優勢,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激發學生活力。
例如,筆者在班級管理中,對于比較穩重的學生,會將紀律維持、板報制作等班級日常管理工作分配給他們,以發揮其優勢,同時也通過集體活動激發這些學生的活力。對于活潑好動的學生,筆者會充分發揮他們能動的特點,將小組長、課代表等組織類的任務交給他們;每日陽光運動、每周班隊活動也是這些學生發揮優勢的機會,他們的熱情有助于帶動班級整體氣氛,同時他們的能力和責任心也能在活動中得到鍛煉。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培養一種認真的責任心,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教育手段?!被顫妼W生可能因為其好動的特點,會給人一種做事不踏實的表象,其實這些學生也是有責任心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正確引導。
如果一個班級在組織運行中有活力,教師在教育管理上有活力,學生在學習發展上有活力,那么整個系統就會充滿活力、生機勃勃。而這一切的原動力在于教育者對教育活動基本性質的尊重,在于對教育根本目的的認同。
【參考文獻】
[1]石中英.什么是教育活力[J].上海教育科研,2021(3):1.
[2]沈小峰.新形勢下班主任管理班級的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19(8):10.
[3]張淇茹,孫明娟.初中班級管理的問題及策略[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5):24-25.
[4]明銳.試分析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9.
[5]聶冰青.學生教育管理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基礎和技巧[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