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毅 葉俊華

為了調查上海地區犬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情況,采用顯微鏡凝集試驗(MAT)判斷犬血清抗體對應的鉤端螺旋體血清型的方法,對上海地區采集到的276 份犬血清樣品進行鉤端螺旋體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血清學試驗結果顯示,陽性率為11.96%(33/276),上海地區主要流行的鉤端螺旋體血清型是黃疸出血賴型、犬型、拜倫型、秋季型、澳洲型和巴葉贊型。
鉤端螺旋體病是由鉤端螺旋體屬的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鉤體引起的一種常見的人獸共患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存在于世界各地諸多國家,鉤端螺旋體病對我國的侵害也很嚴重。人類和動物在感染了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后會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癥狀,例如,易被忽視的流感癥狀,較為嚴重的黃疸、肺出血,甚至是多器官衰竭和死亡。鉤端螺旋體病是一種全球性的人畜共患病,在過去的早些年間,鉤端螺旋體病曾在戶外運動和自然災害面前暴發過。隨著流行范圍的不斷擴大,鉤端螺旋體病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多。自1915年分離出鉤端螺旋體以來,已鑒定出64 個不同的種類,其中17 種致病性鉤端螺旋體,超過260 種血清型,且不同血清型之間無交叉免疫。上海地區養寵物犬數量龐大,但缺乏對犬鉤端螺旋體流行情況的相關調查。所以對鉤端螺旋體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明確不同地區鉤端螺旋體血清型分布對預防人和動物的鉤端螺旋體病具有公共衛生學意義。
1.樣品來源
2021年3 月至2022年12 月在上海地區多家寵物醫院收集犬血液樣本,在樣本收集過程中,采取無差別廣泛性收樣方式,不對品種、年齡、某種疾病做統一要求,僅記錄犬的年齡、性別。收集的血液置于無菌EP 管中,冰箱4℃保存,離心后收集血清,冰箱-20℃保存。
2.實驗菌株
15 株鉤端螺旋體標準菌株:黃疸出血賴型(56601)、爪哇型(56602)、犬型(56603)、拜倫型(56604)、致熱型(56605)、秋季型(56606)、澳洲型(56607)、波摩那型(56608)、臨型(56609)、七日熱型(56610)、巴葉贊型(56612)、塔拉索夫型(56613)、清水型(56615)、烏爾夫型(56635)、明尼型(56655),來自吉林大學動物醫學院實驗室長期傳代保存。
3.實驗儀器、試劑和耗材
實驗儀器、試劑和耗材使用及購自吉林大學動物醫學院實驗室。
1.顯微鏡凝集試驗(MAT)檢測抗體
準備15 種不同型的鉤端螺旋體菌株作為抗原,培養至2×108 鉤體/mL 備用。將待檢血清置于56℃水浴30 min,除去血清中的補體,用生理鹽水將血清以1∶25稀釋后使用;將50μl 生理鹽水加到96 孔V 型板的第一行第一孔,再加50μl 生長良好的鉤端螺旋體菌液,作陰性抗原對照。將50μl 陰性兔血清和50μl 鉤端螺旋體菌液加到96 孔V 型板的第二行第一孔,作陰性血清對照。從第三行開始,每孔加入50μl 抗原+50μl待檢血清。每列一種血清型鉤體,每行一個待檢血清。加完后置于37℃反應2h。孵育結束,取出96 孔V型板,輕輕搖晃,用移液槍吸5μl 反應液制片,逐孔在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結果,結果判定標準是:與對照組相比,有50%鉤端螺旋體凝集,則為陽性;有時,鉤端螺旋體與血清中的抗體發生凝集后,視野內觀察不到鉤端螺旋體,那么鉤端螺旋體菌數低于50%的孔記為陽性。
2.數據分析
運用SPSS 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判斷標準來檢測年齡和性別與犬鉤端螺旋體感染率之間是否有差異。
在上海地區多家動物醫院共采集、分離到血清樣本276 份,犬的年齡和性別統計見表1。

表1 犬年齡、性別統計
1.MAT 檢測結果
在276 份犬血清樣本中,共檢測出陽性樣本33個,總陽性率為11.96%。陽性血清樣本為黃疸出血賴型(3/33)、犬型(2/33)、拜倫型(13/33)、澳洲型(10/33)、巴葉贊型(2/33),見表2。

表2 各血清型陽性樣本統計
2.個體因素對陽性率的影響
犬年齡和性別與犬鉤端螺旋體血清陽性率情況如表3 所示。在犬年齡方面,成年犬(1~7 歲)鉤端螺旋體陽性率最高,與小于1歲的幼犬相差8.5%,與大于7 歲的老年犬相差9.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雄、雌犬患鉤端螺旋體陽性率相差1.8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上海市犬鉤端螺旋體感染情況
通過血清學的方法對上海地區犬的鉤端螺旋體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MAT 結果顯示上海地區主要流行的鉤端螺旋體血清型是黃疸出血賴型、犬型、拜倫型、秋季型、澳洲型和巴葉贊型。拜倫型和澳洲型陽性率最高,說明上海地區存在拜倫型和澳洲型鉤端螺旋體。上海地區犬鉤端螺旋體感染率較高,不同性別和年齡之間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無論犬的雌雄和老幼均有感染鉤端螺旋體病的風險,發病概率幾乎無差異。
其他相關犬鉤端螺旋體流行病學表明,2010年,美國伊利諾斯對犬鉤端螺旋體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感染率1.80%。2006~2009年江西省宜春市對犬鉤端螺旋體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感染率為4.95%。2017~2019年北京地區對犬鉤端螺旋體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感染率3.01%,2019年遵義市對犬鉤端螺旋體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感染率5%。2017~2019年江西對犬鉤端螺旋體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感染率5.95%。綜上發現,上海地區犬鉤端螺旋體感染率11.96%,相對較高,因此,犬鉤端螺旋體病具有較大的感染風險,要引起足夠重視。
目前市面上針對犬鉤端螺旋體病的疫苗主要是黃疸出血賴型和犬型,犬在注射疫苗后,血清應檢測到黃疸出血賴型和犬型兩種抗體。但通過此次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這兩種血清型在陽性樣品中占比僅有15.15%(5/33),當然這不排除是因打疫苗導致血清中有黃疸出血賴型和犬型的抗體的原因。如果使用包含黃疸出血賴型、犬型、拜倫型和澳洲型的四聯疫苗,可提供大于80%的保護率。本次流行病學調查為犬鉤端螺旋體疫苗的搭配設計提供了一個參考,在上海地區,犬接種包含黃疸出血賴型、犬型、拜倫型和澳洲型的四聯疫苗可提供極大的保護率。
本次調查表明上海地區存在犬鉤端螺旋體病的流行,并且陽性率較高,犬主對人畜共患的鉤端螺旋體病的防疫意識不足。犬鉤端螺旋體病的預防疫苗也不應局限在黃疸出血賴型和犬型,應該添加當地流行的其他鉤端螺旋體的血清型。為加強公共衛生安全,保障人類和寵物犬的健康,預防人畜共患病的發生,政府及社區需加強對鉤端螺旋體病的危害科普力度,對犬類接種疫苗的工作加大宣傳,讓廣大犬主知悉控制鉤端螺旋體病重要的一環仍然是接種疫苗,增強人們預防疾病的意識,從而降低鉤端螺旋體病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