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樂 謝瑞玨
文化旅游必須有精神之魂,而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正是精神食糧,是指引紅色文旅融合發展的必要參與者。我國現代文旅融合發展離不開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要素。為此,在構建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開發路徑時必然要將文化旅游要素考慮進去,從而構筑具有我國特色的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開發體系,促進圖書館可持續性地為紅色文獻資源開發提供資源助力和行動支撐。
在文旅融合視域下,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的開發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2021年3月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該文件明確了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要求。文件要求各級政府加大對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的支持和投入力度。2018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也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和服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規定了公共圖書館的職責和權利,其中包括保護和利用紅色文獻資源,滿足人民群眾對紅色文化的需求[1]。這些政策體現了政府對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開發的高度重視,為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的開發提供了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和保障[2]。
近年來,文化旅游的興起為紅色文獻開發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和更多的機遇。
首先,紅色文獻資源與紅色旅游景區的結合大大促進了圖書館紅色文獻的價值提升。紅色旅游景區是具有紅色文化價值的旅游景點,近幾年隨著延安寶塔、紅色井岡山、西柏坡紅色旅游區等紅色景區旅游蓬勃發展,許多圖書館的紅色文獻成為助力這些紅色文旅發展的重要元素。在這些景區中,當地圖書館紛紛利用自身的紅色文獻資源為游客提供更加深入的紅色閱讀體驗服務[3]。例如,在西柏坡紅色旅游區內,河北省圖書館設置的河北省紅色圖書驛站可以展示和展覽與紅色西柏坡相關的革命文獻資料,河北省圖書館還與承德圖書館簽訂了協議,每季度舉辦3期紅色文獻主題展覽和紅色文獻講堂活動,讓游客更好地了解紅色歷史和英雄人物。
其次,文化旅游熱潮不僅為紅色文獻開發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和更多的機遇,也使得紅色文獻開發有了更大的活化展示載體[4]。各地的圖書館結合本地的紅色文化元素,開辟了專門的紅色文獻展覽專區,通過沉浸式體驗和交互式溝通,極大地吸引了群眾走入圖書館參觀紅色文獻資源,這些方式都強化了圖書館的紅色教育能力。在浙江嘉興的紅船文化發生地,當地圖書館將紅色文獻展示與嘉興的紅色文化元素相結合。圖書館開設了專門的紅色文獻展覽區,展示了關于紅船精神的文獻資料、歷史照片和實物文物。通過展覽的方式,游客們可以親身感受到紅船文化的歷史魅力,并且在沉浸式的環境下,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船精神的內涵。這種展示方式為游客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了解紅色文化的場所。在沂蒙紅色精神的展示中,當地圖書館采用了交互式溝通的方式,圖書館設置展示區,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紅色文獻資源,同時還設置了互動屏幕和觸摸屏,讓游客們可以進行互動體驗。游客可以通過觸摸屏查看紅色文獻的內容,還可以通過互動屏幕參與與紅色文獻相關的知識競賽和互動游戲。這種交互式溝通方式不僅提供了更加生動和有趣的紅色文獻展示形式,也增加了游客們的參與度和體驗感[5]。
在文旅融合的視域下,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的開發面臨著自身價值挑戰。
紅色文獻資源的整合不足。目前,我國有大量珍貴的紅色文獻資源分散在各個地方的圖書館、檔案館和研究機構中。然而,由于信息孤島問題和資源共享機制不完善,這些紅色文獻資源的整合和共享面臨困難。據統計,我國有超過3000家圖書館和3000多家檔案館,但僅有少數幾個圖書館專門建立了紅色主題館,這導致紅色文獻資源的利用率較低。
圖書館紅色數字人文文獻挖掘不足。紅色文獻資源作為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然而,目前對于紅色數字人文文獻的挖掘和加工還不夠充分。2022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中國紅色旅游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以來,我國已經完成的紅色文獻數字化項目數量超過200個,但紅色數字人文文獻的具體挖掘和利用程度仍然有限,仍有89%以上的圖書館缺乏專門的紅色文獻數字化項目。
紅色可視化技術在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開發中的應用較為薄弱。紅色文獻資源豐富多樣,包含了大量的圖片、視頻和音頻等多媒體資料。然而,目前大多數圖書館在紅色文獻資源的數字化過程中仍然主要采用傳統的文字形式,未能充分利用紅色可視化技術,限制了讀者對紅色文獻資源的深入理解和體驗。
近些年,圖書館在紅色文獻資源開發中還面臨經濟價值挑戰,主要表現為文旅融合品牌開發能力不足,以及紅色文獻相關的文創產品較少,缺乏品牌化紅色旅游路線的開發能力。
圖書館的文旅融合品牌開發能力不足。在文旅融合的視角下,圖書館需要將紅色文獻資源與旅游業相結合,創造出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品牌。然而,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圖書館可能不具備充分的能力來進行品牌開發。這導致了紅色文獻資源的經濟價值未能得到充分開發,無法形成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的品牌。
紅色文獻相關的文創產品較少。文創產品是將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的產物,可以通過商品化的方式提高紅色文獻資源的經濟價值。然而,由于圖書館缺乏相應的設計和創意能力,往往無法開發出豐富多樣、具有市場潛力的文創產品。這導致圖書館無法充分利用紅色文獻資源來滿足市場需求,限制了資源經濟價值的發展。此外,根據紅色文獻開發的紅色旅游路線品牌化缺失。紅色文獻資源與紅色旅游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成為紅色旅游的重要支撐。然而,由于圖書館缺乏品牌化開發能力,往往無法將紅色文獻資源與旅游路線進行有效結合,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紅色旅游線路。這限制了紅色文獻資源在經濟領域的發展,無法充分挖掘其價值。
在文旅融合視域下,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開發面臨著社會價值挑戰,主要表現為整合宣傳滯后、紅色文獻利用和開發能力不足。
缺乏整合宣傳機制和策略。在文旅融合視域下,紅色文獻資源應該被充分利用和宣傳,以展現其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價值。然而,圖書館在整合紅色文獻資源上缺乏統一的宣傳機制和策略。這導致紅色文獻資源的宣傳和推廣工作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使得公眾對紅色文獻資源了解不深,影響了其社會價值的發揮。由于整合宣傳滯后,公眾對紅色文獻資源的認知程度不夠,缺乏對其重要價值和意義的深入理解。
紅色文獻利用和開發能力不足。紅色文獻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是實現文旅融合的關鍵步驟。然而,由于圖書館在此領域的能力有限,如紅色文獻的解讀、整理、數字化、展示等方面,導致紅色文獻資源的挖掘和利用工作滯后。這使得紅色文獻資源的社會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發揮,限制了文旅融合的深入發展。
加強紅色文獻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圖書館、檔案館和研究機構應建立起紅色文獻資源的信息共享機制,共同整合珍貴的紅色文獻資源,通過建立紅色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平臺,提供一個統一的平臺供各個機構進行資源共享和交流。同時,圖書館可以主動聯系相關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紅色文獻資源的整合工作,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價值。
加強紅色數字人文文獻的挖掘和加工。圖書館可以投入更多的資源和力量,開展紅色數字人文文獻的挖掘工作。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和人工智能等工具對紅色文獻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加工,提取其中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
加強紅色可視化技術的應用。圖書館需要引入紅色可視化技術,將紅色文獻資源轉化為多媒體形式,以豐富讀者對紅色文獻資源的理解和體驗。可以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打造虛擬展覽和沉浸式體驗,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文獻資源所傳遞的歷史情感和文化內涵。
加強文旅融合品牌開發能力。圖書館需要提升自身的品牌開發能力,將紅色文獻資源與旅游業相結合,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品牌,可以通過與旅游機構和專業團隊的合作,共同開展品牌開發活動,將紅色文獻資源進行包裝和推廣。
推動紅色文獻相關的文創產品開發。圖書館可以與設計師、創意工作者等專業人士合作,開發出豐富多樣、具有市場潛力的紅色文獻資源文創產品。可以通過挖掘紅色文獻資源中的元素和故事,設計出獨特的文創產品,如紅色文獻紀念品、紅色文獻藝術品、紅色文獻圖書等,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與商業機構進行合作,將文創產品引入市場,提高紅色文獻資源的經濟價值。
開發品牌化的紅色旅游路線。圖書館要積極與旅游機構、文化部門和當地政府等相關部門合作,共同開發品牌化的紅色旅游路線。可以通過整合紅色文獻資源,設計獨具特色和故事性的旅游線路,以吸引游客并提高旅游收益。同時,圖書館還可以利用自身的紅色文獻資源和研究成果,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專業解讀,增強旅游體驗和吸引力。
加強市場研究和推廣工作。在紅色文獻資源開發中,圖書館要保障積極開展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與趨勢,以便更好地開發和推廣紅色文獻資源。可以通過市場調研結果,調整資源開發的方向和策略,提供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圖1 文旅融合視域下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開發路徑框架構建
建立整合宣傳機制和策略。圖書館要與相關的文化部門、旅游機構和媒體合作,共同建立紅色文獻資源的整合宣傳機制。可以通過舉辦專題展覽、舉辦講座和研討會、出版專題圖書、制作紀錄片等方式,全面展示紅色文獻資源的獨特價值和歷史意義。
提升紅色文獻利用和開發能力。圖書館可以加強紅色文獻資源的整理、解讀、數字化和展示等方面的能力。可以組織專業團隊進行紅色文獻資源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挖掘資源中的珍貴信息和故事。同時,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將紅色文獻資源進行高質量的數字化處理,以便更好地進行展示和傳播。
加強教育和推廣工作。圖書館可以開展紅色文獻資源的教育活動,向公眾傳授紅色文獻的歷史、文化和價值。可以針對不同群體開展講座、培訓班、參觀活動等,提高公眾對紅色文獻資源的認知和理解,讓公眾有機會親身感受紅色文獻的魅力和價值,激發公眾的參與熱情。
文化旅游融合是圖書館紅色文旅資源和文獻資源開發的必要之路,是現代圖書館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稟賦優勢,推動自身紅色文獻實現利用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模式。為此,需要持續性地完善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開發系統建設,不斷打造紅色文獻資源開發融合性品牌,助力文旅融合下的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宣傳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