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工程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堅持學以致用,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要持續加強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研究、闡釋,并自覺貫徹落實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黑龍江工程學院黨委進一步強化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以堅定的歷史自覺、深沉的文化自信和強烈的教育擔當,把文化育人擺在高校發展和教育教學的突出位置。
2016 年5 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時指出,“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勵了幾代人。今天,我們仍然要用這些精神來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引導他們發揚優良傳統,在全社會帶頭弘揚新風正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強調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秀精神,對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具有重大意義。要著力引領青年學生認識到以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為核心和標志的龍江優秀精神,是用鮮血、生命和汗水鑄就的精神,彪炳史冊、光耀后世,是新時代歷久彌新、彌足珍貴的傳家之寶,也是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之源。要不斷強化青年學生認同龍江優秀精神所表現出的對民族生存、國家前途以及人的自身價值的深切關注,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換取幸福生活、社會進步的生存智慧和價值觀念,面對逆境,力爭通過人自身的生命力量超越憂患境遇,從而達到真善美高度統一的文化心態。要始終保證青年學生明確龍江優秀精神,主動自覺進行文化創造,并在這種主動的文化創造中孕育出崇高價值追求。以此,通過高校育人過程,有力地彰顯龍江優秀精神在龍江文化發展和文化繁榮的征途中必然呈現的久遠深厚的精神資源價值,以及凝聚向心、感召激勵、規范導向和教育塑造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龍江高校要在育人中傳承和弘揚龍江優秀精神,既使之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切入點、融合點,又使之成為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精神推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要求全黨,“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龍江高校要把龍江人民在革命、發展、建設進程中所形成的充滿生命力的龍江優秀精神,融入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各環節,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文化載體。使青年學生浸潤于龍江各族兒女的時代風采和精神風貌,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質、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大美大愛”的精神追求,浸潤于龍江優秀精神深沉而偉大的文化力量。以此,厚植青年學生的道德理想和政治素養,解決好高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激發干事創業熱情。龍江高校要把龍江優秀精神在歷史長河中教育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龍江兒女,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精神力量傳遞給青年學生,成為他們把握今天、成就未來,認可龍江、熱愛龍江、建設龍江的力量之源;要把龍江優秀精神與生俱來的開放情懷、博采眾長的氣度胸襟、海納百川的獨特品格,以及在面對國家、民族和人民需要時,顧全大局、不惜犧牲、不畏艱險、不懼苦難、甘于奉獻、恪盡職守等精神品質,轉化為青年學生立足地方發展、獻身龍江振興的精神動力,轉化為凝心聚力推動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撐;要賦予龍江優秀精神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境界、良好道德品質、創新創業勁頭新的時代內涵,煥發出閃耀的時代魅力和內在生命力,凝聚青年學生與全省人民一道開拓創業的人心和士氣,在承擔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面前,以龍江優秀精神激發龍江貢獻、展現龍江擔當,奮發前行走好全面振興的發展道路,再創新的輝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龍江高校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七個著力”重要指示要求,多管齊下,在文化育人中讓龍江優秀精神立得住、行得遠,充分彰顯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

黑龍江工程學院青年干部赴大慶開展參觀研學
一是依托思政教學,發揮思政課程立德樹人的主渠道和關鍵課程作用,強化龍江優秀精神的滲透和引導。高校思政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時也是實施先進文化教育的重要平臺。要結合青年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他們關注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特別是針對當前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給他們帶來的困惑,有針對性地找準龍江優秀精神與他們思想實際的銜接點,把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進思政課,寫入教材,編入大綱,進入課堂,成為對青年學生進行文化教育的鮮活素材。
二是依托專業教育,打造龍江優秀精神文化熏陶的互動平臺,實現人才培養過程的優秀精神塑造。在專業教學中把龍江優秀精神融匯于知識形成的細節、專業發展的過程、行業發展的脈絡、人才成長的經歷中,讓青年學生領悟專業成就離不開精神文化的加持;潛移默化激發他們形成藐視困難、勇于克服困難、樂觀豁達的精神。教育引導學生由認同龍江優秀精神上升到認同龍江大地、龍江人民、龍江發展,進而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激發愛國熱情,堅定學習意志,樹立為龍江發展努力學習、貢獻力量的崇高理想信念。
三是依托社會實踐,把握優秀龍江精神提供的文化資源支持,促進青年學生的人格優化。社會實踐是青年學生精神文化教育的重要環節,通過社會實踐可以引導他們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磨煉意志、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要立足于社會實踐,緊緊依托龍江優秀精神特有的豐富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墾區、油田、森工等文化教育環境,在青年學生中廣泛開展深入社會、聯系社會、服務社會的參觀、考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貼近現實,親身感受龍江優秀精神,讓學生在接受龍江優秀精神教育洗禮的同時,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艱苦奮斗教育、科學求實教育。通過實踐活動,讓青年學生懂得龍江優秀精神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特別是讓人民利益大于一切的價值立場,積極創造、認真求實、艱苦奮斗的人生態度,實事求是的思維方法,成為他們人格塑造的精神家園,成為他們人格完善過程中重要的信仰力量、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四是依托校園文化建設,拓展人才培養的精神內涵,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和人文精神養成。校園文化是高校育人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高校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努力深化精神內涵,把龍江優秀精神融入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辦學實踐,使之成為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和信仰追求,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凝聚、激勵和塑造的育人功能,使青年學生對龍江優秀精神產生心理上的親和感、榮譽感、歸屬感,激發他們的主體道德自覺、生命本體意識和自然情感基礎,使他們逐步形成熱愛龍江、奉獻龍江的價值追求、理性自覺和情感寄托,形成誠實厚重以及廣泛持久的凝聚力、向心力。
偉大實踐產生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面對振興發展重任,在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龍江實踐的進程中,黑龍江工程學院要充分彰顯龍江優秀精神的文化力量,堅定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努力育人,為龍江全面振興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