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黑龍江省委講師團調研組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理論宣講作為宣傳普及黨的創新理論、牢牢掌握意識形態主導權和話語權的重要方式,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加強理論宣講工作,中共黑龍江省委講師團調研組深入省內各地,重點調研基層利用新媒體開展理論宣講情況,實地走訪了多處紅色展館、社區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并與宣講工作組織者、基層宣講骨干、專家學者、老黨員、干部群眾深入交流,形成了加強和改進基層新媒體理論宣講的思路對策。
一是借助傳統媒體力量,推動線上欄目全面開花。各市(地)在發揮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影響力的同時,積極向線上延伸拓展。望奎縣依托縣廣播電臺“雙龍風尚標”欄目文明實踐板塊,開展線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直播40場,組織理論骨干、融媒體主持人錄制宣講小視頻及分專題微課30期在線上循環播發,累計點擊量超10萬。鶴崗市融媒體中心利用《鶴崗日報》、“智慧鶴崗手機臺”客戶端等全媒體平臺,開設“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專欄。
二是發揮新興媒體優勢,延伸理論宣講數字陣地。各市(地)依托融媒體中心力量,積極推進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運營。齊齊哈爾市發揮市融媒體中心“看齊”系列號及各縣級融媒體中心客戶端傳播影響力,在首頁首屏醒目位置開設專題專欄,推出短、實、新的新媒體產品。佳木斯郊區區委宣傳部依托“郊區微發布”微信公眾號、區政府網站開辟專欄,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實現了從“紙端”到“指端”的轉變。
三是統籌線上線下力量,推進學用互促雙向融合。各市(地)積極倡導廣大黨員干部利用“學習強國”“極光新聞”“龍頭新聞”“奮斗者”等客戶端以及本地網絡平臺學習理論課程,有效提高了廣大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養。大慶市利用“掌尚大慶”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開展“二十大·二十答”微宣講活動;雙鴨山市利用“掌上雙鴨山”等微信公眾號開展“云課堂”,宣講受眾達10萬余人。
一是宣講平臺載體不夠豐富。目前,基層大多采取錄制線上解讀微視頻或者推出相關微課程的方式,組織開展新媒體理論宣講,對新媒體平臺的綜合運用還不夠。個別市(地)雖已搭建新媒體平臺,但這些平臺大多處于單兵作戰、單打獨斗的狀態,極大限制了平臺作用的充分發揮,亟待加強同頻共振、銜接互動、深度融合。

在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的伊瑪堪傳習所內,宣講人吳桂鳳(左)身著赫哲族服裝,向村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新華社)
二是宣講隊伍建設存在短板。基層普遍存在專職宣講人員少、專職隊伍穩定性差、宣講專業素養欠缺的情況。基層宣講成員長期以黨校、部分中小學校教師為主,專職人員不多。如何平衡工作“主業”與宣講“副業”,如何提升宣講人員理論水平與專業素養,也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三是宣講內容理論性不強。基層理論宣講常與志愿服務活動、文藝活動、科普活動等一體開展,宣講形式雖然生動活潑、豐富多樣,但存在實踐總結提煉不夠、理論宣講的高度和深度不足的問題。
四是宣講形式互動性不夠。基層利用新媒體開展理論宣講的形式相對單一,主要以“我講你聽”的形式解讀政策理論,缺乏與受眾之間有效的交流互動,宣講效果不夠理想。
一是加強陣地建設,統籌用好各類平臺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利用新媒體打造網絡宣講主陣地,絕對不是簡單地開發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小程序,而是要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充分發揮平臺載體集團作戰優勢,形成規模效應。目前,我省獲得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布服務許可服務主體88家,具體發布載體包括互聯網站18 個,應用程序86 個,微信及微博賬號96 個。要充分利用現有載體資源,宣傳宣講部門側重理論宣講產品內容設計,新媒體平臺側重產品制作推廣,形成合力打造精品。通過多層級的官方網站、應用程序、公眾賬號、即時通訊工具、網絡直播號等載體推廣,做到產品一次生成,多平臺多層面多層級推廣,讓理論宣講始終發聲于主流媒體最前沿,做到宣講效果最大化。

安達“紅領巾”宣講團
二是加強隊伍建設,注重提升能力鍛造本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組織好面向基層的宣講,緊密聯系廣大干部群眾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開展宣講,讓人民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因此,充實力量、提升能力勢在必行。省級層面要做大做強省委宣講師資庫,指導基層逐級建立師資庫,全力打造年齡梯次配備、專業優勢互補、來源渠道廣泛的宣講隊伍,市級宣講人員要深入基層宣講指導,縣村級宣講人員也可以推薦到省市層面進行宣講,真正實現“做好省一級、做強市一級、做大縣一級、做實鄉村一級”,級級過硬、上下貫通。同時,要組織開展基層理論宣講骨干培訓班,既要開展黨的大政方針政策專題培訓,也要開展宣講藝術和方法、新媒體理解與運用的業務培訓,全面提升基層宣講人員運用新媒體開展理論宣講的能力。
三是加強內容建設,打造理論宣講精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首要政治任務。要嘗試選取符合新媒體優勢特性的傳播產品,通過小切口故事點題背后的理論支撐體系,相互呼應,讓受眾了解具體實踐背后的理論來源,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基層新媒體宣講要與政策宣傳、技術培訓、法律咨詢、心理輔導等惠民服務有機結合,由小見大、由淺及深,凝聚起理論指導實踐、服務群眾的最大“向心力”。
四是創新方式方法,實現理論宣講賦能增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人民群眾在哪里,黨的創新理論就要傳遞到哪里。要積極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推動理論宣講線下線上同步發力,把“面對面”和“鍵對鍵”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運用“網端微屏”等平臺優勢,實現網上網下同頻共振,不斷擴大理論宣講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同時要注重開發多元化的觀感體驗,多開展互動式、點單式理論宣講,精準答疑解惑,增加受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不斷提升理論宣講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