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暢 沈 靜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化學試題除了考查知識本身以外,更注重考查學生的素養(yǎng)[1].本文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作為試題分析的理論依據,從知識維度和認知過程維度分析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化學試題,希望借此為一線教師提供更多教學參考.
由洛林·安德森主持完成修訂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在繼承舊版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優(yōu)化,是一種針對學習、教學和評估而建立的分類學(后文均簡稱為修訂版).其將教育目標按兩個維度進行分類,即知識維度和認知過程維度.知識維度分為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修訂版新加入的元認知知識,是指對知識的認識和對自身認知的認識.認知過程維度則分為記憶、理解、引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這為關心課程與教學改革的人們解決掌握知識與發(fā)展能力關系問題提供了明確的方向[2].
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化學試題由命題人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和《全國高考化學考試大綱》設計.本文分析了選擇題(7~13題)、非選擇題(26~28題)以及選做題(36題),得出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化學試題知識和認知過程的目標分類表,見表1

表1 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化學試題知識和認知過程的目標分類表
(非選擇題各小題所包含的不同題目依次用a、b、c、d表示).
從表1可看出,元認知知識與事實性知識考查的最少,概念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知識較多,可初步認為該套試題難度適中.在認知過程的維度上,試題考查了五個層面,重點是“理解”“應用”“分析”三個層面,但對于最低認知水平“記憶”和較高認知水平“評價”考查很少,“創(chuàng)造”很難在試卷上進行考查,所以沒有涉及.以上反映出該試題具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性.
現將表1中每個單元格中的試題總量作為測量目標的總數,并構建試題中知識和認知水平分布的頻數和頻率分布表,見表2.

表2 知識和認知水平分布的頻率和頻率分布表
2.2.1知識維度
(1)化學事實性知識是指化學術語,具體細節(jié)和要素的知識,宏觀描述物質性質并反映物質保存、制備等知識.它通常涉及一些特定的化學元素符號、化學式或可靠的化學信息.例如,試卷第36(4)考查了F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等,都是化學學科中具體而確定的內容.化學事實知識反映在試題中較為簡單,這套試題中命中事實知識的題目數量為6道,占總測量目標的17.6%.
(2)化學概念性知識是包含分類和類目的知識、原理和概念的知識,以及理論、模型和結構的知識,反映現象和事實的本質屬性.例如,試題7、11、12、13分別以各物質的化學性質、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電化學原理、沉淀溶解平衡理論化學模型為測試對象,可見該試卷的考查項目非常全面.這套試題共7道概念知識題,占總測量目標的20.6%,從不同方面實現對學生概念知識的全面測驗.
(3)化學程序性知識是具有化學學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識.例如,提取苯甲酸應用蒸餾操作.可見,此類知識的試題具有更高的水平要求.試題10考查了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除了考查物質的量計算公式以外,還涉及了物質的結構、電離平衡以及水解平衡等多種知識點.這套試題共15道程序性知識題,占總測量目標的44.1%,可見,該套試卷重點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了高考的選拔性.
(4)化學元認知知識是指對認知的認知、自我的認知,還包括情境性知識的相關考查,大多見于工業(yè)流程題.題目26(4)詢問如果焙燒后的產物直接用酸浸取是否可行及其是否可行的原因.此類題目難度較高,所需的學生綜合能力水平很高.共6道程序性知識題,占總測量目標的17.6%.
2.2.2認知過程維度
(1)“記憶”要求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再認和提取.達到這一認知水平的問題有5個,占總測量目標的14.7%,數量較少.試題主要包括對常見實驗儀器的再認、含氧官能團的識別等.
(2)“理解”要求學生能解釋相應信息,對物質進行分類,具有證據推理的素養(yǎng).達到這一認知水平的問題有10個,占總測量目標的29.4%,數量相對較多.試題主要包括元素周期律、電化學模型的相關問題.要求學生對常見物質的性質必須耳熟能詳.
(3)“應用”要求學生在特定情況下執(zhí)行或使用程序.達到這一認知水平的問題有10個,占總測量目標的29.4%,數量也相對較多.試題主要包括如何應用化學原理、化學概念和化學計算來解決化學試題中的化學問題.
(4)“分析”要求學生能夠將材料分解為其組成部分,確定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以此來解決問題.達到這一認知水平的共有7道題,占總測量目標的20.6%,表明這套試卷注重考查學生的信息整合和處理能力,符合考試大綱對備考的相關要求.
(5) “評估”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某些標準做出判斷.此試卷中,學生“評價”能力主要體現在元認知知識,占總測量目標的5.9%.這一水平要求學生能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對具體的化學問題做出準確的評價.
(6)“創(chuàng)造”要求學生能夠將一些元素組合成一個新的結構、模型,或者設計新的化學實驗方案等,很難在通過試卷進行考查,故在本試卷中并未涉及.
該試卷重點考查概念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且程序性知識偏多,總體來看,在一定程度上可說明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化學試題符合高考“選拔”功能.
這套試題可從認知過程維度最低層次的“記憶”到較高層次的“評價”進行考查,試題對學生能力考查的全面性稍有欠缺.它在體現學生不同層次能力發(fā)展的共性的同時,也能夠突出學生不同層次的能力發(fā)展特點.因此,這套試題可用于衡量學生是否達到了化學的最終培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