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順正 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員
2023年12月25日,日本海上自衛隊首次披露了“出云”級直升機航母第二艘“加賀”號在完成適配F-35B戰斗機改裝后進行海試的情況。海上自衛隊發布的圖片顯示,“加賀”號正在一處秘密地點進行海試,將成為二戰后日本重新擁有的幾艘航空母艦之一。
“加賀”號是“出云”級直升機驅逐艦的2號艦,“出云”級可被視作“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的放大改進型。首艦“出云”號于2013年8月下水,2015年3月服役,舷號183。“加賀”號于2013年10月開建,2015年8月下水,2017年服役,舷號184。
“出云”級采用全通型甲板、艦島右置的典型航母布局,從一開始就為升級成航母做了準備。該級艦只全長248米,飛行甲板寬38米,吃水7.5米,標準排水量1.95萬噸,滿載排水量2.7萬噸,由四臺單機功率3.36萬馬力的LM-2500型燃氣輪機驅動,最高航速可達30節。
按照初始設計,“加賀”號機庫內可容納14架直升機,全通甲板上設有五個直升機起降點。艦島左前方設有一部舷內升降機,右后方設有一部15×12米舷外升降機。艦島上安裝有四面OPS-50對空搜索雷達的相控陣天線陣面,日方宣稱其最大搜索距離約370千米,主要擔負對空搜索、監視及航空管制任務。艦島上還裝有一部OPS-28對海搜索雷達和兩部直升機管制/導航雷達。艦艏聲納罩內裝有一部OQQ-23型主/被動聲納。
由于建造得較晚,“加賀”號艦載電子設備比“出云”號更為完善,不僅設有本艦戰術情報指揮中心,還有海上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所增設的多功能艙室不僅可作為統合任務部隊司令部,還能充當新組建的“水陸機動團”指揮中樞。艦上安裝的OYQ-12綜合艦船情報處理系統與美軍同類設備兼容。
在艦載武器方面,“加賀”與“出云”號皆只裝有兩部RIM-116型“海拉姆”滾動彈體近程紅外反導導彈發射裝置,以及兩座MK-15Block 1B型“密集陣”近防系統。另有一套NOLQ-3D-1綜合電子戰系統和四座MK-36 SRBOC型六聯連裝干擾彈發射裝置。
除了起降直升機外,“出云”級擁有可容納50輛3.5噸級軍用運輸車的車輛滾裝甲板,并增設了燃油海上縱向補給裝置,既是直升機航母,也是兩棲攻擊艦和兼職油水補給船。
近年,在美國的鼓動下,日本增加防務開支,以建造更多水面艦艇、潛艇、戰斗機和遠程導彈,增加同其他大國對抗的資本,而將兩艘“出云”級驅逐艦升級成輕型航母是其重要一環。據悉,日本采用的是美軍提出的“閃電航母”模式,也即,將傳統的兩棲攻擊艦起降噴氣式艦載機當作航母來用。目前美軍的“閃電航母”采用的是兩棲攻擊艦搭載F-35B戰機的方式,由于F-35B在隱身突防、電子對抗、探測感知等方面能力更強,且具備超音速飛行、大航程、更大載彈量等優勢,可為美海軍海上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和縱深目標打擊提供新能力。
資料顯示,2020年率先入塢的“出云”號開始了第一階段改裝。主要內容是強化飛行甲板,使之能耐受F-35B高溫燃氣的沖刷,并重新修改噴涂了飛行甲板上的標志線,以適應F-35B起降需求,還明顯增大了艦上航空燃料和彈藥的存儲空間,并加裝F-35B專用維護、測試設備等。
2022年3月入塢的“加賀”號則在“出云”號第一階段改裝內容基礎上,將原先外觀呈梯形的前部飛行甲板更換成更寬大的方形甲板,以延伸跑道長度。2023年11月“加賀”號在完成改裝后重返母港,隨后啟動海試,2024年將赴美與F-35B戰機進行機艦適配性認證。按計劃,兩艦的全面改裝過程將于2027年初完成,日方將在2025年前接收42架F-35B戰機中的第一批。
不過,即使日本擁有了航母,其戰力也存疑。航母戰力高低主要取決于艦載固定翼飛機的性能和數量,F-35B性能固然不弱,但“出云”級容量卻很有限。日本海上自衛隊原則上不允許將飛機留在甲板上,都要放在機庫內。日方公開資料顯示,“加賀”號機庫甲板從前到后分別是1號車輛庫、舷內升降機、1號機庫、2號機庫、整備機庫和2號車輛庫。如果根據F-35B機長15.37米、翼展10.65米的尺寸進行圖上作業,就會發現在極端情況下,“加賀”號原始的機庫面積最多只能容納13架F-35B、2架SH-60J和1架MCH-101。在取消機庫間防火簾的情況下,也只能擺下14架F-35B,而且,一般情況下機庫內要留出一定的空間,以便飛機移動,因此實際的艦載機數量會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