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一系列積極信號顯示,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雖然當前我國經濟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等困難和挑戰,但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不斷集聚增多,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
如何讓機遇戰勝挑戰,怎么把信心變成業績?關鍵要干字當頭。各行各業得拿出新姿態,把“開門紅”干成“四季紅”。
(據新華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刻領會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
《孫子兵法》講,“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說的是,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使自己處于不被戰勝的地位,然后等待敵軍顯露出可被戰勝的機會,不被戰勝的主要因素取決于己方。同樣的道理,做好經濟工作,也要著眼于做好自己的事情,先立于不敗之地。有了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才能有效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
(據《學習時報》)
增強干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意識和能力。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的生產力,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培訓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升干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意識和能力。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知識開展能力培訓,加強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方面的學習培訓,教育干部深入把握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要義和關鍵所在,讓干部在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中展現作為。
(據《學習時報》)
這個冬天,哈爾濱火了。憑借東北特色和“掏心掏肺掏家底”的真誠,哈爾濱一躍成為全國“頂流”。
何以“爾濱”?專家看來,哈爾濱旅游爆火有北京冬奧會的“長尾效應”。除此之外,哈爾濱成為“頂流”也和深厚的地域文化有關。哈爾濱文旅的火爆,再次證明了“顧客至上”的硬道理。“沒有東北人和外地人,來了都是自己人”,積極響應游客需求,提供更豐富更便利的文旅供給,才是哈爾濱能夠承接爆火流量的根本原因。哈爾濱冰雪旅游熱度的持續升溫,也讓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其中,形成了“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都是服務員”的政民同心、眾志成城的和諧氛圍,共同營造安心舒適的旅游環境。
(據央廣網)
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深度互動、共同創造,是新消費時代重要的消費現象。年輕一代消費者希望借助互聯網平臺與生產者或品牌方互動,參與產品的創意、設計與營銷過程。
隨著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持續提高,消費結構優化升級,居民的消費觀念和行為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由此產生了一系列新的消費場景和消費模式。悅己消費、樂活消費、國潮消費、人設消費等一系列新名詞的出現,彰顯出消費越來越向滿足人們精神層面需求邁進,消費者更多地關注商品個性化特征和商品附加的情感價值,品質和品牌也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
(據《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