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威帆
目前,成都已打造20個都市工業重點點位,引育了一批知名園區運營商和都市工業龍頭企業
“工業上樓”,也被稱為“摩天工廠”“空中廠房”,是指在高層建筑中進行企業生產、辦公、研發、設計的新型產業空間模式。將一個工廠搬到樓上,讓樓宇的上下樓,變成企業生產的上下游。
三環外、繞城內,武興四路與武科西五路的十字路口,隔開了西部智谷、武侯區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以及擁有3棟11層高樓的華日微波通訊專業樓宇——成都實施“工業上樓”的重點點位之一。
在鏈主企業帶動下,這里聚集了微波通訊上下游企業30余家,它們把現代工業搬到樓上、嵌入城市,樓宇年產值超10億元。
上樓“不是簡單地堆疊廠房”
來武侯區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的市民可能很難想象,百米開外的華日微波通訊專業樓宇3號樓2樓“藏著”生產車間。成都華日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日通訊”)的工人們在天線裝配、印制板焊接等生產線上,熟練地操作各種機器和設備。“車間里正在進行系統調測的,是要提供給天津、山西、新疆等地的產品,包括公司新推出的新一代測向設備。我們在行業內首次運用空域濾波、聚合算法等技術,使同頻干擾信號查找的范圍縮小了一半以上。”華日通訊總監蒲勇福介紹,公司2023年交付安裝的產品數量,較上一年增長了60%左右。
華日通訊專注于無線電監測相關技術及產品的研究和生產,在無線電頻譜管理、無人機偵測管制、鐵路通信監測、物聯網頻率監管等前沿領域處于全國領先水平。近年來,華日通訊除了不斷探索行業前沿技術,也在不斷探索以“工業上樓”為主導的產業形態轉型。2017年起,華日通訊的生產車間從普通廠房直接“上樓”。
“用高樓作工廠,不是簡單地堆疊廠房。”蒲勇福說,工業項目“上樓”,要符合生產、物流的適用性。以華日通訊為例,企業的重點投向以研發為主,而非傳統的制造型企業需要投入大規模生產。產品核心技術由企業自主研發,設計完畢后,零部件等主要通過外協廠家生產或企業直接采購,公司再進行核心器件組裝、系統集成、測試和交付。
華日微波通訊專業樓宇近期入選了2023成都市現代都市工業重點點位名單,有別于傳統單層廠房進行生產的空間模式,華日微波通訊專業樓宇通過科學規劃層高范圍、樓板承重、電力供應和垂直交通配套,形成了低區生產、中區辦公、高區研發的格局,讓“上下游就在上下樓”,節約運輸費用,減少溝通成本,共享公共資源。
“樓宇投用到現在,已經高效運行了6年。在5萬平方米的建筑內分布著3棟樓,每棟11層,能夠滿足生產、研發、配套、辦公等全方位需要,是典型‘工業上樓’的‘智造空間’。”蒲勇福介紹,通過對接上下游企業入駐,推進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精密制造等多業務板塊在樓內集成,推動企業聚集發展,目前樓宇企業年產值超10億元。
看中成都產業生態圈發展潛力
“華日通訊通過多年來在無線電頻譜監測行業的積累,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共同開拓市場,同時以自身業務能力的增長和技術水平的突破,為上下游企業發展和產業鏈進步注入了更多活力。”武侯區新經濟和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在華日通訊的帶動下,樓宇里還聚集了酉辰檢測、華航高科、廣眾科技等微波通訊領域企業和其它企業30余家。
“上樓”帶來了什么樣的好處?該負責人表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將企業引入高層建筑可以降低用地成本,讓同一個生產鏈上的企業聚集在同一棟樓里,實現“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作為一家以研發為核心的工業企業,“上樓”后,華日通訊可以更加專注于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技術突破,而將零部件的生產轉至外協,既有助于帶動提升產業鏈上游企業的技術實力,也減輕公司的資產壓力,提升生產效率。
華日微波通訊專業樓宇1號樓6樓,迎來交付高峰的華航高科(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里,工作人員正緊鑼密鼓地開展測試、組裝。
2020年入駐的“新朋友”華航高科來自北京,是一家專注于無人機和偵察對抗設備高新技術的企業。企業落地成都后,憑借關鍵技術和產業化應用,鞏固了在智能電子對抗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我們落戶于此,看中的是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的聚集性和發展潛力。”華航高科(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行政部經理胡銀華介紹,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包括多旋翼無人機、電子偵察設備、電子對抗設備等,和華日通訊同在一片園區,是“抬腿就能來”的全天候合作伙伴。
“做電子信息產業的特點是產品附加價值高而產量相對較小,因此,‘上樓’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貼合實際的需求。”在胡銀華看來,相對于傳統工業區較為偏遠的地理位置,城市中心有優質的配套,“工業上樓”對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極富吸引力,這一點對于電子信息產業至關重要。胡銀華說,“上下樓就是上下游”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約時間成本,在同一個園區做合作項目,對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溝通、產品交付過程中的時間節點把控效率更高。
華航高科的優勢產品方向聚焦在多旋翼無人機、雷達偵察對抗設備等,與華日通訊擅長的通信偵察對抗方向正好構成了互補關系,目前雙方已在多個項目中展開緊密合作,并成功交付了產品。
“2020年至今,公司業務量每年以30%到40%的速度增長,我們準備投入更多的力量進行研發生產。”胡銀華對于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成都“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發展
在成都,還有不少類似的“工業上樓”項目。位于成華區的成都卡諾普自動化控制技術有限公司通過專業樓宇“上樓”,形成了機器人產業聚集效應;位于四川天府新區的盟升科創中心以先進制造業為牽引,積極引育創新型都市工業企業,加快促進電子信息—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產業聚集化發展……
隨著“都市工業”的日益升溫,工業重回主城區速度明顯加快,不少大城市都在加速發展都市工業,實現城市中心的產業更新。目前,成都已打造天府軟件園、金牛現代都市工業港等20個都市工業重點點位,引育了一批知名園區運營商和都市工業龍頭企業。2022年,成都全市現代都市工業產業營收已突破9000億元。
2023年9月召開的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重要戰略部署,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工業綠色發展。
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的先進制造業和以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金融服務等為主體的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都市工業“新家族”的重要成員,對加快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為此,成都專門制定了《成都市支持現代都市工業發展行動計劃》,從支持都市工業特色化發展、專業化推進、系統化承載等10個方面明確了重點方向、區域布局、承載形態,以及企業引育、要素保障、協同發展等支持舉措。同時,專門配套系列政策措施,“真金白銀”支持現代都市工業發展——包括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實施細則、推進“工業上樓”的實施意見、深化工業用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等,涵蓋產業布局、企業招引、載體建設、人才引進等全生命周期。
在產業布局上,成都將重點發展總部型、創新型、微加工型現代都市工業,支持建立以專業樓宇為支撐“點”、特色街巷為連接“線”、產業功能區(產業社區)為引領“面”的都市工業承載體系。到2025年,全市都市工業營收超萬億元、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0%以上,基本建成150個集約高效、功能復合的專業樓宇,60個文化底蘊厚重、產業標識鮮明的特色街巷,20個主業突出、產城融合的產業社區,成為全國都市工業發展重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