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濤
推動成都傳媒集團盡快從傳統報業集團向新型主流媒體集團和智媒體集團轉型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按照中宣部“探索事業與企業分開”“堅持采編和經營兩分開、兩加強”工作要求,對標學習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江西、四川等地媒體集團改革的先進經驗,成都傳媒集團需加快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形成媒體事業和文化企業合理分工、相互賦能、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傳統媒體轉型升級
2019年以來,成都傳媒集團完成了100多項改革任務,從傳統報業集團向新型主流媒體集團和智媒體集團轉型升級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仍面臨著不少短板和不足。
當前,成都傳媒集團原創新聞稿件生產能力已從2019年的12萬篇/年增至46萬篇/年,傳播閱讀量從200億次/年增至800億次/年,新聞資訊類新型主流媒體用戶總數從0.9億增至3.9億;“紅星新聞”矩陣用戶總數突破1.7億,成長為全國時政新媒體頭部品牌;“每日經濟新聞”矩陣用戶總數增至1.2億,其中微博賬號用戶數突破4800萬,成為中國財經媒體“第一大V”;“成都發布”用戶總數突破2100萬,其微博成為全國唯一用戶量過千萬的城市政務微博;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全媒體用戶總數突破8500萬,黨報融媒體矩陣影響力再上新臺階;Go?Chengdu英文網等集團國際傳播媒體矩陣全網用戶總數超過800萬,國際傳播能力穩步提升。成都傳媒集團資產總額從120億元增至170億元,利潤總額從0.56億元增至1.1億元;總投資60億元的三大文創項目穩步推進,“成都智媒體城”和“白鷺灣數字新經濟科創園”順利開工建設、“每經中心”進入開工倒計時,東郊記憶園區經營機制轉換取得較好成效,集團新聞輿論工作和產業經營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在持續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加快突破存在的短板弱項。從媒體事業板塊來看,媒體用戶覆蓋面還有待擴展,輿論引導力還有待提升,隊伍轉型還有待深入,產品質量還有待提升。從文化企業板塊來看,新媒體的商業模式還不清晰,文創產業的支撐作用還不穩固,經營收入增長幅度還不明顯。從成都傳媒集團治理體系來看,頂層治理架構亟待重塑,媒體管理體系亟待優化,干部交流渠道亟待暢通。這些發展中的短板和不足,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改革要效益、向改革求發展,通過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激發內生動力,推動成都傳媒集團盡快從傳統報業集團向新型主流媒體集團和智媒體集團轉型升級。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全面重塑集團頂層治理架構。認真落實中宣部關于新聞單位“探索事業與企業分開”“推動事業與企業良性互動、產業反哺主業”“堅持采編和經營兩分開、兩加強”要求,以“分類管理、一體化運行”為改革主線,實施媒體事業單位和文化企業單位分類管理,構建“媒體事業集團(成都傳媒集團)+產業發展集團(成都傳媒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頂層治理架構。媒體單位建強意識形態主陣地,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全面提升精品生產能力,面向全球講好成都故事;企業單位全面提升市場競爭能力,推動文化產業建圈強鏈和高質量發展。
在移動互聯網主戰場建強“成都傳媒艦隊”。在2019年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礎上,對標國內新型主流媒體標桿,順應新興技術驅動傳媒迭代變革的發展趨勢,堅持以數字化賦能媒體迭代升級,做強做大成都發布、紅星新聞、每日經濟新聞、錦觀新聞等新型主流媒體,建強黨報黨刊、政務媒體、時政媒體、財經媒體、國際傳播、天府文化六大傳播矩陣。
整合產業資源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剝離現有傳媒集團的生產經營職能和資產,另行組建市屬一級國有企業“成都傳媒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承擔傳媒集團經營性資產整合重組和文化產業發展職責。傳媒產業集團及所屬企業單位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行,堅持市場導向,激發市場活力,壯大文化產業,提升產業能級,支持媒體事業發展。
全面重塑集團現代化治理制度體系。全面加強干部隊伍和專業人才建設,建立健全傳媒集團與傳媒產業集團之間干部雙向交流使用工作機制,暢通事業、企業和黨政機關干部交流使用渠道,提升干部隊伍整體活力,增強干部隊伍事業心、歸屬感、忠誠度。分類建立激勵與約束并重的考核機制,按照分類考核、順向激勵的原則,針對事業、企業單位不同特點建立完善考核機制,同時建立與貢獻高度掛鉤的差異化薪酬體系。
(作者系成都傳媒集團董事長,成都傳媒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