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對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至關重要,為此,我們需統籌做好三件事。
要大力拓展新型制造業。要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發展導向,實施差異化引育工程,支持彩虹電器等傳統企業契合市場升級需求,拓寬產品制造應用領域,持續做好傳統產業迭代更新。要以“四上企業”培育為基本,深度推進“四鏈融合”,加強創新網絡的構建和演化,依托華為、華西等鏈主,壯大消費電子、數字健康等戰新產業集群。要以資源稟賦為基礎,認識和把握未來產業形態和應用場景,搭建良好的創新生態,提早謀劃基因技術、氫能和儲能等未來產業。
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踐行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服務全省全市新制造為方向,以提升價值鏈附加值為主線,拓展金融服務、信息技術、檢驗檢測、電子商務、品牌服務等生產性服務領域,釋放生產性服務新動能,力爭實現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比重50%以上,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40%以上,進一步提高新服務與新制造的鑲嵌度與融合度。
要做好要素改革創新工作。探索差異化要素供給,以彈性供地、先租后讓和梯度能源價格等方式,精準匹配區域“工業上樓”發展要求。加強財政資金以投代補和產業孵化引育功能,積極拓展多層次金融服務。加快建設“環川大知識經濟圈”,構建多層次教育、培訓和創新成果轉化體系,進一步促進人力和創新資本聚集。積極搭建以數據為核心的新型要素開放共享和流通交易平臺,賦能技術創新和生產經營模式更新,助推微波射頻、消費電子等都市工業和服務業“上云用數賦智”,大力培育文創、醫療和人工智能等數字化產業。
武侯區發展和改革局經濟策劃總監?袁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