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婷婷
以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為“成都式幸福”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幸福城市一定是充滿溫度的城市。
2023年11月24日,隨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的揭曉,成都連續15年獲此殊榮。這一年,成都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綱”和“魂”,將市民參與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依托和動力源泉,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以舉辦成都大運會為契機,以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為“成都式幸福”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守正文明培育,讓理想價值成為情感共鳴
凡人微光照亮城市,平凡善舉打動人心。
2023年12月12日晚,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的“平凡之善·尋護照亮城市的文明之光”授獎儀式上,49位或善良暖心感動全網,或臨危不亂挺身而出的市民代表上臺領獎并進行分享。
從幫助“啞哥”尋家的黃永國、王德琴夫妻,到沖進火場的救火英雄文軍,再到合力救人的劉婉和重慶醫生鄭江、于文春夫妻,他們用心用情點亮成都“文明之光”,以最質樸的方式書寫出一個個暖心的成都故事,彰顯著每一位心懷善念、尋護文明的普通人風采,更傳遞出溫暖和感動,讓更多人感知到成都這座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文明之美……
據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成都打造“德潤蓉城”品牌,優化先進典型選樹、表彰、宣傳、禮遇機制,創新開展“平凡之善·尋護照亮城市的文明之光”系列活動,新一屆50余名道德模范、350余名“成都榜樣”感人事跡全城傳揚,130余件“平凡之善”溫情故事點擊量超億次,城市公益短視頻獲全國公益廣告大賽一等獎,心懷家國、崇德向善的城市精神唱響全網。
主旋律嘹亮、正能量充沛。全市推動理想信念培育創新,創新打造全國首個以新思想為主題的學習強國“一街百站”實體矩陣,挖掘培育品牌宣講隊伍65支、基層宣講隊伍700余支,提升“理響成都”“蓉耀青年”等宣講品牌影響,常態開展基層巡回宣講1萬余場,進一步筑牢全社會理想信念精神之基。創新制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常態長效進網入格行動方案》,依托重要場景、重要節日、重要活動,發動3000余個社區常態開展“強國復興有我”“核心價值觀進網入格”等系列活動,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嵌入基層、融入生活、深入人心。
時代新人培育創新加快,“小手拉大手”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組織評選“蓉耀少年”50人、文明家庭100戶,組織開展“蓉耀少年”“一城文明·萬家幸福”等各類活動1000余場,創新構建“1個市級總校+23個區級分校+920個街道社區級子校”的家長學校三級體系,“寫文明”“畫文明”“唱文明”“頌文明”系列評選征集作品超2萬件,以生生不息的精神文明建設血脈助推社會文明程度的整體提升。
創新文明實踐,讓友善公益成為人文標簽
2023年12月18日,在2023成都網絡文明大會上,歷時6個月的“金芙蓉·文明讓生活更美好”主題征文、攝影大賽圓滿落幕。活動自7月全網啟動以來,吸引了詩人作家、攝影愛好者、網絡大V、媒體機構、中小學生、熱心市民等踴躍參與,共收到來自國內外投稿作品1.3萬余件,內容既有成都大運會、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等國際賽事和城市大事,又有城市田園鄉村的美麗風景和文明風尚,還有城市中的幸福生活,尋找平凡煙火中的愛與感動,全網展示點擊量突破2億次。對此,中國作協名譽委員、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王火點贊,“一座城市的美需要被記錄,成都作為一座文明之城,有著太多值得書寫的精彩。希望創作者能夠深扎、堅持,用文學賦予城市更豐富的色彩。”
據介紹,剛剛過去的一年,成都創新推出“嵌入式、項目化、可參與、受歡迎、有效果”的文明實踐系列活動,引導市民群眾傳遞文明風尚、共筑美好生活,在友善公益的社會氛圍中展示城市價值、彰顯城市美譽。
全市構建“23個中心+261個所+3045個站+15000余個基地(點)”新時代文明實踐矩陣,創新培育文明實踐專管員(策劃師)基層隊伍400余人,發展367萬余名志愿者,持續開展“專業志愿365”等特色項目覆蓋市民超500萬人次,日均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800余場次,友善公益之風吹遍蓉城大地。
群眾活動豐富多彩,圍繞成都大運會、國慶黃金周、明星演唱會、中超足球賽等契機,嵌入式開展了“迎大運盛會·展文明形象”“到成都街頭走一走·看見文明成都”“文明月月行”“我是小雷鋒”等主題活動20萬余場,1.3萬余件“金芙蓉·文明讓生活更美好”公益作品引爆全網,“文明成都”抖音號播放量突破1億,榮獲地方文明網優秀公眾號等榮譽稱號,廣大市民在“雙線互動”中樂享文明浸潤。
公共文化惠民利民,在市民“家門口”常態開展“大運顯眼包創意展”“冠軍蓉寶進社區”“文明四季·節日新風”“社區鄰里節”“文藝走基層”等文化惠民活動,有效放大成都“后大運”效應,市民在一場場精神文化盛宴中真切感知幸福生活。
改進文明創建,以文明風尚賦能城市發展
當充滿“煙火氣”的菜市場遇上彌漫書香的書屋,會產生什么樣的奇妙碰撞?2023年9月中旬起,成都市首批“菜市書屋”向市民開放,通過在農貿市場設立獨立空間,配置書柜、圖書、桌椅等,營造全民閱讀氛圍,助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生意忙,來不及照看娃娃,下午他放學回來,就在這個書屋看書做作業,我們放心。自己平時忙完了也可以抽時間來看看書,很方便。”在益民菜市順城店做生意的楊先生說。
“這個地方特別好,孩子放學后可以和同學來這里閱讀課外知識,交流課堂作業,大人也可以來這里‘補充能量’,進行一些學教類的親子互動。”成華區都有集市的攤主吳女士說。
“我女兒快5歲了,自從有了這個書屋,就坐在這里看繪本,沒事也不瘋跑了,多好的。”雙流區普賢農貿市場海鮮經營戶唐雅思說,自己空余時間就來當志愿者,維護管理書屋……
不同的場景,相似的聲音。據介紹,2023年,成都推動文明城市標準融入城市治理、民生工程、法規條例,圍繞精細創建、社會參與、工作推進、激勵問效等方面,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常態長效機制,構建“1+N”文明法治體系,以《成都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落實為契機,加快推動文明養犬、垃圾分類等立法、修訂和執法,推動實現以良法促善治。
注重完善過程管理機制,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建好“12345”文明專區、“文明興蓉”等多渠道民意反饋網絡,架構問題動態監測、快速流轉、跟蹤督辦和整改銷賬工作閉環,持續推進“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鄉風文明建設十大行動”,深入開展“六大專項”提升行動,6900余處城市風貌煥新,“菜市書屋”實事項目入選2023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人民閱卷·十大市民點贊項目”。
同時,創新社會發動機制,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率先成立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會,定期發布文明創建活動需求清單,統籌推動餐飲、旅游、物業、養寵等280余家垂直領域專業社會組織和2370余個文明村鎮、單位、校園、家庭等聚合發力,創新發布“Citywalk看文明”城市漫游線路,開展“幸福成都·文明有你”等品牌活動,推出“星級文明騎手”等文明評選,實現了全民發動、全民參與、全民共享。
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為民惠民靠民”,推動文明培育融入日常、文明實踐便民易行、文明創建為民惠民,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對我們來說,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標準,也是永遠在路上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