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娜

南山區“聯合上樓”留仙洞總部基地
“當你走進家門,全屋自動開燈;當你說看風景,窗簾自動展開。”智能生活方式正走入千家萬戶,提供核心技術的深圳市南山區“小巨人”企業炙手可熱。
南山區是人工智能的熱土,智能家居、自動駕駛、智能客服等熱門技術在此誕生。在南山區,每平方公里土地,就有一家“小巨人”,全區已培育23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居深圳第一,密度居全國區(縣)第一。
因何能培育出如此多的“小巨人”?近些年,全國多地駐深辦都到南山區取經,甚至“挖人”,爭相許諾給企業更多用地。而整個南山區僅185.7平方公里,產業用地極為稀缺,但很多“小巨人”卻不為所動。為什么?
“我們不僅給企業找空間、找人才、找資金、找市場、找政策,還為‘小巨人’提供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務。”南山區委書記黃湘岳說,南山區是服務型政府,公務員也是專業“服務員”。
“南山區建有三級梯度培育庫,涵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目前在庫培育企業5610家。”南山區工信局副局長李娟在局里工作10余年,說起企業如數家珍。
早在入庫之前,南山區從高校即廣泛播種。“南山區鼓勵高校創新創業,我們的創始團隊就是老師和同學。”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邱純鑫,創立的速騰聚創公司以激光雷達技術見長,被稱為汽車自動駕駛的“眼睛”。技術源起校園課題,公司則孵化于深圳大學城留學生創業基地。
深圳大學城坐落于南山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這里四季如春、枝繁葉茂,集聚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名校分院和國家級科研機構、諾獎實驗室,是科技成果轉化和國際交流合作高地。
每年,南山區在這里舉辦系列“立足南山、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創新創業賽事。其中,面向高校的比賽,從本科生、研究生中篩選“種子選手”;面向初創團隊與企業的比賽,重點發掘“種子項目”。
邱純鑫從參加學生賽起步晉級,堅持創業兩年后拿下2016創新南山“創業之星”一等獎,這次獲獎讓他堅定自己未來能闖出一片天地,“相信南山區發掘優秀創新項目的眼光”。
創新南山“創業之星”大賽是南山區政府服務創新創業的金字招牌,自2008年創辦以來,該區域性賽事已發展成全球性賽事,累計發掘2萬多個創新項目,歷屆參賽獲獎者多家已成長為國家級“小巨人”、上市公司,大疆也在此留下“巨人”起步的腳印。
為吸引參賽獲獎企業落地南山“生根發芽”,南山區專門出臺文件,推出落戶獎勵等全方位配套政策和服務。針對創新型企業最為迫切的人才需求,發動全區各部門參與“向南而行·我為企業找人才”。
南山區人力資源局將“獵才”目光投向全國高校,組織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對全國重點高校畢業生專場組團招聘。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錄用在校實習生,“按實習生畢業留用率和學歷層次給予企業資助”。
“企業發展到不同階段會有不同問題,有問題都可以找政府。”2022年11月,南山區印發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專項扶持措施,21條措施對應21個責任部門,均公布咨詢電話。
南山區工信局是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的業務主管部門,大部分企業訴求會在此快速解決或高效中轉。各兄弟部門幾乎都接過李娟的來電,該管不該管的她都管。“我們都是企業娘家人,不分你的我的,‘小巨人’一起養大。”
企業高速成長期“找政府”最多的問題是產業用地和辦公場地。“既要符合雷達測試場地要求,也要滿足200名員工通勤方便。”邱純鑫在創業第五年搬到南山智園,此前他曾苦尋一年。
南山智園毗鄰深圳大學城,這里左臨校園碧道,右靠城市主干道,三地之間便捷切換。作為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入駐超過50家專精特新企業。老用戶綠米聯創提供全屋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去年被認定為國家級“小巨人”。總裁林震告訴記者,專精特新企業入駐能享受租金優惠。“我們公司租金優惠70%,累計可節約上千萬元的辦公成本。”
在南山區其他企業提示下,為場地問題所困的邱純鑫嘗試將訴求報送至南山區政府。彼時,南山區企服中心最早接到訴求,他們立即通知南山區工信局、區發改局、區科創局等相關部門。
“第二天我們就收到各區局電話,推薦多個區屬物業。各區局聽聞雷達測試有特殊場地需求,又迅速協調專門規劃停車位、測試路線及設備擺放位置。從求助到入駐,只用了3個月。”邱純鑫事后感慨,政府幫企業解決問題的水平超出期待。
“南山區從來不怕企業‘麻煩’政府,就怕政府給企業添麻煩。”為減少干擾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被納入“綜合查一次”執法清單,“i南山”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惠企政策可“免申即享”。李娟每次與企業座談都直奔主題速戰速決,黃湘岳帶隊考察會直奔工廠邊走邊談,遇到問題當場解決。
為提高助企能力,南山區委組織部發起“紅色跑團”,全區1743名干部組成575個小組,專項辦結企業訴求,實現辦結率100%。“助企優秀案例被編成《南山助企三十六計》,便于全區干部學習。”
南山區現有181萬常住人口,每4名常住人口就有1家企業,企業被戲稱為該區“特產”,“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
邱純鑫入駐南山智園這一年,土地少、企業多的南山區創新推出深圳首個“聯合上樓”模式—以一萬多平方米產業用地解決10余家企業空間需求,4家專精特新企業和1家“小巨人”因此擁有自己的總部基地。
這一創舉,被國家發改委發文推薦,近幾年在深圳各地開出繁花。“一棟樓就是一個產業,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南山產業鏈高效聚集,我們的主要客戶在15分鐘工作圈。”吳悅自從來南山工作后就沒離開過粵海街道,在騰訊工作10年后他和同事們就地創立“追一科技”。
粵海街道是南山區的中心,溫熱的海風吹拂著“中國最牛街道”,上百家上市公司在此勇立潮頭—華為、騰訊、大疆等技術巨頭從這里走向世界,小米、字節跳動等國際總部基地正拔地而起。南山區政府成立的“匯通金控”和“南山戰新投”兩大產業投資平臺也占有一席之地,累計投資53家“小巨人”。
“小巨人”如何快速長大?吳悅的答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騰訊是人工智能產業鏈的“鏈主”,追一科技專攻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教機器和軟件“聽人話、說人話”,吳悅在創業初期就據此與騰訊展開“對話”。2017年在騰訊首期“AI加速器”畢業后,其產品高效收獲數十家大中型金融和政企客戶,僅5年就長成國家級“小巨人”。
為鼓勵龍頭企業發揮產業鏈帶動作用,南山區不僅對“鏈主”采購專精特新企業產品和技術服務給予補貼,更親自下場采購推介。南山區政府辦公樓率先部署綠米聯創智能化系統和設備,南山區工信局、區住建局聯合向深圳市和華為推薦企業參與主編“全屋智能工程技術標準”。

“我們提的標準化建議,華為大部分都采納。南山不靠關系,只靠產品說話。”林震是晚上突然接到李娟來電獲悉被推薦,相較于在南山區讀書、工作的邱純鑫和吳悅,他從上海“向南而行”,為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所吸引。
“我們發展壯大離不開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優秀的產業鏈合作伙伴被南山吸引而來,我們受惠于此。”前不久,邱純鑫喜提2024年港股上市第一股,速騰聚創成為南山區第36家“小巨人”上市公司。
眼下,南山區正全域全時布局人工智能賽道,并宣布將最大限度允許人工智能創新試錯,一如既往實施包容創新管理制度。
包容創新,從過去到未來牽引著大小巨人“向南而行”穿越生命周期:抬頭是大疆無人機試出的全球低空經濟天堂,低頭是蓄勢待發的未來自動駕駛無限空間,“當我走出家門,汽車不請自來;當我說看世界,汽車自動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