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子 暢婉潔
蘇州市吳中區統籌基層企業服務隊伍、公共服務平臺等力量,自2019年起,利用助企“網格員”隊伍,深入企業,溝通聯系互動,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對具有專精特新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進行梳理,以便及早發現有潛質的好“苗子”。
“做好服務的前提是知道服務對象情況及其需求?!碧K州市吳中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林佳說,“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4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1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493家?!?/p>
蘇州市是我國專精特新企業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高地,該地區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呈現出經營規模大和技術水平高的特征。這其中有自然地理和市場條件的因素,而地方政府的“給力”也是重要原因。
“為做到精準服務,2022年,吳中區政府建立健全專精特新服務專員制度,組建了一支專業化服務隊伍?!绷旨颜f,做好分級服務,為每家專精特新企業配備熟悉產業政策、中小企業服務經驗豐富、組織溝通能力強的服務專員,按照“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無求自應”原則,與對接企業保持常態化聯系,對掌握的企業服務需求及時協調解決并實時反饋進展情況,實現專精特新培育全流程服務。

吳中區工信局面向企業開展系列政策宣講,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吳中區工信局企業服務科深入分析專精特新企業評價指標。”林佳表示,“聚焦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優勢成長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四新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深入挖掘擁有核心技術、專業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產品服務特色化明顯、成長性好的潛力企業,將其納入培育庫。”
吳中區工信、科技、市場監管和金融監管等部門與專精特新培育庫企業做好日常對接,重點推動政策獎補、融資服務、稅費減免、用工穩崗等惠企政策向企業滴灌、速遞、直達,提高對培育庫企業服務的精準性、針對性、時效性。打造在線實時智能服務,依托吳中“企業通”平臺,提供隨時隨地“不打烊”服務。
“專精特新企業個體差異大,在培育上必須分門別類?!边@是吳中區工信局根據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出來的,林佳說,“因企施策”,力爭做到“一類一策”。
吳中區政府按照“創建一批、發展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建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級梯度培育庫,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領域、發展階段、發展目標,對入庫企業分業指導、分類幫扶、分層培育,不斷擴大創新型中小企業規模,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水平,發揮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領先優勢,打造龍頭標桿,層層遞進,動態管理,形成完善的梯度培育格局,打造專精特新企業矩陣。
吳中區政府充分發揮產業政策服務助力功能,林佳介紹,2020年,上線“吳中區企業服務平臺”,在線上,為企業提供各級各類惠企政策查詢、政策匹配、精準推送;2023年,新增專精特新模塊,上線專精特新發展水平在線診斷功能,幫助企業動態掌握其發展水平。
在線下,開展“益企潤苗”千企行活動,通過配備服務專員、組織專家一對一輔導、舉辦行業沙龍等形式,為企業提供創新能級提升、協作配套強鏈、質量品牌創優、高價值專利培育、數字技術賦能、特色金融助力6項清單式服務,多維度賦能企業發展。
“吳中區政府特別注重強化資金激勵?!绷旨颜f,2021年印發《關于促進吳中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拿出真金白銀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和50萬元獎勵。
林佳說:“對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在細分行業名列前茅的專精特新企業,按照其在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方面的設備投入總額給予不超過10%的補助?!?/p>
另外,2023年修訂《吳中區中小企業貸款增信基金管理辦法》,設立“專精特新貸”,鼓勵金融機構優先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并提供最高30%的貸款貼息,進一步放大專項資金杠桿作用,有效緩解企業創新發展的資金約束。
“下一步,吳中區將加強與各級部門的協同,繼續加強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引導資本、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加速向專精特新企業聚集,打造專精特新企業專屬培育模式,助力專精特新企業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林佳表示,“為落實國家和省市相關政策,吳中區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方面將實施4項舉措?!?/p>
一是建立專業化隊伍。實施“專精特新”青年干部培養工程,通過區鎮聯動、分級建設,打造一支熟悉產業政策、了解行業趨勢、用心服務企業的專業化隊伍,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開展精細化指導。圍繞培育庫內企業的行業領域、核心技術、專業化水平、創新能力、產品服務等各維度情況,對企業精準畫像,依據專精特新發展成熟度進行因企施策、一企一策。
三是打造特色化服務。繼續做響做靚“益企潤苗”活動品牌,直達企業需求,提供個性服務。開展“吳優鏈 鏈無憂”專精特新企業專場活動,依托專精特新企業補鏈強鏈能力,激發耦合效應,實現協同發展。聯合金管局等部門,充分發揮北交所牽引力,拓展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特色路徑。
四是健全創新型支撐。以修訂工業高質量發展一攬子政策為契機,全面梳理各地各級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制定新一輪惠企政策。同時,繼續深化拓展“專精特新貸”等創新金融產品應用,提振企業信心,培育更多“小而精、專而強”的優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