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子 暢婉潔

李浩
1月24日,工信部召開第四次中小企業圓桌會議,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強調要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咨詢委員、北京科創企業投融資聯盟秘書長李浩表示,通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可以推動地方產業集群的形成,促進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從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民生周刊:國家為何在這個階段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起到哪些作用?
李浩:第一,國家現階段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為了應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實現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提升產業鏈水平、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就業和創新創業。
當前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增加。在此背景下,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有利于提升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具備技術創新和專業化優勢,是實現產業升級和轉型的關鍵力量。通過支持這些企業發展,可以推動我國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加快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第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這些企業數量增長,對于增強地方經濟活力、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具有積極意義。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推動地方產業集群的形成,促進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從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同時,這些企業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可以為地方帶來稅收收入和就業機會,提高地方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此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推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品牌建設等方面也具有較大潛力,可以為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民生周刊:一二線、三四線城市等不同規模、不同經濟基礎的城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呈現出哪些差異化特點?
李浩: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不同規模城市的發展存在一定差異化特點??傮w來說,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較多,且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不同城市呈現出以下特點:
地域性差異。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不同地域的分布存在明顯差異。一些產業集聚、政策支持力度較大的城市或地區更容易吸引和培育這類企業。例如,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由于產業鏈完善、創新資源豐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相對較多。
產業分布差異。不同城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產業分布上也有所不同。一些城市或地區在某一特定領域或產業具有優勢,因此,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這些城市或地區的產業分布更加集中。例如,部分三四線城市在機械制造、金屬加工等領域表現出較強優勢,吸引了較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入駐。
創新能力差異。一二線城市由于人才集聚、科研實力較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創新能力相對較強。而三四線城市在創新能力方面相對較弱,但也有一些企業在特定領域具備獨特創新能力,成為該地區的代表性企業。
政策支持差異。不同城市或地區在政策支持方面存在差異。一些地區為鼓勵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優惠的稅收政策、資金扶持等措施,這些政策支持為企業的快速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民生周刊: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應如何發力?
李浩:需要從多個方面發力,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優化政策環境。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資金扶持政策等,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同時,加強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提供更加精準的政策支持和服務。
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中小企業應注重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和技術創新機制,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梢酝ㄟ^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合作,共同開展研發項目和技術攻關,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推動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的必經之路。企業應加大對數字化技術的投入,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管理系統,優化生產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拓展市場渠道。中小企業應積極拓展市場渠道,擴大產品的銷售范圍和品牌影響力??梢酝ㄟ^參加展會、開展市場營銷活動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同時,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和社交媒體等渠道,開展線上銷售和營銷,拓展新的市場空間。
加強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作用。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在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些機構可以組織企業間交流合作活動,促進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協同發展。同時,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的咨詢服務和幫助,協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民生周刊: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政策支持,在具體執行層面需要注意什么?
李浩:在具體執行層面,對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供政策支持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政策針對性和實效性。政策支持應該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能夠切實解決中小企業在專精特新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同時,政策支持也應具有靈活性和可持續性,能夠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實施效果。
強化資金支持。資金是企業發展的血脈,政府應該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為企業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和融資渠道。可以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提供貸款貼息等方式,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
推動技術轉移轉化。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往往存在瓶頸和困難,政府應該加大對技術轉移轉化的支持力度,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梢酝ㄟ^建立技術轉移轉化平臺、開展技術轉移轉化服務等方式,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優化服務體系。政府應該建立健全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支持??梢越⒅行∑髽I服務中心、產業園區服務機構等,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法律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支持。同時,也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和社交媒體等渠道,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務。
加強監督和評估。政府應該加強對政策支持的監督和評估,確保政策的有效實施和實施效果??梢酝ㄟ^建立政策評估機制、開展政策績效評估等方式,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不斷完善和調整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民生周刊:未來幾年,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趨勢是什么,會有哪些變化和機會?
李浩: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趨勢可能會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和機會:
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隨著國家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政策支持力度也將持續加大。政府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優化政策環境,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促進企業快速發展。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未來幾年,這些企業將繼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關鍵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同時,隨著產學研用合作機制的完善,中小企業將更容易與高校、科研機構等開展合作,共同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數字化轉型加速。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幾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將加速數字化轉型的進程,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管理系統,優化生產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國際化程度提高。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未來幾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將更加注重拓展國際市場,通過參加國際展會、開展國際貿易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國際化水平。
產業協同發展加強。在產業升級和轉型的過程中,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協同發展越來越重要。未來幾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將更加注重與大企業之間的合作和協同發展,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良性互動和共同發展。同時,隨著產業集群和特色小鎮等新型產業組織形式的興起,中小企業也將更容易融入產業生態圈,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