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智化時代,國家推出的大數據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為各行業的信息技術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尤其是在會計領域,這些舉措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以黃山學院會計學專業數智化轉型的實踐為例,深入探討其在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教學體系、課程教學改革、組建新教師團隊等方面探索,旨在為其他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的數智化轉型提供借鑒。
關鍵詞:數智時代;會計學專業;應用型
在數智時代,財務領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培育融合智能技術的復合型財務人才成為轉型升級的關鍵。培養具備會計知識、業務理解、分析能力、財稅精通和管理技能的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會計人才,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需重新審視人才培養目標,推動人才培養向數智化方向轉型,培養出高素質的會計人才。
一、數智時代會計學專業轉型理念概述
隨著數智時代的到來和技術迅猛進展,會計學專業的轉型理念逐漸成型。此理念致力于深度整合數字與智能技術,促進會計學的創新成長,培養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高端會計人才。其關鍵要素包括數字技術的賦能、智能應用的推廣以及教育與產業的融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正重塑會計行業的操作模式和流程。會計學數智化升級的關鍵在于運用這些技術提升教育水平。智能應用的推進是轉型的關鍵方向,通過采納智能信息系統、財務機器人等工具,實現會計工作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而教育與產業的融合則是轉型的關鍵路徑,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和實訓基地,促進資源共用,培育市場需求的卓越會計人才。這一轉型理念順應了數智化趨勢和技術進步,強調了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旨在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優秀會計專業人才。
二、黃山學院會計學專業轉型的路徑
(一)樹立起全新的人才培養目標
對于會計學專業學生培養的目標和定位都需要重新界定,黃山學院會計學專業是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導向,著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和誠信品質;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會計、管理、經濟、法律和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具備會計與財務相關管理實踐能力和溝通技巧;擁有創新精神及創新創業能力;具備良好人際管理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決策型、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
(二)調整和優化會計學專業課程教學體系
在確立了全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后,黃山學院會計學專業需緊密圍繞這一目標,對課程體系進行深入審視,確保其與當前會計職業需求的高度契合。課程體系的理論深度應滿足社會對會計人才的理論期望和標準,同時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與整合。此外,會計專業需識別自身在教學上的優勢與特色,打造具有特色的課程和精品課程,以突顯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獨特優勢,并展示教學實力。針對2022級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更新升級,新增了會計信息化系統、企業資源計劃實訓、財會綜合實訓模擬、Python開發與財務應用、財務機器學習、基于PowerBI的大數據財務分析等前沿課程。這些數智化課程融合了會計學專業知識與數智化技術,幫助學生緊跟時代步伐,掌握智能財務領域的核心技能,快速適應企業智能財務的發展需求。通過將最新的數智化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體現了在新場景、新業態下會計人才培養需求的轉變。通過數智化引領和業財融合,重塑財經人才,推動會計學專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加大課程整合力度,合并相似課程,避免重復和交叉,確保課程安排的有序性和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加強課程內容的全面優化,淘汰不合時宜的課程內容,引入行業急需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將數智化課程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以提升課程的整體質量[1]。
(三)課程教學的改革探索
當前,會計學本科教育改革面臨的主要挑戰在于課程教學的改革,這涉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2]。傳統的會計學本科教育在課堂講授時往往側重于知識的傳遞,而忽視了技能的培養,教材內容主要圍繞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標準來編排,教師們傾向于解釋“是什么”,卻較少探討“為什么”和“怎么辦”,從而缺乏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例如,在《會計學》的授課中,學生可能對資產負債表中的會計要素和科目有深入了解,但對于這些要素和科目的分類原則及其相互關系卻知之甚少,成績優異并不等同于實踐能力強。在《財務分析》的教學中,學生可能記住了各種財務指標,但在實際案例分析中的應用能力卻較弱。顯然,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之一是教學內容的創新,需要整理實務經驗,提取實踐案例。黃山學院會計學專業通過引入仿真實訓、案例展示等方式,將這些內容有效地融合到理論教學中。教學內容的改革推動了教學方法的革新。采用虛擬仿真、遠程實訓、案例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同時,這些現代化教學方法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商業洞察力和科學決策能力。
(四)組建新教師團隊
國內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會計學專業,教師團隊的專業背景都較為單一,對于人工智能技術和信息技術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缺乏必要的知識和培訓,這不符合數字化轉型時期對教師團隊的要求[3]。為此,黃山學院實施了以下策略:(1)持續提升會計學專業現有教師團隊,激勵教師參與企業會計實踐,以豐富其專業經驗。(2)支持教師參與各種專業培訓和進修項目,這些活動為教師提供了學習先進教學方法和專業技能的機會,有助于拓寬教師的知識視野。(3)與擁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其他專業教師合作,以會計基礎知識為核心,輔以數據分析軟件,共同進行人才培養,為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構建了一個跨學科的教師團隊,同時提升了會計學專業教師的數字化能力,促進了學科間的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
三、結語
隨著數智技術的進步,會計學專業的教學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這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的教師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數智化時代,會計學專業人才的轉型培養已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高等教育機構必須緊緊抓住這一變革的機遇,全力以赴地進行會計人才的轉型培養。這包括從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到更新教學理念,從改革課程教學到構建教師團隊,每個環節都需確保高質量完成,以順應數智化時代對會計人才提出的新標準。
參考文獻:
[1]張敏,吳亭,史春玲等.智能財務人才類型與培養模式:一個初步框架[J].會計研究,2022(11):14-26.
[2]李亞榮.關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思考[J].山西農經,2020(03):124-125.
[3]崔寶丹.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學專業學生培養研究[J].新西部,2020(1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