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為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學校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逐漸將心理教育與各科教學結合在一起。面對數學學習中的諸多問題,部分初中生會出現焦慮、厭學等心理問題。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如何將學科教學巧妙地和心理教育相結合,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初中數學教師應思考的問題。通過二者的結合,打造高品質數學課堂,這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信息化的發展為初中數學教學帶來了豐富的資源,并對教師的授課方式產生了一定影響。初中數學教材中包含很多內容,在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創新思維等訓練的同時,可以結合網絡資源,為學生構建情境式教學。結合教材知識點,通過視頻、圖片等將數學知識變得繪聲繪色,利用鮮明的色彩打動學生,營造積極的心理氛圍,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打造健康學習、快樂學習的情境,塑造健康的學習心態,以達到教學融合的目標。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第六章《圖形的相似》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盡快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邊形的相關知識,能夠通過概念對圖形進行證明,教師在課堂上可結合網絡和多媒體教學技術,以及網絡上的相關具體案例,讓學生輕松地學會知識點,并且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舉一反三,徹底掌握相關知識。教師可將知識點串聯制作成視頻發布到班級群中,讓學生進行課后溫習。教師可在班級群實時提問,給予回答正確的學生一定獎勵,通過激勵的方式使學生學習更加有動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也能更好地接受教育,打造出心理教育的氛圍,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充滿興趣,在心理上獲得一定的積極暗示,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將數學和心理教育有機結合。
數學教材是數學教師進行知識教學的核心。初中數學知識邏輯性較強,該階段的數學教學不僅要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還要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學資源,為學生做好心理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教材而又不局限于教材,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從心理上得到啟發和提升。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二節《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一課的教學中,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二次函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一些學生會對本章節的內容產生抵觸心理,覺得函數問題深不可測,為了解決抵觸心理,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可在課堂上穿插相關數學家的故事。例如:最早提出二次函數概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研究函數的相關事跡,讓數學家的故事激勵學生,讓學生明確函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函數知識的動力。在這樣的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家鉆研學問的刻苦品質,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品質的發展。從教材中挖掘素材,將數學和心理教育相結合,陶冶情操,能有效調整學生的厭學情緒,實現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育不只是學校和教師的職責,家庭教育也是其中不容忽視的一環。因此,要積極推廣家校共育,讓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全面,同時不斷拓展滲透教育渠道,幫助學生真正走出心理困境。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家校合作,激發學生數學學習潛能,并針對部分特殊家庭的學生進行引導,能幫助其養成良好性格。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第五章《二次函數》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觀察哪些學生對本章節的內容有抵觸,具體抵觸的知識點有哪些,并將相關知識點記錄下來,通過微信發送給家長,讓家長與學生進行溝通,并認真聽取家長的反饋,做到更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最終鏈接到課堂上做好引導,幫助其進行理解層面的突破,打消厭學情緒,以便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升。同時,還需要定期召開家長會,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為主題,及時與家長面對面溝通,讓家長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向。數學學習不應只局限于學校,還要將其滲透到家庭教育中,拓展心理教育滲透渠道,推廣家校合作教育。
通過強化實踐鍛煉,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不斷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同時強化學生的心理教育。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將課堂中獲得的心理健康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良好品德和心性,不斷拓展數學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結合的空間,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第八章《統計和概率的簡單應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統計學的真正含義,學會計算基本的概率問題,教師可結合校外資源,組織多種課外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鍛煉。例如:讓學生統計本年級學生的視力情況,通過實踐,學會基礎的統計學知識,同時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統計實踐活動中的分組討論,還能增加學生溝通合作能力,磨煉學生的意志,積累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保障他們能夠學以致用,做到全身心地學,開心健康地學。初中數學課堂與心理教育結合,是教育發展的趨勢。教師需要結合網絡,為學生營造心理健康氛圍,充分挖掘初中數學中的心理教育資源,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家校合作教育,將數學和心理教育有機結合。利用實踐鍛煉活動,強化學生心理教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讓其具備良好的學習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