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齒外傷指牙齒在暴力作用下,出現牙體組織缺損或者牙周組織受傷的情況。牙齒外傷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較常見,但很多人對其處理方式并不了解。本文將介紹牙齒外傷的類型,以及出現牙齒外傷后的處理方法。
1.牙震蕩
牙震蕩指牙齒硬組織沒有損傷,只是出現了牙挫傷的情況,也就是牙周組織損傷充血,主要癥狀是受到損傷的牙齒齦溝內有少量滲血,會有短暫的牙齒敏感、咬物痛。
2.牙齒折斷
牙齒折斷是牙齒硬組織的連續性中斷,按牙的解剖部位可分為冠折、根折、冠根折。
冠折是指牙冠即牙齒暴露于口腔的部位的折斷。如果患牙只有切角缺損,且未損傷牙髓,一般無臨床表現。如果冠折面積較大但患牙沒有損傷到牙髓,那么患者對冷熱刺激比較敏感,也可能在吸氣時表現為牙齒敏感。如果牙齒發生冠折,斷端有穿孔,孔內呈紅色,或者有血液滲出,這說明髓腔已經暴露,這時牙齒會因為冷熱刺激而疼痛,碰到穿孔的地方會有劇烈疼痛。
根折指牙根部位的折斷。對于根尖1/3折斷的患者,其初期癥狀比較輕微,牙齒不松動或輕微松動,咬物或叩診疼痛不明顯或輕微疼痛。根中1/3或根上1/3折斷時,牙齒會有明顯的松動,叩痛明顯,不敢咬物。
冠根折指的是牙冠向牙根的方向縱向或斜向折裂,斷端常深達齦下,斷折部位有明顯的松動,觸痛明顯,不敢咬合。
3.牙脫位
牙脫位是指牙齒受外力作用的脫離牙槽窩內原有的位置。由于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牙脫位的表現不一,輕者偏離移位稱不全脫位,重者可完全離體稱全脫位。
1.牙震蕩的處理
一般情況下,牙震蕩不需要治療,患者只要暫時不用震蕩牙咬東西,觀察1個月再復查即可。如果震蕩牙牙髓恢復正常,不會有疼痛感,就可以繼續正常使用。
2.牙齒折斷的處理
無論是成年恒牙還是幼年恒牙,如果出現牙齒折斷的情況,均應盡可能地保護牙髓,特別是年輕恒牙牙髓的保存,有利于牙根的持續發育及根尖孔形成。裸露的牙髓有很強的自愈能力,在治療中可以保留活髓的方法有直接蓋髓、局部活髓切除、頸髓切除等。此外,患牙如果出現折裂性缺損,可采用樹脂充填、貼面法、全冠法或樁冠法修復患牙的咬合及形態。
3.牙脫位的處理
①用清水或自來水沖洗脫位牙齒,并將其置入牙槽窩或舌下,如果條件允許,可考慮用生理鹽水沖洗脫位牙齒,然后將其浸泡在抗生素溶液或牛奶中。脫位牙齒清潔后不可用紙、紗布或棉花包裹,以免脫位牙齒的牙周膜壞死,影響再植成功率。②牙周膜(即牙齒“肉樣”組織)的數量對再植成功率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于脫位牙患者而言,在牙齒脫位后針對齒面的污染物,切勿用刀刮,或者撕去這些“肉樣”組織。③盡快去醫院就診,最好在30分鐘內進行脫位牙齒的植入治療,如果24小時內未到醫院就診,脫位牙齒再植入的成功率會大大降低。④牙脫位復位治療后,最少需要4周結扎固定,所以患者需要在治療后的第3、6、12個月進行復查,如牙髓壞死,應及時進行根管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