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突發胸痛的原因有很多,如肌肉拉傷、心臟疾病等,但有一種情況有可能被忽視,那就是氣胸。氣胸是青少年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常見于身材高瘦的男性。本文將對青少年突發氣胸的原因及如何預防和治療氣胸進行介紹。
氣胸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是指肺部和胸壁之間出現了氣體積聚,造成胸膜腔內壓力升高,肺組織受壓,導致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心跳加快等癥狀。因胸壁或肺部創傷引起者稱為創傷性氣胸;因疾病致肺組織自行破裂引起者稱為自發性氣胸。自發性氣胸在身材高挑、瘦削的青少年中尤為常見。氣胸依據損傷類型可分為閉合性氣胸、開放性氣胸、張力性氣胸。

身材特征:身材瘦高的青少年是氣胸的高發人群,尤其男性。因為瘦高體型的人,身高生長速度快于胸圍生長速度,胸腔負壓高于正常人,長期如此就容易形成肺大皰,肺大皰破裂后就會出現自發性氣胸。瘦高體型的人更易由于先天性彈力纖維發育不良而導致肺泡壁彈性減退,擴張后容易形成肺大皰,易引發氣胸。
家族遺傳:氣胸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自發性氣胸病史,那么會大大增加青少年患氣胸的風險。
劇烈運動或用力:有些青少年是在劇烈運動或突然用力時發生氣胸。跑步、跳躍、舉重,甚至是劇烈咳嗽,都可能導致肺大皰破裂,進而引發氣胸。
吸煙或接觸煙霧:雖然青少年吸煙的情況較少,但接觸二手煙也會損傷肺部,增加肺大皰形成的風險,增加氣胸的發生概率。
青少年突發氣胸時,通常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癥狀,需要引起注意。常見癥狀包括:
突發胸痛:氣胸最常見的癥狀是胸痛,通常為刺痛或壓痛,疼痛可能會延伸到肩膀和背部,感覺非常明顯。
呼吸困難:由于空氣進入胸腔,導致肺部無法正常擴張,患者會感到呼吸困難,尤其是在進行體力活動時更為明顯。
心跳加快:氣胸會導致肺部受壓,造成部分肺泡無法正常進行氣體交換,進而引發缺氧。缺氧會刺激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引起心跳加快和心慌等癥狀。
頭暈或疲勞:因氣胸導致氧氣供應減少,患者可能會感到虛弱、頭暈,甚至出現昏厥等情況。
當青少年出現這些癥狀,特別是突發性胸痛和呼吸困難時,家長應立即帶青少年就醫,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氣胸的診斷一般依靠醫生胸部聽診和影像學檢查。常見診斷手段包括:
聽診檢查:醫生通過聽診器檢查肺部的呼吸音。如果一側肺部的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可能提示存在氣胸。
胸部X線片檢查:這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它能清晰地顯示出空氣是否進入胸腔,并幫助醫生評估肺萎陷的嚴重程度。
CT掃描檢查:在診斷某些復雜或復發性氣胸時,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CT掃描檢查,以便更詳細地查看肺部情況,做出診斷。
當青少年被確診為氣胸后,醫生會根據氣胸的嚴重程度和癥狀來決定治療方式。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治療方法:
觀察和休息:當氣胸量較少、癥狀不嚴重時,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多休息,并定期復查X線片,以監測肺部的恢復情況。多數情況下,身體會自行吸收漏出的空氣,使肺萎陷逐漸復原。
胸腔穿刺排氣:如果氣胸量較多或癥狀較為嚴重,醫生會通過穿刺的方式將空氣從胸腔中排出。通常選擇患側鎖骨中線第2肋間作為穿刺點,對于局限性氣胸則要選擇相應的穿刺部位。一次抽氣不宜超過1 000 ml,每日或間隔抽氣。這種方法通常能快速緩解患者的癥狀。
胸腔引流:對于更大量或持續的氣胸,醫生會放置胸腔引流管,持續排出胸腔內空氣。插管部位通常為鎖骨中線外側第2肋間,或者腋前線第4~5肋間,對于局限性氣胸則應依據X線檢查選擇合適的部位進行插管排氣引流。這種治療方法需要患者住院,以便觀察病情,隨時調整治療方案。
手術治療:如果氣胸反復發作,醫生可能會建議通過手術移除破裂的肺大皰,或者通過胸膜粘連手術來減少復發風險。通常選擇胸腔鏡治療,手術為微創,具有切口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
雖然氣胸無法完全預防,但采取一些措施是可以降低復發率的。常見措施包括:
避免吸煙:吸煙與氣胸有很強的關聯性,吸煙會損害肺部健康,增加復發風險。青少年應避免沾染吸煙等不良嗜好,同時遠離二手煙。
適當增加體重:瘦高體型易引發氣胸,因此該類青少年應適度增加體重,有助于減少氣胸復發風險。
避免劇烈運動:發生氣胸后,青少年應盡量避免進行劇烈運動和突然用力。聽從醫生的建議,根據恢復情況逐步恢復日常活動。
定期復查:有氣胸病史的青少年應定期進行肺部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治療。
青少年發生氣胸后會感到恐慌,特別是復發性氣胸,因此家長的支持和引導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教會青少年通過呼吸訓練、冥想等方式控制情緒,以減少對疾病的恐懼與焦慮。同時,家長應加強與青少年的交流,使其保持積極的心態,多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并遵循醫生的建議,幫助青少年更好地面對疾病,早日恢復健康。
青少年突發胸痛時,氣胸雖然不是最常見的原因,但卻是必須引起重視的一種疾病。通過了解氣胸的成因、癥狀及治療方式,家長可以在青少年出現相關癥狀時迅速做出反應,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及時就醫是應對氣胸的關鍵,早發現、早治療,可以使青少年盡早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