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是成長的關鍵時期,由于青春期受激素等原因的影響,部分學生可能會出現心理問題,需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完善學生的人格,讓學生走出心理意識困境,進而為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奠定基礎。
初中道德法治知識與日常生活具有較密切的聯系。因此,基于實際生活在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學生會更容易接受,促進學生取得全面性的學習成效,形成健康的心理意識。
例如:在“愛在家人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如感受親人對自己的關心;學會與父母進行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傳遞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出與家人相處的煩惱,如不喜歡家長過多參與自己的生活、家長管教太多等,再讓學生分享自己克服了哪些困難,收獲了哪些成長,感受親情的力量。學生在分享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理解家人之間的愛護和相互關心,讓他們正確認知家人之間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正確心理意識。
教學中創設與所學知識相似或相關聯的情境,學生更容易產生情感感悟和心理上的共鳴。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正確心理意識。
例如:在“敬畏生命”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正確心理意識——了解生命的寶貴和獨一無二的價值,認識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應該被尊重和保護;明白生命的脆弱和短暫,懂得珍惜和享受生活,努力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教師可以將珍愛生命和忽視生命價值的兩種不同表現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演繹出來,如珍愛生命的教學情境中,主人公戰勝重重困難,將生命釋放出了不一樣的色彩;忽視生命價值的教學情境中,主人公忽視生命價值、消極、缺乏積極正面的樂觀情緒造成了嚴重的后果。教師基于兩個教學情境進行對比,向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守護生命、敬畏生命、感受生命的韌性,感知生命重要性,活出屬于自己的色彩。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減少學生遇到困難時輕易放棄,或者是忽視生命價值的錯誤行為,實現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目標。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心理健康內容,迎合了初中階段學生的特點,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理念下的基本需求,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在道德法治課堂的教學中,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正確的心理意識,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