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傳統媒體受眾快速流失,紙媒發行量持續走低。面對日益碎片化、快節奏化的閱讀需求,傳統報紙如何革新版面設計,抓住受眾的眼球,提升傳播效率,成為擺在新聞行業面前的一道緊迫命題。版面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報紙內容的吸引力和可讀性,淺閱讀時代,受眾閱讀碎片化的傾向愈發明顯,對內容深度、版式新穎、視覺沖擊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分析淺閱讀時代受眾閱讀習慣新變化的基礎上,剖析了傳統報紙版面設計在內容呈現方式單一、版面結構松散、視覺設計同質化等方面面臨的挑戰,并從優化選題策略、重塑版面結構、強化信息圖表化呈現、革新新聞文體、注重人機交互設計等方面,探討了傳統報紙新聞版面的設計創新路徑,以期為傳統報業轉型升級提供有益啟示。
淺閱讀時代受眾閱讀習慣的新變化
碎片化閱讀成為主流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信息呈爆炸式增長,受眾閱讀習慣也呈現出明顯的碎片化特征。移動終端的廣泛應用打破了傳統報紙閱讀的時空限制,受眾利用碎片化時間快速地瀏覽新聞信息,難以沉浸式閱讀,連續閱讀時間不斷縮短。社交媒體的興起加劇了碎片化閱讀趨勢,海量信息在社交媒體平臺快速傳播,用戶在好友推薦、智能推送等算法驅動下頻繁轉換注崽力,很難專注某一話題進行系統閱讀。社交媒體平臺還催生了“標題黨”“微閱讀”等閱讀新場景,進一步強化了網民淺閱讀習慣,碎片化閱讀雖然有利于用戶廣泛獲取信息,開闊視野,但也不可避免地導致受眾思維發散,影響了知識內化。傳統報紙要直面碎片化閱讀挑戰,轉變選題策略,優化版式設計,重構表達方式,以精簡、直觀的形式快速傳遞信息,讓受眾在碎片化時間里仍能高效獲取優質資訊。
視覺化信息更受青睞
淺閱讀時代,圖像化、可視化信息更窖易吸引受眾眼球。海量信息的涌入給受眾認知帶來巨大負荷,文字符號解碼不僅耗時耗力,還可能加劇信息過載焦慮,而圖像化信息具有直觀性、即時性等特點,能有效減輕信息解碼難度,加快信息獲取速度,人腦對圖像的反應速度是文字的60000倍,80%至90%的信息都是通過視覺獲得,在快節奏生活中,圖片、圖表、漫畫、視頻等可視化信息無疑更有吸引力。視覺化信息有助于降低認知門檻,通過圖解、音頻等形式呈現晦澀、專業的內容,有助于普通大眾的理解,在5G、VR、AR等新技術推動下,借助虛擬現實構建身臨其境的觀感體驗能最大程度吸引受眾的眼球。傳統報紙更因勢利導,在版面編排中加大圖表、漫畫等可視化元素比重,運用VR、AR、交互動效等新技術提升新聞體驗,以視覺化表達滿足當代受眾需求,重塑傳統報紙的影響力。
交互性閱讀需求上升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普及,受眾被動接收信息的橫式被打破,參與式、交互式的信息傳播模式成為新常態。移動互聯網賦予受眾更多表達渠道,彈幕、點贊、分享、留言等互動形式不斷涌現,在這一背景下,受眾積極評論新聞、參與討論,渴望通過互動實現自我表達,提出個性化需求。算法推薦、個性化定制等智能化服務模式進一步強化了交互性閱讀體驗。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智能推送契合用戶興趣的信息,提升了其參與感和歸屬感。社交化閱讀也大幅提升了交互性閱讀需求,受眾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評論轉發信息,通過圈子互動獲得認同感,極大豐富了信息交流場景。交互性已成為新聞傳播的內在要求,傳統報紙要積扳回應受眾交互性閱讀需求,在版面編排中植入懸念設問、投票評選、話題討論、意見反饋等互動環節,利用二維碼、AR識別、留言扳等形式連接線上互動社區,增進與新生代受眾的情感聯結。
淺閱讀背景下傳統報紙版面設計面臨的挑戰
內容呈現方式單一,吸引力下降
傳統報紙版面設計長期以文字敘述為主,表現形式缺乏創新。版面編排大量沿用“通欄式”“倒金字塔式”等傳統模式,文字密集,段落冗長,缺乏視覺亮點。圖片使用較為克制,缺乏吸睛圖表元素,多數都市報圖文比不足1:4。此外,當前多數報紙對新媒體技術運用不足,缺少沉浸式新聞體驗設計,在移動視頻時代,靜態、單一的版面設計無法滿足新時代受眾多元化的需求,折射出傳統報紙在內容表現上的創新困境。報紙要主動順應視覺化閱讀趨勢,在版面編排中加大圖表元素比重,用圖形圖像化解文字密集的閱讀壓力;要積極引入漫畫、CSS動畫、視頻等多媒體表現手法,創設沉浸式閱讀氛圍;要在攝影、圖表、文字排版等方面勇于創新,打破思維定式,以全新視覺形象為傳統報紙的傳播注入新活力。
版面秩序松散,信息獲取效率低
傳統報紙版面往往以版面劃分內容扳塊,同質化信息扎堆呈現,不利于信息快速獲取。部分報紙對新聞報道缺乏必要的選擇和取舍,導致同類新聞在一個版面密集出現,干擾了閱讀視覺流線,也無法突出重點。同一新聞事件的不同側面報道、不同體裁的相關評論常被隨意拆分在不同版面,閱讀上下文聯系不明晰,受眾難以快速梳理事件脈絡,報紙對跨版新聞缺乏統籌規劃,未能有機配置各區位版面的傳播功效,難以引導受眾在不同版面間靈活切換,影響閱讀的連貫性和獲取信息的完整性。廣告等也易擾亂視覺秩序,降低核心新聞的觸達率,不僅造成了受眾注意力分散,也大大降低了信息獲取效率。
視覺設計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
淺閱讀時代,微博、客戶端、社交媒體平臺的興起,分流了用戶閱讀時間和注意力資源,傳統報紙同質化的視覺設計風格日漸式微。傳統報紙普遍存在標題字體雷同、色彩風格趨同的問題,黑白灰的色彩基調,黑體、宋體的刻板搭配,固化了報紙“正經權威”的古板形象,導致其視覺辨識度低。版式編排千篇一律,對開大幅通欄、左圖右文、頭版“通欄+多字標題”等模式被廣泛套用,缺乏變化,同質化的版面編排模式造成思維定式,易引發審美疲勞。在圖片使用上,報紙多選取與新聞事件直接關聯的照片,在文章旁邊以簡單插圖的形式附上要點,缺乏個性化視覺表這,難以吸引受眾眼球,也無法深化新聞主題,這種同質化的視覺設計正在削弱報紙的獨特氣質,也無法滿足當前個性化的時代需求。
淺閱讀背景下傳統報紙新聞版面的設計創新路徑
確立“少而精”的選題原則
傳統報紙要順應碎片化閱讀趨勢,對新聞選題實行“少而精”策略。要精簡版面數量,壓縮同質化、邊緣化新聞版面,可考慮將同質化程度較高的財經、房產、旅游等新聞臺并版面,淘汰吸引力不足的副刊、副版,集中版面資源聚焦重點新聞,同時要控制版面字數,遵循“短平快”原則,以精練語言、電訊式文風提煉新聞要點,避免言之無物的長篇大論。耍優化選題結構,堅持“少而精”的選題導向,聚焦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主題,圍繞受眾“急、難、愁、盼”的現實需求,選取貼近性強、具有服務性的新聞加以重點報道。同時摒棄無關痛癢的花邊新聞,減少同質化選題,力求版面內容“短、實、新”,特別是在重要版面如頭版、要聞版,要集中最優質的報道資源,從嚴把關、精挑細選,力求將最有價值、最吸引眼球的新聞放在最醒目位置,從而提升新聞傳播效果。
重塑版面結構,優化信息呈現方式
面對淺閱讀時代受眾思維跳躍、注意力分教的特點,報紙版面要打破傳統版式束縛,優化內容組織形式。要改變以往的線性閱讀編排,探索非線性、矩陣式版面架構,可采用模塊化設計理念,將不同要素內容聚合成一個富于變化的有機整體,打破左圖右文、上下整齊的格局,給受眾帶來流暢、愉悅的閱讀體驗。同時要巧用留白、分割線等設計手法,搭建多個兼具獨立性與關聯性的信息單元,便于受眾迅速定位感興趣的板塊,可采用“蝴蝶式”“回字型”“S型”等創意式版面編排,用曲線、斜線勾勒引導視覺動線,讓新聞報道“動”起來。
加強信息圖表化處理,提升新聞可讀性
數字化時代,信息過載成為了常態,受眾急需依靠直觀形象的可視化呈現緩解認知負荷,報紙要順應這—趨勢,加大信息圖表他處理力度。要用圖表、圖解等形式直觀呈現數據,針對財經、房產、教育等數據密集型報道,創新開發柱狀圖、折線圖、餅狀圖等圖表,用形象直觀的可視化形式簡化數字闡釋過程,要善用圖形、符號等抽象化視覺諾言概括事物本質。針對事件背景復雜、人物關系錯綜的深度報道,要積極采用時間軸、魚骨圖、思維導圖等圖解工具梳理新聞脈絡,厘清事件前因后果,展現人物影響力。此外,在版面編排中要加大圖表元素在整體版面中的比重,運用跨版大圖、通欄圖表等形式增強視覺沖擊力,用圖形的藝術感染力凈化視覺環境,要注重圖文內容的匹配與互文,用言簡意賅的圖釋文字精準闡述圖像內涵,以提升表這效果。
革新新聞文體,增強新聞故事性
當前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人們接收信息的渠道變得越來越多,新聞報道要打動人心,必須有血有肉、貼近生活。淺閱讀時代受眾渴望在輕松愉悅中感悟新聞內涵,這就要求報紙在版面編排中加大對新聞文體的創新力度。要革新傳統“倒金字塔式”報道范式,積極采用“搖曳式”和“漏斗式”新聞文體,搖曳式結構強調扣人心弦的細節描寫,用故事化敘述吸引受眾;漏斗式結構以單個案例切入主題,再深入分析,引人入勝。要創新新聞報道樣式,綜合運用特寫、速寫、小品文等文體,增強新聞的趣味性和可讀性,還要注重挖掘新聞背后的動人故事,多寫有溫度的人物報道,展現普通人的悲歡離合。在具體版式編排中,要精心設計吸睛醒目的標題,同時添加名人語錄、數字統計等內容,豐富表達角度,提升閱讀趣味性。針對同一新聞事件,可在版面中開設多種文體展現其不同角度,如既有客觀理性的評論文章,也有細膩生動的場景報道,多角度透視新聞內涵,激發受眾深層思考。
注重人機交互設計,增進受眾參與感
淺閱讀時代,單向的信息傳播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受眾的需求,報紙版面編排要積極設計互動模式,為受眾營造互動氛圍。版面中要巧妙設置懸念、問題、選擇等互動切入點,激發受眾參與熱情,如在深度報道中設置“記者說”“我有話說”“受眾看點”等扳塊,開放評論、投票、抽獎等互動功能,鼓勵受眾在調查問卷、有獎問答、在線投票等活動中建言獻策;在文娛版開辟“文學角”“影迷會”“棋手之家”等互動專區,為同好交流切磋搭建舞臺。要積極利用二維碼、AR識別、HS頁面等數字技術,在紙質版面中內置線上社群入口,引導受眾掃碼進入報紙官方社群,在跨媒體空間分享評論,還可在線策劃“我的新聞我做主”“全民狂歡夜”等互動專題,聯動網民眾包采寫新聞、貢獻圖片視頻素材,在開放互動中提升受眾黏性。還要重視新聞生產環節的互動設計,運用眾包、網絡問政等形式尋找選題線索,吸納民間智慧和社會洞見,用互動機制拉近新聞生產者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淺閱讀時代,信息傳播早已打破單向束縛,報紙版面要積極回應參與性閱讀需求,營造互動氯囤,通過社群運營增強受眾參與感和獲得感,用真誠互動重塑情感紐帶。
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閱讀習慣發生深刻變化,面對“指尖時代”受眾碎片化的閱讀需求,傳統報紙要主動求變、因時而變,積極革新版面編排理念,以新穎多變的版面形式吸引受眾眼球。新聞工作者唯有以“咬文嚼字”的匠心雕琢新聞,以“推陳出新”的創新設計版面,方能“少”勝“多”、“短”贏“長”,提升新聞傳播效果。版面創新絕非一朝一夕,需要報紙工作者埋頭苦干、久久為功,期待廣大新聞工作者以“園丁”精神創新新聞版面,讓創新設計的智慧之光照亮傳統報業前行之路。
作者簡介:
康艷(1975-),女,漢,湖北襄陽,中級記者,大學專科,研究方向:報紙新聞編輯。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昌市傳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