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世界建筑導報》繼續刊載“持續與多元的城市更新”專題。
城市更新在政策、規劃、設計和實施層面的多元協作機制,在不同權利主體間協調利益,不僅是一種技術策略,更是一種社會哲學。政府的規制、市場的活力、社區的智慧和個體的訴求在城市更新的博弈中交織,形成了復雜卻充滿可能的動態平衡。城市更新的成功,不僅取決于規劃和設計的合理性,更依賴于多方力量的合作與共識,只有通過協作才能實現更為包容、公平和可持續的發展,城市才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承載無限的可能。
學術論壇中,陽建強對本期刊登的文章進行了綜述;唐燕等對比分析了當前我國不同城市和地區的責任規劃師制度建設;黃瓴等構建了適用于校園社區公共空間活力評價的模型;Olivier Greder 從城市性的角度對城市更新議題進行了思考;劉佳雨、羅萍嘉探討了記憶傳承與活力重塑導向下的更新策略;鐘中、黃伊靜總結了深圳近三年中小學改擴建的設計策略。
建筑史話欄目,韓林飛等探討了構成主義、后構成主義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在蘇聯建筑領域的發展和相互關系;張長文等介紹了“高技派”建筑師們在深圳的實踐。“設計觀察”刊登了程璞關于高品質改善性城市社區設計的思考。
設計事務所欄目介紹了注重務實與細節的加拿大ACDF建筑師事務所。作品推介刊載了Projectiles設計的諾曼底登陸博物館,阿倫斯與蓋洛夫建筑師事務所設計的De Kwekerij公寓樓群。“動態·研究”,報道了深圳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40周年慶典等近期活動資訊;刊登了劉曉迎等“工業上樓”背景下深圳模式的空間設計要素探究與思考。
再次對陽建強教授在學術論壇組稿中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