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瑞
沒有奇跡。1月22日,在哈里發國際體育場0比1輸給東道主卡塔爾后,中國隊草草走完了本屆亞洲杯征程。0勝2平1負一球未進,4年前的國奧隊和8年前的國青隊都有過這樣的尷尬。
從場面上看,中國隊最后一戰終于打出一定水平,得分機會和攻入30米區域次數均是3場比賽的峰值,但輸球就意味著結束。踏破了小組出線的底線,中國隊不可避免要迎來又一次人事震蕩。
一場焦灼無比的比賽,一個無力改變的結局,一張引人深思的面孔,亞洲杯出局后,中國隊主教練揚科維奇“命懸一線”。他接過中國隊帥印時,中國足協在合同中規定:假如揚科維奇不能勝任工作,甲方(中國足協)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不用賠付違約金。


張玉寧
亞洲杯前,這個問題就已經被考慮。中國隊在阿布扎比接連輸給阿曼和中國香港隊,讓人預感到此次多哈之行布滿荊棘。揚科維奇說:“世界上只有兩種教練,一種是下課的教練,一種是等待下課的教練。我不可能去想這些問題,如果想的話就沒法工作,如果害怕下課就不會當教練了。”事實上,執教亞運隊期間,他曾兩次游走于下課邊緣,最終安然度過危機。但所謂事不過三,這一次恐怕在劫難逃。
亞洲杯的成績是一個明確的杠桿。盡管中國隊首輪的進球被判無效,次戰黎巴嫩對手逃脫紅牌,第三場錯失了多個機會,但不可否認,中國隊在本屆賽事中沒有展現出基本的素質,特別是戰術層面。揚科維奇一直推崇的精神、信念和意志品質看似有一定體現,實則與兩個月前參加世預賽的面貌呈天壤之別。
這中間出了什么問題?中國隊在阿布扎比的備戰接連發生“事故”。從李可因遲到被除名,到熱身不敵中國香港隊,早晨6點半晨練的“體罰”,中國隊隊內存在緊張氣氛。那時候,揚科維奇對國家隊已有失控跡象,體現在生活中的一些瑣事。集訓之初,一名老將拉傷,揚科維奇認為這是球員平時缺乏力量訓練所致,在全隊面前提出批評。但此舉加劇了當事人的逆反心理,甚至引起其他老隊員一致的冷眼相待。
一位內部人士在出局后直言:“他還是缺乏在長期合作的條件下,與球員處理好關系和良好溝通的能力。”照此觀點,問題出在阿布扎比的準備期,導致矛盾在熱身賽上集中爆發。這個節骨眼上,揚科維奇決定在輸給中國香港隊次日6點半安排晨練。在知情人看來,這擊垮了將帥之間最后的互信。揚科維奇此后還想把晨練常態化,被中方教練組極力建言而放棄。
換句話說,輸球的“果”在多哈體現,但“因”在阿布扎比早已種下。
矛盾反映到實戰,就是揚科維奇精心打造的442切換343打法,在第一場比賽完全失效。這套戰術是塞爾維亞人從亞運隊照搬而來,但是需要實時切換場上位置,對于球員的跑動、對抗和精神屬性等執行力要求很高。抵達多哈后,球隊中有不少人已對主教練產生懷疑,這一套戰術的實施必然會在心理和思想層面受到極大阻礙,特別是在比賽進程相對艱難之際。首戰塔吉克斯坦后,揚科維奇也發現這個問題,迅速改打一套位置相對固定、更加求穩的532陣型,但亡羊補牢,為時晚矣。有球員對記者證實道:“這是全新的打法,在阿布扎比從來沒練過。”
一場未贏、一球未進,制造亞洲杯最差成績的揚科維奇注定無法躲過足協的“紅牌”。在大多數球員已對教練產生不信任的時候,重建迫在眉睫。
相比兩個月前的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36強賽,中國隊的表現一落千丈,的確很反常,從側面說明這是一支不成熟、不老練甚至還未走上正軌的隊伍。輸給卡塔爾隊之后,揚科維奇得到很多教訓,他說:“不管一場比賽還是整個杯賽,準備期很強調過程。我們應該集中精力準備比賽,提高態度和紀律性等,才能以最好狀態參加比賽。”顯然,他也意識到問題出在準備期。
事實上,揚科維奇帶隊已有十個多月,問題不僅是在阿布扎比一夜爆發。關于戰術問題,有球員認為,所謂442切換343的打法并不落伍,甚至接軌歐洲聯賽的前沿,但球隊在訓練中并未得到很大提高。日積月累,隊伍產生疑惑:揚科維奇的這套理念到底適合不適合中國隊?有球員表示:“我們好像始終在局部少打一人,因為要不斷切換和移動。”
在揚科維奇執教亞運隊期間,這類聲音不僅極為罕見,相反都是偏褒獎的論調。隊員溫家寶回憶說:“那時候踢迪拜杯和東亞杯,我們的問題是能創造出得分機會,但是經常打不進去。至于防守,大家踢得確實很累,因為需要不斷奔跑。”從細節看,亞運隊頗為認可揚科維奇的訓練水平,尤其在陣型切換和人員跑位等設計上。一旦出現少打一人的情況,揚科維奇也曾特殊部署,并推出從平行到菱形的站位轉換。
那么在國家隊,為何呈現出相反的情況?一個重要因素在于人員構成的差異性。在亞運隊,揚科維奇可以用上方昊、何宇鵬、陳國抗這些絕對服從者。溫家寶表示:“方昊他們能跑,能全面服從和執行教練員的要求,但在國家隊呢?”另外一個被忽視的事實是亞運隊遇到的對手實力遠不及亞洲杯上的塔吉克斯坦、黎巴嫩和卡塔爾。當對手實力更強、作風更硬朗,尤其是戰術更具多變性時,揚科維奇量身定做的這套相對復雜的打法很容易顧此失彼,讓隊員們在球場上左右為難。
揚科維奇對執教國家隊準備不足的另一層體現是管理方式。從亞運隊到國家隊,揚科維奇的鐵腕風格幾乎沒什么改變。亞運隊球員對他言聽計從,到國家隊造成的后果就是劉奕鳴、何超、高準翼、鄧涵文、艾克森、李可等人相繼離隊,直至后期矛盾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導致球員對主教練的水平產生懷疑。
揚科維奇為什么要這么做呢?有球隊人士直言,揚科維奇認為“在亞運隊取得了成功,到國家隊也一定能做好,但結果并不是這樣”。東亞杯上,揚科維奇一開始也受到質疑,但在關鍵時刻,率領亞運隊以0比0逼平了日本國家二隊,1比0戰勝中國香港隊,贏得了信任。“但環境是不一樣的,有些經驗不可能完全照搬到國家隊來用”,這位人士嘆氣說。
首戰打平塔吉克斯坦后,揚科維奇開始有所變通。第二場賽后,他給隊員們放假一天,甚至不再晚間查房。這種改變在出局后讓人覺得可惜,“如果老揚能早一點意識到問題所在,早點尋求改變,興許不是這樣的結果”。
中國足協手里握著揚科維奇的命門,合同明確了揚科維奇執教國家隊的階段性遞進目標,按年份考量。
亞洲杯結束后,揚科維奇瀕臨下課。中國足協將首先由技術委員會從業務角度研判國家隊在本屆亞洲杯的表現,揚科維奇也需要向足協述職。雙方終止合同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3月與新加坡隊的兩場世預賽近在眼前,此時換帥意味著國家隊重建。目前,中國足協傾向的新教練候選人主要來自中超,而且是洋帥。
目前,中超聯賽得到認可的洋教練,名氣和水平已遠不如里皮、斯科拉里、博阿斯、施密特。比如徐正源和喬迪,看似帶領成都和浙江隊踢得風生水起,但都缺少獨立執教國家隊的經驗,甚至都沒有帶隊參加亞洲杯或世預賽的經歷。崔康熙倒是一個較合適的人選,但年過60歲,現在更熱衷于在山東泰山隊“安享晚年”,當初他帶韓國隊險些遭遇滑鐵盧,輕易不會再觸碰國家隊的帥位。
其實,中國男足沖擊2026年世界杯的誤區,是對自己定位不清,包括4年周期的系統性建設和針對世預賽的應試屬性。聘請揚科維奇,一是浪費了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的大半年適應期,二是他本人沒有國家隊執教經歷,這些都為亞洲杯兵敗埋下伏筆,也會影響和困擾中國隊的發展。一位足協人士直言,應該圍繞著爭取成績構建隊伍,比如請一位多年帶隊征戰世界杯預選賽的應試專家,而不是利用這個平臺給主教練積攢經驗。
○責編 王敬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