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騰
2023年11月24日,日媒曝出自民黨安倍派等六個主要派閥在政治資金收支報告書中隱瞞政治獻金收入的丑聞。此后,“金權政治”丑聞逐漸發酵,對岸田政權造成巨大沖擊。12月7日,首相岸田文雄宣布辭去自民黨宏池會(宏池會是日本自民黨主要大派系之一,該派在日本歷史上長期執政,地位重要,其成員多次出任首相)會長一職。12月11日和13日,日本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向國會分別提交了關于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的不信任決議案和內閣不信任決議案,并得到日本維新會、日本共產黨、國民民主黨等在野黨的贊同。雖然兩個決議案均被自民黨和公民黨否決,但它卻體現了日本政界和民眾對岸田政權的失望態度。
11月24日,日本共同社查出自民黨的安倍派、二階派、茂木派、麻生派、岸田派、谷垣派等未如實上報2022年政治宴會券收入(日本政客常常通過所謂“政治資金派對”籌款,即舉辦演講會、新年會等活動吸引支持者參加,支持者則以購買“派對券”的形式向政客捐款),隱瞞了至少228萬日元(約11萬人民幣)。不僅如此,從2018年到2021年期間,除谷垣派外其他五個派閥還隱瞞了至少4000萬日元(約198萬人民幣)的政治獻金收入。上述行為違反了日本《政治資金規正法》,東京地方檢察院特別搜查部依法進行了搜查。對此,各派閥僅以“工作過失”為由搪塞媒體和民眾。12月1日,日本媒體再次曝出安倍派涉嫌將所屬議員籌集的超出政治宴請入場券銷售指標的部分資金返還給議員,且未將這部分收入寫進政治資金收支報告書,涉事金額約1億日元(約482萬人民幣)。另外,根據相關人士對日本政治資金收支報告書的分析,二階派、茂木派、麻生派與岸田派四個派閥在五年內共向所屬議員發放了近10億日元的高額回扣(約4820萬人民幣)。
此輪政治丑聞波及范圍廣,涉及現任內閣多名大臣和自民黨高級干部,包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自民黨政調會長萩生田光一、自民黨國會對策委員長高木毅、自民黨參議員干事長世耕弘成等人。因此,有人將此次政治丑聞稱為“令和時代的利庫路特事件”(“利庫路特事件”系日本戰后驚天腐敗案,也是戰后最大丑聞)。為了挽回政府和執政黨的形象,岸田首相在國會上做了多次回應,并辭去自民黨宏池會會長一職。
盡管岸田做了一些表態,但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岸田政權和自民黨恐難恢復國民信任。12月11日,日本產經新聞和富士新聞網公布了聯合輿論調查結果。其中,岸田內閣不支持率高達71.9%,較前次上漲了3.1%,支持率僅為22.5%,較前次下降了5.3%,遠低于30%的“危險水域線”。87.7%的受訪者認為此次自民黨政治獻金丑聞和岸田首相有很大關系或有一定關系,40.5%的受訪者希望岸田首相立即下臺,46.3%的受訪者則希望在2024年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之后進行首相更迭。
此次事件也對自民黨支持率造成負面影響。日本放送協會(NHK)12月9日公布的輿論調查結果顯示,自民黨支持率從11月的37.7%急跌至29.5%,是2012年自民黨再次上臺執政后首次跌破30%。
回顧戰后日本政治史,“五 五年體制”(日本政壇自1955年出現的一種體制,即政黨格局長期維持執政黨自由民主黨與在野黨日本社會黨的兩黨政治格局)期間,自民黨的“金權政治”現象時有發生,影響最大的莫過于以下三個:一是1976年三木武夫內閣期間曝出的“洛克希德事件”,這導致前首相田中角榮被捕入獄并斷送政治生涯;二是1989年竹下登內閣期間曝出的“利庫路特事件”,首相竹下登為此引咎辭職并影響到繼任首相人選;三是1992年宮澤喜一內閣期間曝出的“佐川急便事件”,這加快了終結自民黨長期執政的步伐。不僅如此,在自民黨2012年重新奪回執政地位后,又多次被媒體曝出政治丑聞,其中包括“森友學園事件”“加計學園事件”“賞櫻會事件”等。

自民黨為何頻繁出現政治丑聞,其原因可以追溯到“五五年體制”下自民黨政治家、官僚和財界相關團體形成的“鐵三角”關系,即自民黨議員、省廳官僚以及業界團體在政策形成過程中互相利用以謀求自身利益。具體而言,業界團體為自民黨議員提供政治資金與選票,請求議員向省廳官僚提出利益訴求;省廳官僚利用政策制定或行政管理權限,為業界團體提供政策支持或行政便利;議員則在國會上維護相關省廳利益,確保相關法案或預算案通過;而業界團體為回報官僚,通常會向即將退休的官僚提供高薪的返聘崗位,在日語中也被稱為“天官下凡”(天下り)。在1955年至今的將近70年里,自民黨在野時間僅有五年左右,因此“鐵三角”關系一直存在。
除了歷史因素之外,制度層面的漏洞也是日本“金權政治”丑聞頻發的原因之一。第一,日本現行《政治資金規正法》規定模糊。1994年日本細川護熙內閣通過了《政治資金規正法修正案》,其中雖然明確規定政治團體禁止接受企業提供的政治獻金,但是并未明令禁止政治團體開辦政治資金宴會并向企業兜售門票的行為。所以,政治團體仍然可以通過出售門票、席間收受等方式賺取來自企業的政治獻金。不僅如此,該法案還允許政黨地方支部接受企業政治獻金,所以政黨所屬國會議員一旦擔任地方支部黨代表,自然就可以收受企業提供的政治獻金。第二,日本政黨認為,國家支持政黨開展日常政治活動的政黨助成金金額較少。根據日本現行《政黨助成法》規定,國家每年向國民每人收取250日元(約12元人民幣)作為政黨助成金,并向滿足一定條件的政黨撥付,以此支持政黨開展日常政治活動,意在減少政治腐敗。但是國會議員卻認為僅依靠政黨助成金難以支撐日常政治活動和維系與選民的關系。
12月11日,岸田首相在自民黨干部會議上表示,自民黨應團結一致消除國民對自民黨的疑慮,在準確掌握情況的同時要妥善應對,盡快提振國民信心。此外,他還多次在記者見面會、自民黨會議、國會等場合對此輪政治獻金事件進行回應,希望挽回政府和執政黨的形象。然而,他的這些做法卻被在野黨批評為“自民黨毫無把持日本政權的資格和能力”。
此次丑聞對岸田政權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岸田雖然調整了人事任命,卻難以平息民眾的不滿。岸田首相于12月14日接受了安倍派閣僚的辭職申請,并從麻生派、岸田派中進行人事任命。黨內人事方面,安倍派所屬的黨內高級干部也表示辭職。但是,此番人事任命并沒有平息民眾的不滿,未來發展尚待觀察。另外,由于內閣人事調整,政策推進方面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第二,如何平衡黨內派閥勢力或將成為岸田面臨的一道難題。如前所述,岸田首相已經撤換內閣和黨內安倍派人員,該行為必然引起該派閥的不滿。不僅如此,受此次丑聞影響,安倍派或面臨分裂,從而影響自民黨內派閥結構。因此,調整人事任命后如何消除黨內不滿、協調派閥勢力將是岸田不得不面對的一道難題。第三,岸田政權的部分政策被迫中止。由于受到此輪政治丑聞影響,岸田政府提出的防衛增稅、完善網絡防衛法、防衛裝備品出口、護理服務利用等政策的推進目前處于停滯之中。本屆臨時國會于12月13日結束,上述政策不得不順延至2024年度國會再討論。岸田在2024年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前還可能苦苦維持政權,總裁選舉后可能將會喪失現有地位。
然而,盡管此次政治丑聞導致自民黨支持率急劇下降,但是仍難以撼動自民黨的執政地位,原因有三。第一,現行選舉制度有利于大黨。1994年日本政治改革后,選舉制度從中選舉區制改為小選舉區比例代表并立制。小選舉區制下,政黨和選民分別出于“機械效應”和“心理效應”將會使得選舉結果朝向有利于大黨的方向發展。第二,自民黨支持群體相對穩定,確保了自民黨的得票率。自民黨的穩定支持群體大多分布在農村地區,且主要依靠政治家后援會和友好團體維持關系并動員投票。自民黨友好團體約有530個左右,涵蓋范圍涉及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第三,在野黨勢力較弱,且難以聯合起來對抗自民黨。一方面,從政黨支持率來看,日本所有在野黨的支持率之和仍難以超過自民黨。另一方面,各個在野黨目前在政策方面存在較大分歧且不愿互相妥協,所以在國會選舉中很難形成統一力量。因此,即使岸田內閣受此次丑聞影響被迫辭職,自民黨仍然可以從黨內選出新總裁繼任首相一職,繼續執行自民黨的現有政策,并憑借上述優勢在下次眾議院選舉中有較大可能再次獲得多數席位,保持執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