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
2023年9月16日,西非國家馬里、布基納法索、尼日爾簽署《利普塔科—古爾瑪憲章》,宣布成立薩赫勒國家聯盟,三國將在地區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等領域加強合作。2023年12月1日,三國舉行外長會,進一步提出組建邦聯,并期望最終能建立一個聯邦制國家。西非三國加強聯合凸顯地區國家對西方主導的安全機制的失望,是非洲國家自主應對危機的積極嘗試。但三國目前內憂外患,聯盟之路勢必充滿艱辛坎坷。
通過聯盟加強域內合作的想法最早是由布基納法索總理坦貝拉提出的。2023年2月,坦貝拉訪問馬里時拋出了布、馬兩國建立聯邦的想法。他提到在20世紀60年代,當時還是法國殖民地的法屬蘇丹(今馬里)、塞內加爾、上沃爾特(今布基納法索)和達荷美(今貝寧)曾有意組建聯邦制國家,但在法國的阻撓下,這一設想未能成功。這些國家后來都加入了戴高樂組建的“法蘭西共同體”,實質上仍停留在法國的殖民體系中。坦貝拉認為,20世紀60年代的這一嘗試為當下地區國家的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事實上,馬里和布基納法索的歷史進程、民族構成、社會文化都有相似之處。政治上,兩國都面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緊迫任務。經濟上,兩國都是非洲主要的棉花生產、畜牧業和黃金開采國家,兩國聯合將會產生1+1>2的地緣和經濟效應。
坦貝拉的提議獲得馬里的積極回應,兩國也加緊籌備聯合事宜。2023年7月26日,尼日爾突發軍事政變,總統衛隊隊長奇亞尼控制總統巴祖姆,后宣布接管政權。尼日爾政變引發了地區組織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共體)的強烈反應,西共體對尼實施經濟制裁、邊境封鎖和外交孤立,威脅動用武力恢復巴祖姆職權,域內國家間關系持續緊張。布、馬兩國則支持尼日爾軍政權。在沖突陰影籠罩下,三國聯合步伐加快。
利普塔科—古爾瑪是三國交界地帶,也是薩赫勒地區恐怖主義最活躍的地區。《利普塔科—古爾瑪憲章》的名稱也表明三國聯盟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域內反恐合作。《憲章》明確規定聯盟的目標是在締約方內建立一個“集體防御和雙邊援助架構”,三國將成立必要的機構保證聯盟的運轉。《憲章》規定,任何對聯盟成員國的主權和領土的襲擊都將被視為對其他成員的“侵犯”,其他成員有義務提供包括派遣武裝部隊等形式的救援。
除了安全合作外,薩赫勒國家聯盟還致力于強化在國家治理、經濟發展領域的聯合。2023年11月,三國經濟和財政部長舉行會議,建議成立一個穩定基金,組建地區投資銀行,并成立專門委員會,“加深對經濟和貨幣聯盟問題的思考”。
薩赫勒國家聯盟的成立是地區國家聯合的新嘗試,完全突破了以往由西方尤其是法國主導地區合作機制的模式,具有極為重要的象征意義和實踐潛力。20世紀60年代以來,法國一直是對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治理影響最大的外部因素。法國長期運用援助、軍事和精英關系網絡對西非法語國家施加影響,這也被許多學者視為法語非洲發展滯后的主要外部原因。尤其是在地區安全問題上,法國長期扮演“非洲憲兵”角色,通過軍事干預非洲國家事務維護自身的戰略利益。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極端武裝分子自北非流入薩赫勒地帶,三國先后淪為暴恐襲擊重災區。法國以2013年派兵協助穩定馬里局勢為起點,在薩赫勒地區進行了近十年的反恐行動。2014年起,法國支持乍得、尼日爾、馬里、布基納法索和毛里塔尼亞成立薩赫勒五國聯盟,五國組建聯合部隊,與法軍配合打恐。2020年3月,法國爭取歐盟支持,組建“塔庫巴”特種部隊,加入薩赫勒國際反恐大軍。
然而,十年過去,薩赫勒地區的恐怖主義不僅沒有被鏟除,反而不斷坐大,向幾內亞灣沿岸國家擴散。地區國家對法國十年反恐卻“越反越恐”的局面愈發不滿。2020年以來,薩赫勒國家反法情緒高漲,接連爆發反法游行。這些國家的民眾認為,法國要為薩赫勒地區暴恐肆虐、發展落后負責。與法國保持友好關系的薩赫勒國家領導人執政壓力攀升。再加上經濟發展困難,安全與發展雙重危機傳導至政治層面,引發地區國家政局突變,軍方接連奪權。
法國地區影響力迅速式微。自2022年8月起,應馬里、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軍政權要求,法國陸續從三國撤軍,關閉使館,暫停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法國24臺等媒體活動。薩赫勒五國聯盟機制也因三國退出而名存實亡,2023年12月6日,毛里塔尼亞和乍得宣布該組織正式解散。法非關系遭遇60年未有之挑戰。在此背景下,薩赫勒國家聯盟的成立正式宣告西方主導的安全機制成為歷史。

2023年12月22日,最后一批法國軍隊從尼日爾首都尼亞美撤離,法國自此結束了在該國的軍事存在。
三國聯合的步伐在不斷加快,聯盟的機制機構將逐漸成形,從聯盟到邦聯再到聯邦的“三級跳”或許并不遙遠。不過,在愿景實現之前,三國仍面臨諸多棘手難題。一是政治過渡問題,這是國際社會解除對三國制裁的關鍵前提。馬里和布基納法索分別原定于2024年2月和7月舉行總統選舉,但兩國均已宣布將無限期推遲選舉。尼日爾軍政權提出的三年過渡期方案也遭到西共體拒絕,雙方仍在談判。二是與俄羅斯的關系。三國在驅逐法國勢力后,均與俄羅斯強化安全防務合作。2021年底,馬里過渡政府就邀請俄羅斯私營軍事安保公司瓦格納集團協助反恐。俄羅斯國防部業已與布基納法索、尼日爾就加強雙邊防務合作進行深入探討。目前來看,俄羅斯正在填補法國撤離薩赫勒之后留下的“戰略真空”,但法國也不會對長期苦心經營的薩赫勒地區完全放手。地區國家將面臨更大的地緣競爭壓力。三是遏制暴恐勢力。在法國撤出后,地區反恐形勢并沒有迅速好轉。馬里北部叛軍和暴恐勢力卷土重來,安全局勢有惡化之勢。布基納法索恐情最為嚴重,2023年1~6月西非地區有4593人死于暴恐襲擊,其中布占六成。近期,極端組織“穆斯林與伊斯蘭支持小組”頭目伊亞德·阿格·加利也發布視頻,指責薩赫勒國家軍隊和俄羅斯“雇傭軍”對平民“施加暴力行徑”,宣布對薩赫勒國家的斗爭將“進入新階段”,未來地區反恐形勢將更趨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