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強
小組賽三場打完,一場未贏,一球未進,中國隊居然在比賽結束時,理論上尚未出局,這確實是亞洲杯上難得一見的咄咄怪事。
人們都知道,中國隊出局只是個時間問題,未被立即淘汰只是賽程安排上的輪次問題。這支球隊從幾十年來的全民笑談,正在變成全亞洲笑柄。幾十年來,最受歡迎的世界第一運動在中國得到如此多的“重視”,經歷過這么多次改革,不斷反腐清理和整頓,最終淪落到如是地步,整體上成為一出令人生氣都不知道該怎么生的悲劇。
這肯定是中國足球出征亞洲杯歷史上最沒有進取心,也最沒有進取能力的球隊。球員年齡老化,能力低下,主教練戰術思維僵化,臨場調度遲緩。三場小組賽或許只有最后對卡塔爾的上半場,有過一些零星片段,看上去不那么狼狽。這些現象折射出來的都是中國足球本體的潰敗本質,是幾十年來不斷反運動規律、反產業發展,各種限制、干預、惡性侵蝕和一波又一波周而復始犯錯的結果。
這可能只是暫時性結果。如果沒有顛覆性創新,永遠無法預判此時此刻是中國足球的谷底。
生態污濁,用人大多為黨羽,怎么可能組織出一支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代表隊?青少年和社會未必會徹底拋棄這項運動,因為足球本身是無辜的。然而,任何與“國家隊”、“中國足協”產生的關聯,都會令家長、校園、尤其是正在身體力行體驗這項運動美好的孩子們敬而遠之。
就在亞洲杯開賽期間,看到反腐系列紀錄片關于足球的部分。片中,這項運動的管理機構和被查處的貪腐人士被排成一支球隊上場11人的陣容。如是行業生態決定了這項運動的土壤,怎么可能培養出優秀競技人才。或者說,在這種彼此利益為先、關系為先的生態圈里,即便具備潛質的競技人才,都會被隔絕掉發展機會。
對亞洲杯上的國家隊,人們無法從“斗志”、“精神面貌”上去批評,因為上場的球員都很盡力。然而,整體呈現出來的能力是中國足球在歷屆亞洲杯上最差的表現,小組賽頭兩場對塔吉克斯坦和黎巴嫩的比賽,場面之被動糟糕,足夠讓人對足球運動產生懷疑。
主教練當然難辭其咎。執行過程中,每場比賽中場都失控;注重防守,卻總堅持三中衛的保守踢法。仔細審視一下這支球隊的陣容,能力合適的邊后衛都不夠用,不知道這是不是主教練戰術僵化的客觀原因。揚科維奇能成為中國隊主教練,更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決定——以能力、名望和資歷論,他都達不到這個崗位的要求,倉促上位是中國足球在種種失誤后的無奈之選。管理機構給出的理由是沒錢,沒有領導負責。
一個行業淪落到這樣的地步,球隊只是萎靡,尚未被亞洲二流球隊隨意凌辱,這只能說球員的表現在管理者之上,球員能力不行,但至少沒有回避現實。
從歷史的縱橫視野考評一種社會現象,往往能看得更深遠,也有助于擺脫一時情緒的左右。亞洲杯上的失敗足夠證明過去幾十年的中國足球各種舉動,從所謂的市場化改革和職業化,到豪賭世界杯和金元足球等,再到校園足球和狠抓青訓,都是不成功的。社會事務的發展執行,論跡而不論心,高喊著“規律”,卻只是將“規律”當大棒當武器。足球在中國正常發展的規律是什么?事至如今,究竟有幾處聲音能清楚地說明?
每次失敗之后,都會有大破大立的呼喊聲,喊了幾天之后,一切回到顢頇麻木的日常之中。因為這套體系和揚科維奇在亞洲杯上的戰術安排一樣,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已經有太多球迷指出,這完全是官僚邏輯在競技場上的呈現。競技場,尤其國際競技場上,結果往往都是真實實力決定的,這不是當縮頭烏龜,躲進小樓就能成一統的。中國足球這所鐵屋子如果不能被打破,這樣的亞洲悲劇還可能有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