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龍艷


第26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簡稱“京港洽談會”)于2023年11月29日在香港開幕。這是疫情3年后京港洽談會重回線下,也是時隔5年重回香港,受到各方廣泛關注。“見面談”成了這屆京港洽談會上的高頻詞,作為疫情結束后首次舉辦的京港兩地雙向投資交流的經貿盛事,此屆京港洽談會成果豐碩。會議期間,發布雙向投資招商引資項目161個,招商總額503.7億元,涉及企業融資、園區合作、樓宇合作、土地融資4大類,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智能制造與裝備、科技服務、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等產業。包括太古集團頤堤港二期項目、豐臺站城一體化項目等34個雙向投資重大項目簽約,簽約金額超670億元,簽約數量和金額均高于上屆。近年來,隨著京港兩地深化雙向合作,香港成了很多北京企業“出海”的橋頭堡,北京也成了很多香港科創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首選地。京港洽談會多年來不斷促進香港和北京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開拓新的合作領域,助力兩地發揮各自的優勢,貢獻國家所需。
26載京港合作洽談成果豐碩
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京港雙方達成共識,以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的形式推進兩地經貿合作。作為商機和活力代名詞,京港洽談會至今已成功舉辦26屆,成為京港兩地名副其實的交流盛會。在過去的26年間,京港洽談會秉承“優勢互補共創繁榮”的宗旨,立足各自特點和互補優勢,促使兩地經貿合作走深走實,投資方式由合作到多種形式并存,合作領域從傳統的貿易、投資領域逐步擴展至金融、科技、文化、醫藥衛生等領域,投資方向由香港單向輸入到兩地投資雙向奔赴,共享發展機遇,對推動兩地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京港兩地經濟合作成效明顯。2023年1-9月,香港在京設立企業424家,實際利用外資92.6億美元,規模占北京實際投資的84.8%,位列第一。1-10月,備案的北京赴港投資項目188個,同比增長43%,協議投資額度12億美元,增長20%。雙方密切的合作為北京擴大對外開放、集聚國際高端要素、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特別是在數字經濟、金融、商務、“一帶一路”、青年創業等領域開展了深入廣泛的交流合作,落地了北京環球金融中心、三里屯VILLAGE及頤堤港、北京城建集團建設香港機場等一批標志性項目。此外,香港地鐵參與運營北京地鐵4號線、14號線、16號線等多條線路,助力提升北京地鐵運營水平。
隨著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京港洽談會的內容和形式不斷拓展和創新。與以往相比,第26屆京港洽談會在內容設置、活動安排上更加注重需求引領,聚焦兩地重點合作領域,拓寬了板塊設置,由上屆的服務業開放、創新合作、數字經濟3大板塊,拓寬為5大板塊增加了國際消費和協同發展板塊,內容更加豐實。其次,在香港舉辦首次增加線上方式,突出了節儉辦會理念。此外,在內容籌劃和活動安排上,更加突出兩地優勢領域。專題活動安排由上屆的9項增加到14項,圍繞智慧科技創新、生命健康、金融服務、數字經濟、國際消費城市建設等主題,進行環境推介、研討洽談和產業對接,促進京港企業進一步深化合作,共享發展紅利。
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在第26屆京港洽談會開幕式上致辭,他表示北京和香港都肩負著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重要使命,兩地交流合作前景廣闊。北京市將進一步發揮京港洽談會作用,促進兩地更深層次合作共贏,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同時與特區政府深化合作,共享發展機遇,為推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作出更大貢獻。
雙向投資和企業合作空間巨大
雙向投資和產業合作不斷為北京開放發展、為香港經濟繁榮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過去,京港洽談會合作方式更多的是北京借助優質項目資源和條件,從香港吸引投資到北京。如今,兩地合作不僅僅是吸引香港資金到北京來投資,北京也有很多資金借助香港走向世界。特別是對北京企業來說,香港是他們“出海”的橋頭堡,借助香港國際資源匯聚的平臺,能讓北京企業“出海”走得更穩,試錯的成本更低,失敗的可能性更小。截至2023年10月底,香港在京累計投資超過1350億美元,占北京實際使用外資的66%,北京對香港累計投資超過520億美元,占北京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48%。香港穩居北京外資來源地和對外投資目的地首位。
在第26屆京港洽談會產業合作論壇暨“投資北京”專題推介活動上,北京各相關部門領導集中展示北京市在擴大開放領域的創新措施、市場機遇和政策紅利,吸引高端資源和要素在京集聚。北京市副市長司馬紅表示,產業合作是京港合作的重要內容。京港兩地產業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巨大。北京將全面落實國務院出臺的24條穩外資政策措施和北京市實施方案,適時發布外商投資條例,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加強外商投資保護,提高投資運營便利化水平,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加穩定、公平、可預期的發展環境。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尹培彥現場作“投資北京”主旨推介,提到北京是唯一同時擁有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城市,目前已累計落地49項全國突破性政策,40項改革創新經驗和案例向全國推廣,并成功吸引和推動了130個標志性、首創性、引領性項目落地。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秀玲向現場嘉賓介紹,近年來北京已先后出臺6個版本、1200余項營商環境改革措施,為各類經營主體在京落地和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作為“投資北京”專題推介活動上的“重頭戲”,現場集中簽約34個重大項目,包括太古頤堤港二期項目、豐臺站城一體化項目、城市副中心交通樞紐、圖像算力中心、和睦家國際醫院等一批優質京港合作項目,簽約金額為672.2億元。簽約數量和金額均高于上屆,涉及兩地在高端消費、商務服務、數字經濟等經貿領域的多項合作。
此屆洽談會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與世界共朝陽”“投資海淀,匯聚改變世界的力量”“豐宜福臺,城南行動的引領區”“北京亦莊,一個成就偉大企業的地方”……第26屆京港洽談會期間,會場主舞臺兩側的展板可謂百花齊放,北京16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競相亮出各自的發展機遇、產業優勢、投資前景,吸引參會企業前來對接洽談。
作為首都的經濟大區,朝陽區目前有外資企業近9900家,其中港資企業近3900家。朝陽區在京港洽談會上聚焦京港兩地的重點合作領域和產業發展方向,集中簽約了一批重大投資項目和戰略合作項目,包括推動朝陽區與香港科技大學、中旅集團等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的14個優質項目,涉及商務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醫藥健康、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簽約總金額達35.39億美元。
在城市副中心產業高質量發展推介會上,通州區規自分局、首旅集團、北投集團、大灣區企業圍繞副中心產業空間、發展優勢與前景、企業資源合作等方面作專題推介,推動重點投資合作項目“多點開花”。會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國際招商聯絡站揭牌儀式、投資副中心合作伙伴授牌儀式舉行,旨在實現副中心與香港地區產業資源和前沿信息共享。區投促中心、運河商務區、中關村通州園分別與鑫橋聯合金融控股集團(香港)、香港金融發展協會、杭州泰格醫藥等進行項目簽約。
延慶區圍繞全域旅游、冰雪體育、無人機等重點領域舉辦了專場推介,在招商推介之后,延慶區現場簽約了4個項目,其中藍廳科技集團圖像數據分析處理賦能云平臺項目與延慶區政府簽約,簽約金額1.4億美元。
此外,第26屆京港洽談會在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京港兩地也達成了多項合作意向。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23外資資管機構北京發展指南》,并與香港貿易發展局簽訂了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支持北京企業“走出去”,推動優質外資金融機構來京發展,促進京港兩地金融業務實合作。
在生物醫藥創新領域,京港兩地相關部門共同發起成立了京港生物醫藥領域創新合作聯合體,旨在以京港共同關注且有合作基礎的生物健康科創合作領域為切入點,深度鏈接京港澳科技社團及青年科學家,會聚創新要素和人才資源,為國家科技創新塑造新動能,為京港青年發展提供新平臺,共同打造京港在生物健康領域信息、科技、人才、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高效平臺。
在參與國家重大戰略方面,雙方將以“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為契機,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國際航運、城市管理、第三方市場開拓等領域,加強多方面合作。
攜手同行,共創輝煌。借著北京強勁發展的東風,未來京港兩地企業將共享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帶來的投資機遇,“兩區”建設帶來的政策紅利,全球數字標桿城市帶來的發展生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帶來的廣闊市場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產業空間和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帶來的優質服務,共迎新商機、共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