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2023年,北京市積極探索數字經濟改革發展新模式,超前布局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大力助推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推動數字經濟政策創新先行先試,全市數字經濟發展活力不斷顯現。
據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北京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4060億元,同比增長8.3%,占GDP比重為44.3%,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8226.7億元,增長10.6%。數字經濟已成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超前布局數字新基建
亦莊街頭的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配送車;醫生專家能為相隔千里的病人實時做手術……如今,隨處可見5G應用的落地成果,5G是數字經濟發展離不開的重要基礎設施。
當前,北京已經實現5G基站五環內全覆蓋、五環外重點區域和典型場景精準覆蓋。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市累計建設5G基站10.4萬個,當年新建2.7萬個,累計千兆固網用戶200.7萬戶,當年新增66.3萬戶。
而隨著當前5G技術演進正式進入下半場,5.5G時代即將登場。2023年5月,北京地區首個5G-A實驗基站在昌平區的國際信息港建設開通。
5G-A,也就是通常所說的5.5G,是5G和6G之間的過渡階段。其在速率、時延、連接規模和能耗方面將全面超越現有5G,實現下行萬兆和上行千兆的峰值速率、毫秒級時延和低成本千億物聯。未來,5.5G將帶來更多應用場景,催生更高效便捷、前所未有的落地業務,將深度激活AR、VR產業,實現全感官全交互沉浸式體驗,有望加速元宇宙時代的到來。5.5G還會支持感知、高精定位等超越連接的能力,一網多用,為未來全新產業、數字社會重構和建設智慧城市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5.5G之上,北京已經超前布局6G。目前,6G新型空口技術試驗驗證平臺已搭建完成。據悉,北京的6G布局主要集中在研發和試驗階段,旨在為未來的商業應用做好準備。6G領域,北京還注重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支持,積極打造全球6G創新高地。政府和企業正投資建立研究機構、創新實驗室和孵化器,以吸引和培養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推動6G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算力,是數字時代的關鍵生產力,北京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初步統計已形成1.2萬P的總算力供給規模,其中通用算力8672P,智能算力3402P,超算算力340P。
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內首個“算力資源+運營服務”一體化建設工程啟動——1000P規模的公共智能算力中心正加快建設,計劃明年初上線運營。北京市云服務商在津冀、晉蒙區域部署的智能算力約為4082P。
距離北京一小時車程的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是京津冀地區最大的綠色算力中心,選址于京津冀三地腹地,以更優的時延實現了京津冀網絡全覆蓋。該算力中心有力支撐了北京及津冀地區企業上云業務。目前,已具備承載2.8萬個機架、36萬臺服務器的超強算力,可以滿足跨區域的數據計算和信息協同,助力疏解首都經濟圈的金融、互聯網、云服務等產業的算力需求。
據悉,未來北京市還將提升算力資源統籌供給能力,統籌各類政務云、公有云、私有云等算力中心資源。具體措施包括支持海淀區建設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朝陽區建設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以及統籌推進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隱私計算、城市空間操作系統等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
大模型數量國內第一
2023年年初,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全球范圍內引發廣泛關注。大模型技術正帶動人工智能新一輪創新高潮,驅動產業結構變革升級。
截至2023年10月,國內企業、機構共發布上百款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其中,北京企業貢獻約一半。北京在大模型領域優勢顯著。
2023年3月百度推出“文心一言”,開啟了中國科技公司開發AI技術的熱潮,成為第一個面向大眾群體的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是基于文心大模型技術推出的生成式對話產品,其底層邏輯是通過百度智能云提供服務,吸引企業和機構客戶使用API和基礎設施,共同搭建AI模型、開發應用,實現產業AI普惠。百度“文心一言”一經推出,吸引了汽車、工業、消費、大數據等行業超過500家企業宣布加入,開發基于“文心一言”生態圈的應用場景。
成立于2019年的智譜AI,是國內最早一批研發大模型的企業,由清華大學知識工程實驗室(KEG)技術成果轉化。2023年8月,智譜AI正式上線首款生成式AI助手“智譜清言”。該助手基于智譜AI自主研發的中英雙語對話模型ChatGLM2,用戶可通過蘋果商店AppStore、安卓主流應用市場(華為、OPPO、VIVO、應用寶及小米)下載或在微信小程序搜索“智譜清言”進行體驗。智譜清言的發布,是智譜大模型系列的又一次開放進化。在“智譜清言”,用戶可隨時隨地獲取更智能、更便捷、更高效的個性化內容服務。智譜AI將繼續以用戶為核心,持續完善產品與服務,為廣大用戶帶來更優質的人工智能產品體驗。
此外,抖音的“云雀”大模型、中科院的“紫東太初”大模型等15個北京企業機構出品大模型產品已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并正式上線,在全國占比達80%。
根據《北京市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創新應用白皮書(2023年)》,北京是當前國內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基礎最好、人才資源最集中、研發創新能力最強、產品迭代最活躍的地區,現已擁有大模型創新團隊122家,約占全國的一半,大模型數量居全國首位。此外全國2200家人工智能企業中,北京市有618家,占比28%,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一。
在大模型應用市場方面,北京應用空間廣闊,已率先開展了多樣化的應用實踐。如銜遠科技圍繞北京一輕科技集團在市場需求跟蹤、新型產品研發等方面的需求,打造了面向消費領域的品商大模型示范應用,形成商品智能反向定制、預測性生產、智能調度、智能營銷等服務功能,加速消費制造領域“數智化”升級;360公司圍繞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需求,打造金融領域大模型,實現員工平均辦公文檔處理時間減少40%等。
為更好把握這次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的歷史性機遇,2023年北京市連續出臺了《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等多項支持政策,釋放明確信號、搭建伙伴平臺、聚攏行業資源,助力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
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先試
“十四五”以來,北京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數字經濟產業鏈開放發展行動方案》等數字經濟的規劃政策,制定實施《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地方立法,率先出臺《關于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簡稱北京“數據二十條”),數字經濟政策出臺的數量、質量和速度,在全國城市中遙遙領先。
2023年,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以下簡稱“數據先行區”)啟動,總體目標是推動建設數據基礎制度綜合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和數據要素產業發展的集聚地。
北京探路數據先行區,有著豐厚的數據基礎優勢和數字經濟實力。作為首都,北京集聚從國家機關、央企總部、銀行金融機構到北京市政府部門,超過200萬企事業單位等數據主體,擁有龐大的數據存量。數字經濟增加值由2015年的8719億元提高至2022年的17330億元,占GDP比重由35.2%提高到41.6%,位居全國第一。
根據規劃,數據先行區總體規劃面積68平方公里,建有18個數據要素相關的產業園區,4.57萬家市場主體,已有數據要素類的重點企業30余家,產業可利用面積261.7萬平方米。
從功能布局上看,北京將在北投臺湖產業園建設數據先行區管理服務中心,在信創園建設智能算力中心、數據訓練基地等。此外,在演藝小鎮圖書城改造項目等地布局數據總部基地。
在建設周期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透露,2023年主要是建設培育期,正式啟動先行區建設。2024年至2025年是運營推廣期,開展數據先行區重大項目建設,建設文旅、金融等數據專區,建設完成數據資產登記、托管平臺,開展數據資產評估試點;加快建設數據產業基地,推進數據要素型企業招商引資,推進先行區運營推廣。2026年至2030年是引領發展期,目標是形成全國數據產業高地效應,樹立全國數據要素流通的標桿,成為全球具有影響力的數據產業集聚區。
同時,北京市在市級層面制定十條創新政策清單,包括數據價值合規實現、數據供需高效匹配、數據要素生態聚集、包容審慎監管、資金支持等方面。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通州區政府也將圍繞數據先行區制定屬地化政策,在資金支持、房租減免、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吸引企業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