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松是我國特有樹種,需要重視油松造林。從種子的選擇與處理、造林地的消毒處理、播種前的施肥作業、培育期的處理介紹了油松造林技術及其要點,針對松枯萎病、松癩葉病、松球蟲病、松毛蟲、松毒蚜等主要病蟲害,提出了相應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油松;造林技術;病蟲害;物理防治
中圖分類號:S791.25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1–00-03
當前,山西省高度重視油松造林,有效發揮了油松的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油松的形態特征與生長習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高質量進行油松的繁殖栽培是當前探究重點。油松造林作業中涉及的主要技術有造林技術方法、種子的選擇處理,其中有較多的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與此同時,科學有效地進行油松病蟲害防治是重中之重,必須明確其中的注意事項,確保各種技術措施發揮最大價值。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探究油松造林技術及其主要病蟲害防治對策。
1 油松概述
油松為松科針葉常綠喬木。在生長習性方面,油松喜光、干冷氣候,是一種深根性樹種,可以生長于酸性土壤、鈣質黃土、中性土壤,但前提條件是有良好的排水系統,并且土層深厚[1]。在分布范圍方面,油松在我國廣泛分布,內蒙古、遼寧、河北、陜西、青海、甘肅、河南等地區均是油松的廣泛存在的地區。油松多生長于海拔高度為100~2 600 m的地帶,通常組成單純林。
油松具有觀賞價值、藥用價值及工業價值。在觀賞價值方面,考慮到油松具有四季常春、樹干挺拔蒼勁的特點,因此常將油松作為綠化樹種,如可以種植人行道內側或分車帶中。在園林配植中,可以進行油松的純林群植、獨植、混交種植、叢植,對增強園林景觀的觀賞性有重要意義。
在藥用價值方面,松葉味苦、性溫,有明目、祛風活血、止癢、安神、殺蟲的功效,可以用于流行性感冒、夜盲癥的治療;松球味苦、性溫,主要有潤腸通便、祛風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痹與白癜風;松花粉味甘、性溫,主要有燥濕與收斂止血的功效,常用于皮膚濕疹、十二指腸潰瘍、皮膚糜爛的治療。在藥理作用方面,當前已經確定出油松具有良好的鎮靜作用、降血脂作用、鎮痛作用、抗病毒作用、抗炎作用、延緩衰老作用。
在工業價值方面,油松的木材富含松脂,并且耐腐性良好,可以將油松木材用于家具、枕木、礦柱、建筑、電桿、人造纖維的生產制造。
2 油松造林技術及其要點
2.1 種子的選擇與處理
在種子選擇中,可以考慮從母樹、種子園中選擇優良樹木制種,樹木要求具有三大基礎特征,即長勢良好、耐性好、無病蟲害。油松種子的收獲與選擇通常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油松果球9月開始成熟,其色澤由綠色轉為黃色,成熟后變為褐色,并且油松果球飽滿后呈裂開狀態。在此階段采集油松種子,其種子發芽率在90%以上。選取油松種子后,為了快速催芽,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選用溫水浸漬法與冰凍雪藏法。在正式播種前,需要進行10~20 min的種子催芽處理,這一過程需要按照要求配制0.5%福爾馬林溶或高錳酸鉀溶液,種子需在所配制的溶液中浸泡2 min,撈出后用清水沖刷,再將處理后的種子放置于陰暗通風處,確保種子晾干[2]。
此外,在培養油松幼苗時可以選擇容器育苗、山地育苗,可優先考慮容器育苗方式,其顯著優勢是保護幼苗根系、育苗作業不易受到影響,成活率較高。
2.2 造林地的消毒處理
選擇在土質瘠薄、土層較薄的山地或丘陵地帶進行油松造林,并對造林地的土壤類型及性質進行實地調查與分析論證。在選取好造林地后,可結合實際情況對造林地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改善造林地的土壤酸堿度。土壤消毒處理的方法有波爾多液消毒法、五氯硝基苯消毒法、多菌靈消毒法、福爾馬林消毒法[3]。通過造林地的消毒處理,可以有效防治土壤傳播病蟲害,為油松造林提供安全環境。以五氯硝基苯消毒法的應用為例,先混合75%的五氯硝基苯與代森鋅,然后與適量的細土拌勻,可以重點防治3種病害,即立枯病、炭疽病、菌核病。
除造林地的消毒處理,還需要進行松土處理,確保土壤結構疏松、透氣性良好。土地整理的時間一般選擇在下雨后,春、夏季需要對造林地進行深耕操作,秋季需要對造林地進行淺耕操作,翻耕深度分別控制在20 cm和15 cm左右。完成翻耕作業后,需平整土地,并清理土壤中的雜物和垃圾。
2.3 播種前的施肥作業
播種前對造林地土壤進行實地調查與綜合分析,確定造林地土壤的營養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施肥方案。在播種前的施肥作業中,基于造林地土壤的營養情況選擇生物肥、有機肥、商品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在底肥和基肥中可以配合施用適量的硫酸鉀型復合肥。播種時應施用肥料20~30 g/m2,共追肥2~3次,避免施肥的過量或不足,并確保施肥的方式科學合理。除播種前的施肥,還需要重視油松返青期和越冬期的施肥作業,科學有效地補給肥料,幫助油松更好適應惡劣氣候。
總之,施肥對油松的健康生長有重要意義,必須根據土壤狀況、油松的生長需求選用肥料,保證播種前的施肥具有安全性與科學性。
2.4 科學應用造林技術
當前,在油松造林中主要應用2種造林技術手段,
包括幼苗移植造林法、播種造林法。
幼苗移植造林法在應用過程中要重視樹苗選擇,所選擇的樹苗必須是優質的,優質樹苗有三大特征,即無病蟲害、根系強壯、頂芽豐滿。3月上旬土地解凍后可以進行春季造林作業,若在雨天進行植苗人工造林作業,則要在大雨前、澆透土地后進行移植作業;若在晴天進行,可以選擇傍晚或早晨。秋季造林,移植作業需要在土地上凍前進行,也可以考慮在樹木落葉后進行移植。冬至來臨前7 d,可在油松栽培穴上加蓋防凍土,以避免過冬后油松樹苗遭受凍害。
應用播種造林法時,結合油松造林與穴播法進行整土管理。在地表開挖坑穴,坑穴的深度和寬度要控制在20 cm,將經過催芽的油松種子撒于坑穴中,密度為20~25粒/穴[4]。
總之,在油松種植過程中需要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應用造林技術手段,充分發揮出造林技術的應用優勢,為油松造林的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2.5 苗木栽培撫育管理
在苗木栽培撫育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苗木栽培管理機制,有效明確苗木栽培管理辦法,加大對先進栽培撫育技術的引進力度,不斷提高從業人員栽培撫育技術水平。在油松苗木栽培撫育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主要涉及以下4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松土除草工作。科學合理的松土除草可以為油松苗木的健康高質量生長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以免滋生的雜草與油松苗木競爭營養和水分,影響油松苗木的健康生長,同時還可以改善土壤透氣性,方便油松苗木更好地吸收營養和水分。當其植株高度遠遠超出雜草高度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減少松土除草作業的頻次,或者暫停松土除草工作。在此過程中,工作人員需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松土除草的次數,明確松土除草的時間,確保松土除草的效果。松土除草作業通常在每年的春季或入夏時節開展。隨著氣候回暖,土壤層慢慢解凍,苗木的生長速度也越來越快,此時需要通過松土操作起到對土壤保墑的作用,為日后苗木高質量生長奠定基礎。進入夏季后,隨著降水量增加,造林地中滋生的雜草也逐漸增多,此時可以通過高頻率的除草作業改善土壤吸水性和透氣性,為油松苗木的頂芽發育和油松苗木的徑向生長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
第二,水肥灌溉工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油松苗木的生長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水肥計劃,準確把控灌溉頻次和灌溉量、施肥頻次和施肥量,以免出現施肥過量或灌溉過度的問題,影響油松苗木的健康生長。在具體施肥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根據油松苗木的營養需求,合理選擇和應用有機肥和農肥,嚴格控制化肥的用量。在追肥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充分考慮油松造林地土壤肥力條件,結合苗木的實際生長情況嚴格控制追肥量,改善土壤的營養結構,確保土壤中的養分最大限度地滿足油松苗木的生長需求。
第三,修剪工作。通過開展修剪工作合理控制油松林分密度。若油松的林分密度過大,則導致油松的生長空間不足,進而影響油松的光合作用,降低油松的生長質量。若油松的林分密度過小,則無法最大化利用林地資源,出現林地資源浪費的情況。為此,工作人員應定期或不定期地修剪油松的枝葉,并適時打擺枝,確保油松擁有良好的樹冠結構。油松的修剪時間一般選擇晚秋后或春季新芽萌動前,在修剪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切口,選擇適當的殺菌劑噴施于切口處,防止疾病侵襲切口,確保修剪的效果,增強其免疫力,促進油松健康生長。
第四,混交林的栽培管理工作。工作人員可以在栽培管理過程中選擇不同的樹種,有利于提升油松苗木抗病性能力和防治油松病蟲害問題,從而降低油松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3 油松的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對策
3.1 主要的病蟲害
油松生長發育中主要的病蟲害有松枯萎病、松毒蚜、松球蟲病、松癩葉病、松毛蟲。
松枯萎病病菌主要通過昆蟲進入松樹內部,可以在松樹內部生長和大量繁殖。松枯萎病的傳播途徑較多,主要有昆蟲、人為移植、自然傷口、松材線蟲、氣候,感染松枯萎病后的油松質量下降,主要表現為枝葉逐漸干枯脫落,嚴重時樹木斷裂。
松毒蚜會危害松針、芽、嫩枝,嚴重時導致油松樹木死亡。具體而言,松毒蚜會吸食嫩枝、松針、芽等部位的汁液,并且會分泌出有毒物質,導致這些部位出現彎曲、干枯、黃化等現象。
松球蟲病蟲卵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入松樹內部,并能夠在松樹內部寄生和繁殖。當松球患有松球蟲病后,蟲卵可以覆蓋松球表面,形成黑色霉斑。
松癩葉病是一種寄生性疾病,是由松癩葉霉引起的,可通過孢子傳播。松癩葉病主要危害松針,患病的松針會出現黃褐色斑點,最后干枯死亡。
松毛蟲是一種危害油松的常見害蟲,繁殖期是5—6月,6—8月幼蟲開始大量活動,以松針為食。油松樹冠內部可為松毛蟲的繁殖提供良好條件。當松毛蟲的繁殖數量超過油松的承受范圍時,便可誘發嚴重蟲害問題,出現針葉被大面積啃食的現象,甚至出現枯萎與死亡[5-7]。
3.2 病蟲害的防治
在防治松枯萎病時,要注重化學防治方法的應用。例如,可以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以控制松枯萎病。若應用惡霉靈,則可以通過600~700倍液灌油松根部,以有效控制松枯萎病的發生和擴散。在防治松癩葉病時,若應用波爾多液,則采用1∶1∶100倍液進行噴灑;若應用托布津,則可以考慮采用50%托布津500~800倍液進行噴灑。在防治松球蟲病時,可以考慮噴施磺胺類藥物,包括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猜啉、磺胺丙氯拉嗪類藥物。松毛蟲的防治可以噴施白僵菌類型的藥劑、殺螟松乳劑、吡蟲啉水溶劑、溴氰菊酯乳劑。在松毛蟲數量較多的情況下,可選擇的防治方案較多,如噴施40%吡蟲啉水溶劑1 500~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劑3 000倍液、50%殺螟松乳劑
1 000倍液。在防治松毒蚜時,可以噴施1.8%阿維菌素
3 500倍液、480 g/L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8-14]。
在物理防治中,應重點利用害蟲的三大特性(趨化性、趨色習性、趨光特性)進行防治,同時配合使用頻振式殺蟲燈與太陽能殺蟲燈。當前,可以考慮定期或不定期地清洗油松,清除樹上的害蟲,對防治蟲害有重要意義,但無法大面積推廣應用。
在生物防治中,重點是利用天敵和微生物進行防治,如可以在林間引入捕食性昆蟲、繭蜂、寄生蜂,還可以考慮添加有益微生物和應用生物農藥,以有效防治害蟲[15-19]。
4 結束語
油松造林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工作復雜性強、專業性強,相關人員必須充分明確油松造林技術及其要點,
不斷完善油松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推廣應用油松造林及病蟲害防治中的成熟經驗做法,進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在油松主要病蟲害防治中充分發揮好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的技術優勢。
參考文獻
[1] 陳新雨,代蕾.油松造林技術要點[J].現代農村科技,2020 (9):50.
[2] 劉奇.油松育苗及造林技術分析[J].山西林業,2023(2):34-35.
[3] 蘇小芳.油松造林技術及主要病蟲害防治對策分析[J].河北農業,2023(5):92-93.
[4] 龔欣.油松育苗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新農業,2023(23):43-44.
[5] 郭志睿.油松種植技術及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對策探討[J].新農業, 2023(15):29-30.
[6] 楊峰.油松育苗栽培要點與病蟲害防治管理的研究[J].當代農機,2023(7):92-93.
[7] 劉宇峰.油松常見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J].新農業, 2023(21):34-35.
[8] 翟躍琴.油松病蟲害發生規律與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23(7):45-46.
[9] 白兆林.油松種植技術及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對策分析[J].現代農機,2024(2):83-85.
[10] 劉少飛.油松種植技術及主要病蟲害防治[J].山西林業科技,2023,52(S1):33,35.
[11] 王利娜,李治龍,谷忠厚.北方地區松樹營林育苗技術及種植方法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12):43-45.
[12] 孫章民,魏春生,常輝.淺談松樹種植特征及栽培技術要點[J].種子科技,2020,38(1):79,81.
[13] 董利利,郭磊,周軍.松樹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7(4):48.
[14] 姚欣.甘肅省小隴山地區油松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南方農業,2023,17(20):228-230.
[15] 朱芳霞.油松種植技術及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對策分析[J].種子科技,2021,39(22):109-110.
[16] 高芳玲,秦小龍.油松種子園產量的因素影響及其應對策略探析[J].南方農業,2021,15(5):10-11.
[17] 趙月蘭.油松種植管理中的土壤消毒及防凍害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9):225.
[18] 蘇步軍,徐素珍.新形勢下油松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J].現代園藝,2017(2):30-31.
[19] 李淑閣,趙春斌,孫世賢,等.油松在鹽堿地區城市綠化中的栽植技術研究[J].河北林業科技,2009(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