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23年7月—2024 年6月,采用樣線法對佛頂山保護區蝴蝶資源開展了調查,結合調查結果和文獻記載種類,共記錄佛頂山保護區蝴蝶5科106屬183種,其中鳳蝶科6屬20種,粉蝶科10屬19種,蛺蝶科50屬89種,灰蝶科22屬27種和弄蝶科18屬28種。并對183種蝴蝶在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中的區系成分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佛頂山保護區蝴蝶在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中有20式分布型,以“西南區-華中區-華南區”式區系型所占比例最高,計56種,占30.60%,佛頂山保護區蝶類在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中主要由華中區、華南區和西南區種組成,以華中區種為主。
關鍵詞:佛頂山;蝴蝶;地理區系;名錄
中圖分類號:Q96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1–00-03
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貴州省石阡、余慶、施秉和鎮遠四縣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7°57′~108°12′、北緯27°15′~27°25′,總面積12 634.54 hm2,東西寬27 km,南北長14 km。區內佛頂山為最高峰,海拔1 869 m,是武陵山脈僅次于梵凈山的第二高峰。該保護區是2006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行政區域隸屬于貴州省石阡縣,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批準成立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環境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具有明顯的中亞熱帶季風山地濕潤氣候特征[1-2]。
當前,系統調查佛頂山保護區蝴蝶的研究較少。按照蝴蝶5科分類系統,2016年出版的《貴州佛頂山生物多樣性: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武陵山—苗嶺結點保護區研究》中記錄蝴蝶實際為5科42屬67種。吳怡蓓等[3]于2018年報道佛頂山保護區蝴蝶新增26種(原記錄28種,其中2種并非新記錄),其后再無涉及佛頂山蝴蝶的報道,而且在《貴州蝴蝶》中也未曾記錄到佛頂山保護區的蝴蝶[4]。為了摸清佛頂山保護區內的蝴蝶種類,從2023年7月—2024年6月,對保護區內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并分析了保護區蝴蝶種類在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中的歸屬,對保護區蝴蝶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1 調查方法
對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蝴蝶進行調查和采集,依據《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蝴蝶》,在晴朗天氣09:00~17:00,選擇5條代表性生境樣線,每次間隔至少進行一次系統的蝴蝶調查。通過觀測拍照和隨機網捕,將采集到的蝴蝶標本放入三角紙袋內并記錄采集的時間、地點,隨后帶回貴州大學昆蟲研究所制成干制針插標本。所有蝴蝶標本均保存于貴州大學昆蟲研究所(GUGC)。
蝴蝶種類鑒定主要是通過外部形態,根據《貴州蝴蝶》《中國蝴蝶圖鑒》《中國蝶類志》《中國灰蝶志》《寬闊水蝴蝶》《茂蘭蝴蝶》和《梵凈山蝴蝶》進行物種鑒定,外部形態相似較難區分的種類通過解剖雄蟲外生殖器結構鑒定[5-10]。
2 結果與分析
2.1 佛頂山蝴蝶種類組成
根據文獻記載及本調查結果,現佛頂山保護區共有蝴蝶5科106屬183種,發現《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的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物種有1種:黑紫蛺蝶(Sasakia funebris);屬于《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種類有4種:燕鳳蝶(Lamproptera curius)、寬尾鳳蝶(Agehana elwesi)、枯葉蛺蝶(Kallima inachus)和華西箭環蝶(Stichophthalma suffuse)。各科蝴蝶種類組成見表1,其中鳳蝶科(Papilionidae)6屬20種,屬數和種數分別占貴州省鳳蝶科的40.00%和38.46%;粉蝶科(Pieridae)10屬19種,屬數和種數分別占貴州省粉蝶科的55.56%和33.33%;蛺蝶科(Nymphalidae)50屬89種,屬數和種數分別占貴州省蛺蝶科的60.24%和28.53%;灰蝶科(Lycaenidae)22屬27種,屬數和種數分別占貴州省灰蝶科的35.48%和20.30%;弄蝶科(Hesperiidae)18屬28種,屬數和種數分別占貴州省弄蝶科的38.30%和21.71%。從種數來說,佛頂山保護區蝴蝶物種總數183種(占貴州省總物種數的26.79%)。蛺蝶科物種數最多89種(占佛頂山總數的48.63%),其次是弄蝶科28種(占佛頂山總數的15.30%),再次是灰蝶科27種(占佛頂山總數的14.75%),鳳蝶科20種(占佛頂山總數的10.93%),粉蝶科最少19種(占佛頂山總數的10.38%)。
佛頂山與梵凈山都屬于武陵山脈,且同屬貴州高原山地地貌。佛頂山蝴蝶比梵凈山蝴蝶1屬數少13屬,其中弄蝶科少最多為10屬,其次灰蝶科少4屬,蛺蝶科少1屬,鳳蝶科屬屬相等,而粉蝶科比梵凈山多2屬。對于種數,現佛頂山保護區蝴蝶種類相對梵凈山蝴蝶種數少50種,其中蛺蝶科少最多為32種;其次是弄蝶科少15種,灰蝶科少9種,鳳蝶科少1種,但粉蝶科比梵凈山多5種。這與佛頂山保護區內生境相關,粉蝶科幼蟲主要取食十字花科、豆科、薔薇科植物,成蟲多數取食花蜜,多喜在田間飛行。
2.2 佛頂山蝶類區系分析
我國地域遼闊,地跨古北界和東洋界兩大動物地理區系,生境多樣,物種豐富,在世界動物區系和地理分布上占有重要地位。參照陳學新[11]的《昆蟲生物地理》和張榮祖[12]的《中國動物地理》將中國動物地理區劃分為7個區,即東北區、華北區、蒙新區、青藏區、西南區、華中區和華南區。其中,古北界包含東北區、華北區、蒙新區和青藏區,東洋界包含西南區、華中區和華南區,佛頂山自然保護區處于我國東洋界華中區。
分析了佛頂山保護區183種蝴蝶在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中的分布,其結果(表2)為:183種蝴蝶在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中的分布有20式區系型,無單區分布型、跨二區分布型有3式、跨三區分布型有6式、跨四區分布型有4式、跨五區分布型有4式、跨六區分布型有2式和跨七區分布型有1式。其中,“西南區-華中區-華南區”式區系型,所占比例最高,計56種,占總種數30.60%;其次為“青藏區-西南區-華中區-華南區”式區系型,計32種,占17.49%;再次為“華北區-西南區-華中區-華南區”式區系型,計24種,占總種數的13.11%;“東北區-華北區-蒙新區-青藏區-西南區-華中區-華南區”式區系型,計14種,占總種數的7.65%;“華中區-華南區”式區系型,計11種,占總種數的6.01%;其余15式區系型包含的種類較少,均為10種以下,其中“青藏區-華中區”“東北區-華北區-華中區”“青藏區-華中區-華南區”“蒙新區-青藏區-西南區-華中區”和“東北區-華北區-蒙新區-西南區-華中區-華南區”式區系型所占比例最少,都為1種,各占0.55%。
如果將跨區種計算在內,含華中區跨區區系型有20式,種類為183種,占總蝴蝶種類的100%;含華南區跨區區系型有12式,種類為165種,占總蝴蝶種類的90.16%;含西南區跨區區系型有14式,種類為163種,占89.07%;含華北區跨區區系型有12式,種類為74種,占40.44%;含青藏區跨區區系型有9式,種類為67種,占36.61%;含東北區跨區區系型有8式,種類為32種,占17.48%;含蒙新區跨區區系型有4式,種類18種,占9.84%。由此可見,佛頂山保護區蝶類在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中主要由華中區、華南區和西南區種組成,以華中區種為主,東洋界種類為優勢類群。
2.3 不同年份蝴蝶調查結果比較
根據調查及結合文獻統計結果,佛頂山保護區的蝴蝶在2016年記載了42屬67種,2018年報道新增佛頂山蝴蝶17屬26種,此次調查出佛頂山保護區的蝴蝶有5科88屬150種,不同年份調查出的各科蝴蝶的屬和種數如表3中所列。
本次調查的150種較2016年和2018年的種數明顯增多,共新增佛頂山新記錄蝴蝶90種,其中,鳳蝶科4種、粉蝶科4種、蛺蝶科40種、灰蝶科22種、弄蝶科20種。從新增的蝴蝶種類來看,中小型個體的蝴蝶種類數量顯著增加。對比2016年和2018年兩次的總種數,有33種蝴蝶在本次調查中未被發現,其中鳳蝶科3種、粉蝶科8種、蛺蝶科18種、灰蝶科2種和弄蝶科2種。查閱資料發現,升天劍鳳蝶(Pazala euroa)、細帶閃蛺蝶(Apatura metis)、黃銅翠蛺蝶(Euthalia nara)、鏈斑翠蛺蝶(Euthalia sahadeva)和黑虎斑蝶(Danaus melanippus)在《貴州蝴蝶》中未發現標本;佛頂山記錄的升天劍鳳蝶(Pazala euroa)可能為華夏劍鳳蝶(Pazala mandarinus)、黑虎斑蝶(Danaus melanippus)可能為虎斑蝶(Danaus genutia)。其他種類可能受調查時間、天氣及人為活動干擾等因素影響,從而未被調查發現。
3 討論
蝴蝶被作為國際上公認的環境監測和評價的指示物種,其種群動態的變化可反映生境質量、生態系統健康程度和人類活動干擾等生態環境狀況。對保護區發現的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物種:黑紫蛺蝶,其幼蟲以榆科植物為寄主,成蟲多見于7月。因此要對其寄主植物及生境加以保護,確保生境不受人為干擾和破壞。在未來,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要對保護區的蝴蝶物種進行持續調查,并進一步證實未被調查采集到的種類是否在保護區內仍有分布,以期保障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為蝴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和重要科學價值。
參考文獻
[1] 喻理飛,栗海軍,安明態,等.貴州佛頂山生物多樣性—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武陵山—苗嶺結點保護區研究[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6.
[2] 劉鋒,楊異,安明態,等.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蘭科植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研究[J].北方園藝,2022(2):62-70.
[3] 吳怡蓓,周勝倫,朱令,等.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昆蟲種類調查分析比較[J].廣東蠶業,2018,52(9):12-16,18.
[4] 陳正軍.貴州蝴蝶[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6.
[5] 武春生,徐堉峰.中國蝴蝶圖鑒[M].福州:海峽書局,2017.
[6] 周堯.中國蝶類志[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7] 王敏,范驍凌.中國灰蝶志[M].鄭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2.
[8] 邢濟春,李子忠,陳正軍,等.寬闊水蝴蝶[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9.
[9] 邢濟春,蘭紅波,戴仁懷,等.茂蘭蝴蝶[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23.
[10] 邢濟春,田宇,龍見坤,等.梵凈山蝴蝶[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23.
[11] 陳學新.昆蟲生物地理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12] 張榮祖.中國動物地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