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旨在研究油茶開花坐果期在干旱脅迫的條件下,噴施不同濃度的0.1%·三十烷醇·蕓苔素內酯、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1%吲哚丁酸·S-誘抗素、1%糠氨基嘌呤、4%三十烷醇·芐氨基嘌呤5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分析其對油茶生長的調控及產量品質的影響。試驗選用瀏陽市好韻味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華碩”油茶為材料,設置灌溉區和干旱區,并在中度干旱脅迫(田間持水量40%~45%)每間隔7 d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共噴施3次。10月16—17日進行測產,并進行聚類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根據綜合評價結果,B1(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250倍稀釋液)在油茶干旱脅迫下產量最高,灌溉區和干旱區與CK相比分別增產65.25%、60.01%,整體提高了油茶的抗旱性。
關鍵詞:油茶;植物生長調節劑;干旱脅迫;生理特性;產量
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1–00-0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又名茶油樹、茶籽樹等,屬山茶科山茶屬的木本油料常綠小喬木,與油棕、油橄欖和椰子并稱為世界四大食用油料樹種[1-2]。油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被公認為綠色食品和健康油,享有“東方橄欖油”的美譽。油茶在我國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廣泛栽培。海南省海拔800 m以上的原始森林中分布著野生油茶物種。當前,油茶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因此南方地區季節性干旱是影響油茶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此,研究干旱脅迫對油茶形態和光合作用的影響,以及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油茶生長的調控及產量品質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1 試驗地概況與材料
試驗區位于湖南省瀏陽市好韻味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3]。該地為典型的紅黃壤土壤類型,樣地地塊發育完善、類型多樣、土層深厚、肥力較好。
瀏陽市好韻味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多年種植油茶,至2017年,試驗林為9年生油茶林,油茶品種名為“華碩”。
2 試驗處理
試驗于2021年在湖南瀏陽好韻味油茶基地進行,選取長勢、立地條件一致的“華碩”油茶為研究對象。實驗選用油茶品種為“華碩”。9月10日,在油茶開花坐果期第一次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噴施范圍為油茶葉片的正面和反面。之后間隔7 d噴施一次,總計噴施3次。選用5種植物生長調節劑(0.1%·三十烷醇·蕓苔素內酯、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1%吲哚丁酸·誘抗素、1%糠氨基嘌呤、4%三十烷醇·芐氨基嘌呤)噴施葉面,每種調節劑稀釋3種不同的倍數,對照組(CK)噴施清水,噴施5株(表1)。同時,劃分灌溉區(滴灌期間土壤相對含水率不低于60%、土壤絕對含水率為16.5%~18%)和干旱區(土壤相對含水率為40%~45%、土壤絕對含水率為12%~13.5%),并在油茶果實成熟期測量產量及含油量。
3 調查內容與方法
10月16—17日(油茶收獲期),按照要求進行采果工作,調查油茶產量及單果鮮果重量。將獲得的油茶果子裝入密封袋,并將其帶回試驗室處理,總果重用電子秤稱量(精度0.01 g)。
10月17日—11月30日,從每株樹中抽取15個樣果,并進行剝皮、曬干等處理,稱其干果、干籽、果仁的重量。并將果仁烘干成粉末,測量果仁中含有油量及反式脂肪酸。油茶籽粒中的含油率采用索式提取法測定,脂肪酸成分和含量利用氣相色譜法測定。
4 結果與分析
4.1 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油茶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處理組A1、A2、A3油茶產量較CK高3.19%、9.91%、9.15%,處理組B1油茶產量較CK高65.25%,處理組B2、B3油茶分別較CK高54.80%、51.03%,處理組C1、C2、C3油茶產量分別較CK高13.66%、11.42%、21.13%,處理組E1、E2、E3油茶產量分別較CK高15.90%、6.93%、11.42%。由此表明,增產效果最好的試驗植物生長調節劑是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250倍稀釋液,增產65.25%。
由表3可知,處理組A1、A2、A3油茶產量較CK高14.44%、9.77%、22.18%,處理組B1油茶產量較CK高60.01%,處理組B2、B3油茶產量分別較CK增產55.09%、51.56%,處理組C1、C2、C3油茶產量分別較CK高41.26%、31.98%、26.82%,處理組E1、E2、E3油茶產量分別較CK高25.80%、17.54%、3.09%。由此表明,增產效果最好的試驗植物生長調節劑是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250倍稀釋液,增產60.01%。
4.2 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油茶品質的影響
灌溉區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后,對油茶含油量增效差異性顯著排名較前的分別為B1(51.56%)>B2(49.26%)>B3(45.98%)>CK(44.06%);軟脂酸:E1(9.106%)>C3(8.962%)>A1(8.893%)>CK(8.182%);硬脂酸:E3(1.920%)>D3(1.752%)>C2(1.692%)>CK(1.136%);油酸:B2(84.730%)>C2(84.692%)>D3(84.489%)>CK(82.729%);亞油酸:A3(9.224%)>A2(8.224%)>B3(8.210%)>CK(6.859%);亞麻酸:A3(1.167%)>B1(0.732%)>E1(0.732%)>CK(0.598%)。
干旱區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后,對油茶含油量增效差異性顯著排名較前的分別為B1(47.32%)>B2(45.51%)>B3(43.25%)>CK(40.91%);軟脂酸:
D1(9.601%)>D2(9.541%)>E1(9.401%)>CK(8.359%);
硬脂酸:E3(2.064%)>C3(1.187%)>A3(0.844%)>CK(0.545%);油酸:C1(85.385%)>A2(84.616%)>A1(84.482%)>CK(83.748%);亞油酸:D3(8.915%)>D1(8.771%)>E1(7.963%)>CK(5.482%);亞麻酸:C2(0.748%)>A2(0.718%)>D1(0.713%)>CK(0.688%)。
5 結論與討論
5.1 討論
有研究結果表明,在干旱脅迫的條件下,對油茶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油茶葉片表型指標的新葉長、新葉寬、新葉周長、新葉柄徑、新葉柄長及新葉尖長增幅均差異性顯著,但對新葉厚度、新葉葉形指數差異性不顯著[4]。油茶在生長過程中特別是在生長后期,對土壤養分需求較大,僅僅依靠林地自身土壤肥力遠遠無法滿足油茶的生長需求,因而需要采取科學、適當的施肥方式,為林地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以促進油茶樹生長的開花結果[5]。油茶果采收后的后熟過程早已得到有關專家的認可,且果實后熟過程與產油量有一定的關系[6-7]。油茶鮮果出籽率在8月中旬至10月下旬期間,呈現馬鞍形增長的趨勢,油茶鮮果出籽率以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不明顯。油茶果實后熟期噴施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茶果出油率提高有促進作用[8-10]。
綜合而言,干旱脅迫對油茶產量和品質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茶產量及品質。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油茶產量及生理特性油茶品質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干旱對油茶鮮果重、干籽、干仁有較大的影響,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油茶軟脂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5.2 結論
(1)干旱對油茶的產量及品質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油茶產量及品質有較好的提升。與清水對照組相比,不同的5種植物生長調節劑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產作用,在油茶高標準風采示范林(灌溉區)噴施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250倍稀釋液處理增產效果最為明顯,較CK增產65.25%、含油率較CK增加51.56%。油茶高標準風采示范林(干旱區)噴施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250倍稀釋液處理增產效果最為明顯,較CK增產60.01%、干旱區含油量CK增加47.32%,灌溉區含油量有明顯的提高。
(2)灌溉區的產量較干旱區的產量有所增加,灌溉區單果鮮重、單果干重、平均干籽重、平均干仁重較干旱區有顯著的差異。灌溉區的果重、干籽、果仁重量明顯大于干旱區。由此可見,干旱對油茶鮮果重、干籽、果仁有較大的影響,影響油茶含油量,導致產油量呈現下降的趨勢。而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干旱對油茶含油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曹林青.油茶對干旱脅迫的生理生態響應[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7.
[2] 黃從根.油茶低產林改造及其成效[J].現代農業科技,2014 (22):160-161.
[3] 彭嘉棟,蔣元華,廖玉芳,等.氣象因子對湖南油茶產量的影響及其產量模型構建[J].氣象與環境學報,2016,32(3):89-94.
[4] 丁俊.干旱及調控劑對油茶生長和產量的影響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22.
[5] 阮學瑞.施肥對紅花油茶生長與土壤養分的影響[J].湖北林業科技,2022,51(6):14-18.
[6] 吳建文,黃湘穎,黎貴卿,等.光和溫度對采后油茶果油脂轉化的影響[J].食品工業,2020,41(11):208-213.
[7] 王亞萍,費學謙,王開良,等.油茶果采后處理方式對油茶籽油品質的影響[J].中國油脂,2013,38(9):14-16.
[8] 陳永忠,王湘南,彭邵鋒,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油茶果實含油率的影響[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7(1):25-29.
[9] 陳永桀,吳立潮,陶玉姣,等.基于最小數據集的桂中地區油茶林土壤質量評價[J].綠色科技,2024,26(8):33-40.
[10] 曹瑞蘭,李知青,歐陽雯婷,等.油茶NAC基因鑒定及對干旱脅迫響應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21,43(6):1357-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