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西走廊位于我國甘肅省境內,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然環境較為干燥,年降水量較少,屬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氣候區。刺柏作為一種適應性強、耐旱耐寒的常綠喬木,在河西走廊進行種植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如生態保護作用、經濟價值等?;诖耍攀隽撕游髯呃却贪胤N植環境相關內容,論述了刺柏種植技術研究方法與實踐,并提出了刺柏蟲害的主要防治策略,旨在增強刺柏的種植效果,確保其在河西走廊的大規模種植。
關鍵詞:河西走廊;刺柏種植技術;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791.4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1–00-03
當前,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在積極尋找適合本地區生長的植物,用于恢復植被與綠化環境。在此背景下,位于我國西部的河西走廊地區作為一片極端干旱并且風沙侵蝕嚴重的地區,在植被恢復的困境中做出了一些改變——種植刺柏。嚴酷的自然環境中,種植刺柏是一項大膽的舉措,但也是治沙的有力工具。其因環境適應力較強,生長迅速,是河西走廊治沙的良好品種。但是,關于刺柏的種植技術及蟲害的防治措施并不被人們所熟知。因此,對刺柏的生長狀況、種植步驟及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研究,旨在使這一植物能夠改善河西走廊的環境,進一步增強治沙的效果。
1 河西走廊刺柏種植環境概述
1.1 河西走廊氣候條件分析
河西走廊位于中國西北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大陸性氣候特點顯著[1]。該地區年均氣溫為6~9 ℃,夏季高溫可達30 ℃以上,冬季低溫可降至-20 ℃以下;年降水量較少,多集中在秋季,年均降水量為50~200 mm,蒸發量遠高于降水量,達到1 500~2 000 mm,導致土壤干燥。該區域的降水量隨地勢變化趨勢顯著,山地降水量相對較多,平原地區降水較少。河西走廊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達到
2 800~3 200 h,光照條件優越,為刺柏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光能。充足的日照不僅能促進刺柏生長,還能增強其抗蟲害能力。該地區風力較強,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大風頻繁[2]。強風對刺柏的幼苗和成株均可能造成機械損傷,并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土壤條件方面,河西走廊土壤類型多樣,主要包括沙質土、壤土和黏土等。沙質土透氣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較差;壤土結構較為適中,適合刺柏生長;黏土雖然保水保肥能力強,但透氣性差。合理的土壤管理對刺柏的種植效果具有重要影響。
河西走廊的特殊氣候條件對刺柏種植提出了獨特的挑戰和要求。干旱少雨、溫差大、風沙大是該地區的主要氣候特點,這決定了刺柏在該地區種植時需要采取特殊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措施,以便應對干旱、低溫、大風等不利因素,從而確保刺柏健康生長和高效產出。
1.2 河西走廊刺柏的生長狀況
刺柏作為一種耐旱、耐寒、適應性強的樹種,在河西走廊展現出良好的生長勢頭。河西走廊的氣候條件為刺柏的生長提供了較為理想的環境。刺柏喜光耐陰,適宜在日照充足的環境下生長,而河西走廊位于高海拔地區,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能夠滿足刺柏對光照的需求。河西走廊干燥的氣候特點有效減少多種病害的發生,刺柏能夠在蟲害較少的環境中健康生長。
刺柏在河西走廊的生長狀況受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第一,土壤條件。刺柏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但更適宜在排水良好、土質疏松的環境中生長。河西走廊部分區域的土壤鹽堿化程度較高,這給刺柏的生長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通過使用土壤改良技術,如施加有機肥和進行合理灌溉,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結構,促進刺柏健康生長。
第二,水源條件。雖然刺柏具有一定的耐旱性,但在生長期內仍需適量的水分供應。河西走廊地區的水資源相對匱乏,合理的灌溉管理是確保刺柏正常生長的關鍵。滴灌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在刺柏種植中得以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還改善了刺柏的生長狀況。
第三,刺柏在河西走廊的生長還與當地的生態環境密切相關。作為一種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刺柏在防治土地沙化和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河西走廊的防護林體系中,刺柏的引種和種植有效地提高了區域生態環境的穩定性,改善了土壤結構和微氣候條件,促進了其他植被的生長。
河西走廊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為刺柏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通過科學的栽培管理和合理的技術措施,刺柏在河西走廊展現出良好的生長狀況,為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經濟效益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
1.3 河西走廊刺柏種植現狀和發展前景
近年來,當地政府和農民逐漸認識到刺柏在生態保護和經濟收益方面的雙重價值,刺柏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當前,河西走廊的刺柏種植主要集中在綠化工程和林業項目中,發揮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種植技術的改良和蟲害防治措施的完善,有望使刺柏的產量和品質進一步提升。未來,隨著生態保護政策的推進和市場需求的增加,河西走廊刺柏種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為區域經濟和生態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
2 刺柏種植技術研究方法與實踐
2.1 刺柏種植選址技術
優良的種植選址是確保刺柏在河西走廊地區健康生長和高產的重要環節。河西走廊地區獨特的氣候條件,包括干燥的空氣、較大的晝夜溫差和有限的降水量,對刺柏的種植選址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為確保刺柏在這一地區的良好生長,選址時需考慮以下4個方面。
第一,土壤條件。刺柏適宜在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或壤土中生長。土壤的pH值應在6.0~7.5,以保證刺柏根系的健康發育和養分的有效吸收。選址時應避免選在鹽堿地和重黏土區域,防止刺柏根系呼吸困難和養分吸收障礙。
第二,光照條件。刺柏是喜光樹種,充足的光照對其光合作用和生長發育至關重要。選址時應選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確保每天至少有6 h的直射陽光。選址區域應避免過度遮陰,防止因光照不足導致刺柏生長不良和病害滋生。
第三,水源條件。雖然刺柏耐旱,但適當的水源條件仍然重要。選址時應靠近穩定的水源,以便灌溉管理。在干旱季節,及時的灌溉可以確保刺柏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在刺柏幼苗階段,需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
第四,地形條件。選擇地勢平坦或略有坡度的區域種植刺柏,有助于排水和防止水土流失。避免選在低洼地和容易積水的區域,以降低蟲害發生和根系腐爛的風險。選址區域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但應避免在風口或過于封閉的地方種植,防止極端氣候條件對刺柏生長造成不良影響。
通過綜合考慮以上條件,可以選擇出適宜的刺柏種植地點,為刺柏的健康生長和高產奠定基礎。這些選址技術不僅能夠提高刺柏的成活率和加快生長速度,還能有效預防蟲害,提高整體種植效益。
2.2 刺柏育苗嫁接定植和修剪技術
刺柏的育苗技術主要包括種子的采集和處理、育苗的具體步驟。刺柏種子應在秋季采集,經過清洗、晾干和層積處理后再進行播種[3]。層積處理需要將種子置于濕沙中,在低溫環境下存放2~3個月,以打破種子的休眠狀態。育苗土壤宜選擇疏松、透氣性好的砂壤土,播種深度控制在1~2 cm。播種后需保持土壤濕潤,溫度控制在15~20 ℃,以促進種子發芽。
嫁接技術是提高刺柏繁殖效率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嫁接方法有枝接和芽接。枝接通常在春季進行,選取健壯的刺柏枝條作為接穗,切成斜面后插入砧木切口,并用嫁接膠帶固定。芽接則在夏季進行,選擇發育良好的芽,切成帶木質部的小塊后嵌入砧木,并包扎固定。嫁接后應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促進接口處愈合。
定植技術涉及選址、土壤準備及移栽。刺柏喜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環境,因此宜選在背風向陽處種植。移栽前需進行土壤改良,加入腐熟的有機肥,以提高土壤肥力。移栽時應保持刺柏根系完整,種植深度以根頸與地面平齊為宜。移栽后需充分灌水,并在植株周圍覆蓋地膜,保溫保濕。此外,由于河西走廊春季季風大,栽植時為了提高成活率,在植株周圍搭建風障,如使用稻草繩或塑料布圍繞,減少寒風對植株的直接侵襲。
修剪技術對刺柏的形態保持和健康生長至關重要。修剪時間一般選在春季萌芽前。修剪方法包括短截、疏枝和回縮。短截是指剪除部分枝條,以促進分枝和枝條粗壯生長。疏枝則是去除過密、交叉和蟲害枝,改善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條件?;乜s則是短剪老枝條,促進新枝條的萌發。修剪后需及時涂抹傷口保護劑,防止病菌侵入。
2.3 刺柏冬季管理技術
刺柏的冬季管理至關重要,會直接影響其生長和產量。河西走廊冬季氣候較為寒冷,刺柏的冬季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溫、防凍、蟲害防治和合理修剪四個方面。
在保溫措施方面,在冬季來臨前應進行地表覆蓋,可選用稻草、樹葉等材料覆蓋刺柏,厚度保持在
10 cm左右,以防土壤凍結,增強土壤保濕性。在防凍措施方面,應在寒潮來臨前適時澆足封凍水,保持土壤濕潤,增加地溫。還可以在嚴寒期間適量噴施防凍劑,增強刺柏的抗凍能力。在蟲害防治方面,冬季是刺柏蟲害的休眠期,應抓住這一時機進行徹底的清園工作,及時清除病葉、病枝和枯草,減少病蟲源。必要時,可在冬季前后噴灑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進行預防性消毒處理。在合理修剪方面,冬季以輕剪為主,去除病蟲枝、干枯枝和過密枝,改善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植株健康生長。
通過結合以上措施,可有效保障刺柏安全度過河西走廊的冬季,為來年春季的生長打下堅實基礎。
3 刺柏蟲害的防治
3.1 刺柏主要蟲害的識別
河西走廊刺柏生長過程中會面臨多種蟲害的威脅,主要包括刺柏葉食蟲、刺柏金龜子和刺柏蛾等。這些蟲害不但直接影響刺柏的正常生長,還可能嚴重感染植株并致其死亡,給種植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識別刺柏的主要蟲害顯得尤為重要。
刺柏葉食蟲是一類專門以刺柏葉片為食的害蟲,其種類多樣但危害方式相似。這些害蟲集中在刺柏的葉片上,啃食葉肉,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進而削弱植株的長勢。如果不及時進行防治,可能會導致大面積葉片枯黃,甚至整株衰亡。
刺柏金龜子也是河西走廊地區刺柏種植中的常見害蟲,其成蟲和幼蟲均對刺柏具有較強的危害作用。成蟲一般啃食葉片,幼蟲則會破壞根系,大大降低植株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刺柏金龜子的成蟲在春季的活動最為頻繁,此時要加強監測和防控。
刺柏蛾是一種直接影響刺柏生長的害蟲,幼蟲期對刺柏的危害尤為嚴重。幼蟲常常鉆入枝干內部,蛀食木質部,破壞植株的輸導組織,從而阻礙水分和養分的正常輸送。受害嚴重時,植株可能會出現枯枝現象,甚至整株死亡。刺柏蛾的防治難度較大,需要結合多種方法進行綜合治理。
此外,在種植的過程中,刺柏還容易受到大蚜蟲、雙條杉天牛及毛蟲等的侵害。這些蟲害的潛在威脅還可能通過傳播媒介進行擴散,導致蟲害在區域內迅速蔓延。
3.2 刺柏蟲害的防治方法及實施步驟
刺柏的蟲害防治方法包括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及農業防治等手段,綜合運用這些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刺柏的蟲害發生,提高刺柏的生長質量和產量。
化學防治是刺柏蟲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刺柏葉食害蟲,可以使用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如氯氰菊酯,噴灑時應選擇晴朗無風天氣,確保藥效得以充分發揮。對于刺柏金龜子,可選用滅幼脲類藥劑,如毒死蜱,結合樹干涂藥和根部施藥的方法,有效控制金龜子幼蟲和成蟲的危害。對于刺柏蛾,則可使用甲維鹽類藥劑,如甲維·毒死蜱,進行樹冠噴灑,阻斷蛾類的生長發育周期,減少其繁殖數量。
生物防治作為環境友好型方法,逐漸受到重視。針對刺柏葉食蟲,可以引入天敵昆蟲,如瓢蟲,控制其數量。在刺柏金龜子的防治中,釋放捕食性天敵,如金龜子食蚜蠅,可以減小金龜子蟲口密度。對于刺柏蛾的防治,可以釋放赤眼蜂,寄生刺柏蛾的卵,從源頭上減少刺柏蛾的數量。生物制劑如蘇云金芽孢桿菌(Bt)對刺柏蛾的防治效果顯著,適合在蟲害發生初期使用。
農業防治方法在刺柏蟲害防治中起到了基礎性作用。通過合理密植,避免刺柏間過于密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可降低蟲害發生概率。及時清除枯枝落葉和病蟲枝條,控制病蟲源。同時,進行輪作和間作,避免蟲害的累積和蔓延。加強水肥管理,提高刺柏的抗病蟲能力。
3.3 蟲害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效果評估
在河西走廊刺柏蟲害防治中,化學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應用廣泛。通過多年的實踐與實驗數據分析,化學防治在快速有效地控制蟲害方面表現突出。常用的化藥劑如殺蟲劑、殺菌劑對刺柏葉食蟲、刺柏金龜子等具有高效抑制作用,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害蟲產生藥劑抗性、環境污染等問題出現。生物防治方面,通過釋放天敵昆蟲、使用微生物制劑等方式,不僅能有效減少刺柏蛾、大蚜蟲、雙條杉天牛及毛蟲等害蟲的數量,還能避免化學藥劑帶來的生態影響及耐藥性問題。實驗結果顯示,生物防治法在長期使用上具有顯著優勢,有助于提高刺柏的整體健康水平。
4 結束語
本研究結合河西走廊特有的氣候條件,深入探討了刺柏的種植技術及蟲害防治措施。通過系統研究刺柏的選址、育苗、嫁接、定植、修剪及冬季管理等關鍵環節,有助于完善刺柏種植方法,使其適應當地氣候條件。此外,通過對刺柏主要蟲害如刺柏葉食蟲、刺柏金龜子、刺柏蛾等進行識別與分析,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包括早期發現、預防和治療,并結合化學防治方法與生物防治方法,能夠顯著降低蟲害的發生率。未,可進一步優化種植技術,探索更環保的蟲害防治方法,促進刺柏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雷.茄子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自然科學,2020(12):64.
[2] 姜紅霞.河西走廊洋蔥種植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2 (22):42-45.
[3] 鄭天翔,馬金,雷鑫,等.河西走廊玉米制種田病蟲害安全防治技術規程[J].中國種業,2022(10):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