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城市亞健康人口的增多,自然療愈、森林康養等產業發展加速,中草藥植物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兼具藥用價值與觀賞價值于一體的自然資源,中草藥植物在森林康養景觀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中草藥植物與森林康養景觀的結合也越發重要。基于此,闡述了中草藥植物在森林康養景觀中的應用價值、原則及方式,并探討了中草藥植物在森林康養景觀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中草藥植物;森林康養;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S56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1–00-03
隨著工作壓力不斷增大和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大多數人長期居于室內并處于精神高壓狀態,亞健康人口隨之增加。在此背景下,森林康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而森林康養以“養”為要,以“康”為宿,介入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以回歸自然的方式進行養生活動[1]。近年來,中醫藥文化與森林康養的結合被證實為有效的綜合康復手段,由此,林下中草藥植物在森林康養景觀中的應用也引起了重視。許多中草藥植物經過合理的組合搭配,形成高低錯落的植物群落,在發揮藥用價值的同時,既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又能促進中醫藥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是極具特色的造景好材料。唐宋時期,眾多文人雅士在私家花園建造了藥房,種植各種中草藥植物,如杜甫草堂、獨樂園中的藥圃等,這些文人以種植中草藥植物、耕耘藥圃調養身心,同時起到了預防疾病的作用。隨后,不斷有人更深入地研究中草藥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將中草藥植物適宜地融入森林康養景觀是景觀規劃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在此視角下,闡述了中草藥植物運用于森林康養景觀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并梳理了北京山區野生中草藥在森林康養景觀中的應用情況。
1 基本情況
北京地處華北平原,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光照條件較好,降水量充沛。而北京山區降水量更為充沛,為林下中草藥植物的生長條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實際調研勘測發現,北京山區擁有豐富的中草藥植物資源,如金銀花、黃精、野山楂、桔梗等,這些植物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是山區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根據藥用價值,對北京山區代表性中草藥植物進行分類介紹(表1)。
2 中草藥植物在森林康養景觀中的應用價值
2.1 生態價值
森林康養景觀中的林下中草藥植物有助于減少水土流失,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與抗逆性,維持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平衡,同時也可以起到凈化空氣、涵養水源、改善森林氣候環境等作用[2]。例如,一些常見中草藥植物黃芪、柴胡等的根系發達,能夠穩固土壤,在北京山區和森林地帶,這些植物對保持水土,防止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具有重要意義;中草藥植物薄荷、金銀花等具有較強的空氣凈化能力,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并釋放氧氣,從而提高空氣質量,調節人體機能、優化體質及維持健康。
2.2 健康價值
2.2.1 生理健康
中草藥植物具有藥用價值,可以通過呼吸、接觸等方式對人體產生積極作用。在森林康養時,游客可以接觸到中草藥植物,從而享受自然療法的益處,同時森林環境能夠降低皮質醇濃度、血壓等,調節人體機能,增強免疫力。例如,北京常見的中草藥植物如黃芩、黃柏等可釋放植物精氣,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夠抑制細菌、病毒的生長,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金銀花、連翹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將其制作成中草藥茶飲等具有排除熱毒的作用,預防和治療熱性疾病,如感冒、咳嗽等[3]。
2.2.2 心理健康
在森林康養景觀中合理的種植和利用中草藥植物,可以策劃出多種有助于調節情緒的養生體驗活動,如瑜伽、芳香冥想、森林草藥浴等,這些活動有助于游客改善亞健康狀態,釋放壓力、舒緩情緒、調節心血管功能、增強自身免疫力,從而促進身心健康。我國許多運營的森林康養基地種植了豐富的中草藥植物,如艾葉、薄荷等,這些植物散發出的香氣能夠舒緩神經,減輕壓力,提高游客的睡眠質量,從而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健康。
2.3 社會和經濟價值
2.3.1 教育科普價值
通過合理的應用中草藥植物,森林康養景觀還具有教育和科普價值,以及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價值。兩者結合能夠激發游客對自然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北京的一些森林公園、康養基地經常開展以中草藥植物為核心的宣傳科普活動,通過參觀、科普、互動體驗等方式,游客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草藥植物的生長習性、藥用價值及保健功能,從而增強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和熟悉度;通過參與中草藥植物的采摘、衍生產品的制作等體驗活動,游客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自然環境帶來的療愈,以及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必要性。這些活動為游客帶來積極的情緒價值,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4]。
2.3.2 經濟發展價值
中草藥植物的合理融入,可以豐富旅游體驗的內容,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結合中草藥植物的特色,可以開發出多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康養旅游產品,如中草藥養生餐、養生茶、養生保健品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這些產品不僅能夠提升旅游品質,還能增加游客的滿意度并吸引更多游客。同時,北京山區可以與中草藥種植、加工等企業合作,共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3 中草藥植物在森林康養景觀中的應用原則
3.1 生態性原則
從森林康養的視角出發,在景觀設計中適宜地融入中草藥植物,需要考慮其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和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性,選取具有積極影響,能夠增強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的中草藥植物,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嚴格遵循林下中草藥植物的生長習性,因地制宜[5]。同時,在種植過程中,應避免破壞原有植被和現存野生中草藥植物,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態失衡。在選擇中草藥植物品種時,避免引入外來物種,以免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在應用中草藥植物時,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布局促進中草藥植物與森林生態資源的和諧共生。例如,在設置中草藥植物科普區、主題漫步道等區域時,將中草藥植物與景觀設計元素充分結合起來,形成獨具特色的森林康養景觀。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中草藥植物資源,杜絕過度開采或培育,確保其在森林康養景觀中的可持續應用,形成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
3.2 文化性原則
在森林康養景觀設計中融入中草藥植物的相關內容,不僅可以向游客展示中醫藥文化的獨特之處,還可以擴大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范圍和受眾群體,更好地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創新發展。將中草藥植物應用于景觀設計,可以為游客提供視覺和文化體驗,在游覽的過程中無形間了解其文化內涵。同時,還可以與當地的人文資源相結合,從歷史遺跡、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等方面入手,使其更具當地文化特色。這種將自然景觀與人文特色相結合的策略,可以確保設計整體文化屬性的同時,更好地服務于游客。此外,社會對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中醫藥文化在人們心中占據重要地位,開發以中醫藥文化為特色的康養產品和服務,如藥膳、保健品、保健按摩等,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可以打造出具有符合市場需求且極具競爭力的森林康養品牌,從而推動中醫藥文化與森林康養產業的融合發展。
3.3 功能性原則
中草藥植物因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在森林康養景觀中發揮著重要的康體保健作用。一些中草藥植物能夠釋放對人體有益的化學物質,例如松柏類植物釋放的萜烯類物質,可對人體產生保健的功效。例如,北京常見的丁香、菊花等中草藥植物具有芳香療愈的作用,能夠散發花香或特殊氣味,不同氣味會產生不同的功效;一些植物具有一定的外療作用,其樹干、根、莖、葉等部位分別產生和分泌多種不同功效的揮發物質,殺滅各種細菌、增強人體器官的生化功能。同時,中草藥植物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還具有很高的觀賞性。部分中草藥植物形態優美,色彩豐富,能夠為森林康養增添獨特的美感。利用中草藥植物不同的功能性特征開展多種康養活動,如藥膳制作、藥浴體驗、養生講座等,可以使游客在感受到中草藥植物帶來的康養效果。
4 中草藥植物在森林康養景觀中的具體應用
4.1 貴州黃果樹旅游區
貴州安順黃果樹旅游區位于貴州省西南部,該地區擁有黃果樹大瀑布。旅游區建設了觀瀑園苗醫藥森林康養基地,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中醫藥文化資源,開展森林康養活動,主要發展林下中草藥材種植約66.67 hm2,通過苗醫藥森林垂釣、森林徒步體驗,搭配藥膳養生、特色民宿等,為人們提供獨具特色的康養體驗。項目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超高的負氧離子自然資源優勢,建設了游客接待中心、中醫理療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康養設施,為游客提供森林漫步體驗、藥膳養生、中醫理療等康養服務,是一個集林下經濟、森林康養、旅游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項目,具有獨特的生態環保、產業融合、文化傳承和科普教育等特點。
4.2 廣東馬騮山南藥森林公園
廣東馬騮山南藥森林公園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國醫小鎮內,是一個以弘揚中醫藥歷史文化為主題,集旅游、資源培育、科研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主要以保護北回歸線上的森林資源和中草藥植物資源為核心思想,以宣傳中醫藥文化、提供森林康養服務為目的。公園內設置了中醫藥歷史文化浮雕景觀長廊、國醫園、百草園、中藥炮制體驗館等景觀,按照中草藥植物的不同藥用特性分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中草藥植物進行展示,同時開發了一系列中草藥園林盆栽,開設中藥材識別、養生香囊制作、中草藥標本制作等體驗課程,利用森林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和文化資源,結合現代醫學、中醫藥文化、中醫養生理論,開展健康保養、康復調理、康健養老等服務。
5 中草藥植物在森林康養景觀中的發展趨勢
5.1 加強野生中草藥保護
在采集和種植這些中草藥植物時,相關人員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北京山區的氣候條件和植物生長的特性及資源條件,選擇適宜的林下中草藥植物種類進行種植,根據科學的培育技術與管理手段,使中草藥植物在森林康養基地中能夠穩定生長和打造出具有美學觀賞性的景觀群落。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場地野生中草藥植物的保護,充分了解其分布數量、特性等基本情況,為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對于一些被列入國家和省重點保護對象的野生中草藥植物,設置標識牌,警醒游客不要隨意采摘,防范過度開發和利用野生中草藥資源,為中草藥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6]。
5.2 打造差異化景觀
中草藥植物在森林康養景觀中的應用,不僅豐富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還通過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及文化,可創新森林康養景觀,從而打造差異化景觀。在植物配置上,選取具有藥用和觀賞價值的中草藥植物,在文化意象上融入中醫養生理論,根據中醫五行理論進行分類,設置獨具特色的景觀節點,如中草藥科普展示、藥膳藥浴等,提供養生指導論壇與互動體驗性項目,突出北京當地特色,結合山區周邊鄉鎮民俗,發展多層次、多種類的康養業態,通過差異化項目吸引游客,使游客能夠直觀感受融合了中醫藥文化的森林康養基地的特色。
5.3 推動傳統文化發展
中草藥植物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價值,每種中草藥植物都具有獨特的功能,與中醫藥文化的發展緊密相連。在森林康養景觀設計中,通過展示與科普中草藥植物,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能夠深刻地了解中醫藥文化的發展歷程和歷史淵源。中草藥養生體驗、藥膳美食、藥飲等,讓游客在森林康養的同時,也能體驗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這種結合不僅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還推動了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創新。
6 結束語
在森林康養景觀中,中草藥植物的應用需要遵循生態性、文化性、功能性兼具的原則,在保證森林康養功能的前提下,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對游客的需求,實現人與自然的融合,在森林康養基地中設立標識導視,引導流線,科普中草藥植物,普及中醫藥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野生中草藥植物保護,突出中草藥植物在森林康養景觀中的重要價值,使具有觀賞性和藥用性的中草藥植物在森林康養景觀設計中得到普及,發揮中草藥植物資源真正的價值,同時推動生態、社會、經濟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立軍.森林康養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23.
[2] 王向榮.風景園林:連接人類健康與自然健康之間的紐帶[J].中國園林,2020,36(7):2-3.
[3] 宋玉林,李浩,陳婉穎.馬騮山南藥森林公園的森林康養基地中醫人文景觀構建[J].廣東園林,2023,45(5):12-17.
[4] 曹建歡.風景園林綠化中草藥植物的運用[J].現代園藝, 2022,45(19):125-127.
[5] 戴琦.中醫藥文化在森林康養中的應用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0.
[6] 周帥華.中草藥植物在園林景觀的運用[J].住宅與房地產, 2017(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