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滑坡位于山南地區,綜合運用地質調查、工程鉆探和室內試驗等方法,詳細探討了滑坡的變形機理、顯著特征及影響因素。降雨是主要的誘發因素。在天然狀態下,滑坡基本保持穩定,但在暴雨和地震等極端條件下,其穩定性顯著降低,存在明顯的不穩定或欠穩定狀態。滑坡前緣和中部的人工切坡行為進一步增加了滑坡的風險。針對研究場地滑坡的特點和穩定性狀況,提出了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以顯著降低滑坡風險,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研究成果也為類似地區的滑坡防治工作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穩定性評價;穩定性分析;滑坡
中圖分類號:P642.2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1–00-03
根據西藏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數據庫,截至2020年年底,全區共發現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點達4 717處。其中滑坡占據顯著地位,總數達2 388處,主要分布于藏南、藏東地區[1]。這些地質災害對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研究的滑坡位于山南地區,其穩定性和變形機理對災害預防和治理具有重要意義[2]。
1 滑坡工程地質特征
1.1 滑坡基本特征
在地貌學中,滑坡是在重力的影響下,大量巖石、碎屑或泥土沿著斜坡向下移動[3]。研究場地滑坡的邊界判斷主要依據變形特征、地形地貌特征和巖土體特征[4]。經現場調查,研究場地滑坡主要為1個中型滑坡,滑坡整體平面形態為“舌”形,滑坡分布區平均長167.5 m,平均寬194 m,總面積為32 495 m2,平均厚度約9.6 m,滑體體積為311 952 m2,為中型土質滑坡。滑坡分布在高程3 054.74~3 173.47 m,相對高差為118.73 m,平面形態呈不規則扇形,地形上總體呈東北高西南低,滑坡坡向214°,滑坡整體坡度34°~47°[5]。研究場地滑坡整體目前沒有明顯的滑坡特征,僅在前緣道路內側邊坡,在雨季,常有局部滑塌現象。通過綜合分析勘探成果資料可知,邊坡頂部往坡頂37~
48 m為基覆界面的地質界線,覆蓋層以含碎石粉砂為主,基巖為強風化—中風化花崗片麻巖,覆蓋層層厚分布呈由高向低逐漸變厚,在道路外側30~40 m處達最大深度,最大深度20~25 m。根據現場物探成果,結合實際情況,將滑坡后緣定為基巖和覆蓋層交界處的陡緩交界處,側緣邊界定為研究場地段道路起止點邊坡附近的地形起伏界線,后緣滑面沿基覆界面滑動,到前緣邊坡處采用圓弧滑動法搜索局部滑面至道路內側剪出,剪出口為道路內側的邊坡坡底,邊坡高度5.8~28.7 m,將研究場地滑面定為滑面1(圖1)。根據物探成果,道路外側30~40 m處覆蓋層厚度最深可達約25 m,基覆界面坡度26°~50°,將整個覆蓋層的基覆界面定為滑面2(圖2)。同時,由于滑坡堆積體逐漸下滑,然后形成天然休止角后基本穩定,但隨著滑坡后部堆積體增加,可能重新滑動并形成新的穩定坡面。
1.2 形成機制分析
研究場地滑坡體巖性主要為殘坡積含碎石粉砂,局部含塊石,且大面積被灌木、喬木覆蓋。雜色,稍濕,松散—稍密,碎石、塊石呈棱角狀,塊石粒徑20~60 cm,最大粒徑約為180 cm,碎石粒徑為2~20 cm,塊石含量占5%~10%,碎石含量占25%~30%,粉砂含量約占55%,
其余為角礫和粉黏粒。碎塊石母巖成分主要為花崗片麻巖。同時,由于滑坡堆積體逐漸下滑,然后形成天然休止角后基本穩定,但隨著滑坡后部堆積體增加,可能重新滑動并形成新的穩定坡面。據調查,研究場地滑坡整體為第四系松散層滑坡,滑坡具有的失穩條件主要有巖性條件和地形條件。
1.2.1 巖性條件
根據勘察成果,坡體上主要巖性是含碎石粉砂,土體力學性質差,透水性較好。根據電阻率剖面物探勘查,電阻率整體呈現出淺部相對較低,深部電阻率相對較高的分布態勢。物探勘查表明,電阻率整體呈現出明顯的梯度變化,深度在5~25 m的覆蓋層,在道路下方的覆蓋層最深,兩側深度依次呈現出遞減的趨勢。
1.2.2 地形條件
研究場地滑坡體部分前緣及道路下方切坡出現臨空面,后緣地形陡峻,后期公路和人工切坡使得土體的應力發生變化,使得原本穩定的土體高度臨空,為斜坡的失穩創造了良好的地形條件。
1.3 影響因素分析
據調查分析,研究場地滑坡變形機制為牽引式,其形成和發展變化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主要影響因素包括降雨、斜坡土體物質組成和結構特征、地形地貌條件、地下水條件及人類工程活動等。
1.3.1 降雨
研究場地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印度洋暖濕氣流帶來了豐富的降雨量,但降雨分布不均,多急雨、暴雨,是研究場地滑坡的主要誘發因素。研究場地降雨多集中在5—10月,其間多有強度較大的暴雨,該時段是滑坡發生變形滑動的易發時間段。大量降雨的入滲,增加了土體自重,降低了結構面土體的力學性能,尤其是抗剪強度,使得滑坡前緣滑塌,進而影響整個滑體的穩定性,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產生滑移變形。
1.3.2 巖土體物質組成
鉆探揭露,研究場地滑坡體上表層物質主要為含碎石粉砂,具有結構松散,孔隙度大,土體顆粒大小極不均勻等特點,這為降雨在坡體內徑流提供了條件。
1.3.3 地震
研究場地位于兩活動構造帶中間。據不完全統計,當雄—羊八井—尼木地震活動帶,1921—1976年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25次,其中6級以上地震8次,最大震級8.0。據震中記載和儀器監測,研究場地內有感地震震級為4.7級,烈度小于Ⅵ度元震破壞記錄。
2 滑坡穩定性評價
2.1 參數的獲取方法
(1)野外試驗:此次勘查只進行了滑體土的野外大重度試驗,對上部滑體土進行了大重度試驗,獲取了滑體土的重度;
(2)室內試驗:根據采取滑帶土,進行室內試驗獲取物理力學參數;
(3)經驗參數:通過查詢各種手冊和規范建議值、參考值,適當取值;
(4)反演計算:參數反演根據滑坡體的穩定狀態進行,根據宏觀判斷土質滑坡剖面處于臨界穩定狀態,因此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剖面進行參數反演。根據《GB/T 32864—201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13.3.1公式進行參數反演[6]。
c=
φ=arctan(1)
式(1)中,Wi為第i條塊重量(單位為kN/m);αi為第i塊滑體滑面傾角(單位為°);C為滑體粘聚力;L為滑體滑面長度(單位為m)。
2.2 參數取值
通過滑體穩定性的宏觀判斷,獲得安全系數,再通過反演計算獲得土體抗剪強度指標。滑坡為一個中型滑坡,其滑帶土為含碎石粉砂,依據不同的方法獲得c、φ,然后綜合取值(表1),進行穩定性驗算和推力計算。
研究場地滑坡土體為殘坡積土體。道路上方的坡體受公路邊坡切割,前緣剪出口明顯,為圓弧形滑動。根據滑坡形態和變形發育痕跡,對研究場地滑坡進行穩定性計算。代表剖面的計算模型見表2。
2.3 穩定性計算成果及評價
滑坡穩定性評價是滑坡工程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7]。
據《GB/T 32864—201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滑坡在現狀情況下的抗滑穩定安全系數取1.10,在10年一遇連續暴雨及加地震情況下的抗滑穩定安全系數取1.05。以穩定性系數Fs為基礎,開展滑坡穩定性狀態劃分。若Fs屬<0時,滑坡處于不穩定狀態;若Fs屬[0,1.05)時,滑坡處于欠穩定狀態;若Fs屬[0.1,1.05)時,滑坡處于基本穩定狀態;若Fs屬≥1.15時,滑坡處于穩定狀態。
由滑坡穩定性分析計算成果表3和表4可知,滑坡天然狀態下穩定性相對較好,未見變形發展跡象,而暴雨和地震狀態下,尤其是持續性強降雨期間,公路以上滑坡(滑面1)變形跡象明顯,主要表現為滑坡前緣局部垮塌。因此,判定滑坡在暴雨和地震工況下穩定性差;整體滑坡(滑面2)東部和中部各種工況下穩定性均較好,僅西部在暴雨和地震工況下不穩定,因此設計時需考慮西側道路外側支擋[8]。
3 結束語
當前,滑坡災害防治成為工程建設的關鍵問題。針對研究場地滑坡的特點和穩定性狀況,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山體滑坡是自然發生或人為引起的最重要的環境危害之一,具有大規模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采用抗滑樁板墻、格構和排水溝工程進行綜合防治,可以有效提升滑坡的穩定性,減少滑坡風險,保障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據勘查,滑坡的變形跡象表現在前緣多處滑塌。坡體由第四系殘坡積含碎石粉砂組成;根據滑坡縱向勘探線,對滑坡進行穩定性分析計算。對滑坡體各剖面線各滑面的穩定性進行了驗算,分別計算了天然工況、暴雨工況和地震工況3種情況,并得出滑坡天然狀態下穩定性相對較好,未見變形發展跡象,而暴雨和地震狀態下,尤其是持續性強降雨期間,公路以上滑坡(滑面1)變形跡象明顯,主要表現為滑坡前緣局部垮塌。
參考文獻
[1] 吳森,張文,劉民生.西藏地區崩塌滑坡影響因子敏感性分析[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23,34(3):109-117.
[2] 李楊.某工程滑坡勘察及穩定性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4(4):192-195.
[3] 李小根,盛濟銘,王靜,等.基于雙折減系數法與極限平衡法的順層滑坡穩定性分析[J/OL].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45(6):81-88.
[4] 吳奇靖,張永生.貴州某堆積層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機理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24,24(3):155-157.
[5] 孫興來,沈偉,李紀恒,等.高速黃土滑坡前緣沖擠效應顆粒流模擬[J/OL].工程地質學報,1-10[2024-04-14].https://doi.org/10.13544/j.cnki.jeg.2023-0416.
[6] 楊濤,黃國東,謝江偉,等.滑坡穩定性分析的點安全系數計算方法[J/OL].工程地質學報,1-10[2024-06-14].https://doi.org/10.13544/j.cnki.jeg.2023-0329.
[7] 劉曉朋.公路隧道進口滑坡分析與治理方案比選[J].鐵道勘察,2024,50(3):103-108,121.
[8] 陳光明,陳世壯,遲福東,等.水庫近壩高位滑坡滑帶抗剪強度參數綜合確定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4,46(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