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紫王葡萄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農業發展的主要產業。對此,根據長順縣紫王葡萄生育期氣候適宜性指標、氣象災害指標,長順縣氣象資料,分析長順縣影響紫王葡萄的干旱、高溫、連陰雨、暴雨等氣象災害,并采用ArcGIS軟件空間分析平臺,完成對長順縣紫王葡萄氣象災害風險等級區劃。
關鍵詞:紫王葡萄;氣象災害;連陰雨;干旱
中圖分類號:P42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1–0-03
紫王葡萄是針對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氣候、地理條件培育引進的特有品種,注冊有國家商標。紫王葡萄品質優、抗旱耐澇、耐貯運、經濟效益較好,在長順縣發展迅速。截至2023年,長順縣葡萄果園面積約2 173.33 m2,投產果園面積1 600 m2,成為長順縣農業發展的主要產業。為踐行落實好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通過分析長順縣影響紫王葡萄的氣象災害,完成長順縣紫王葡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為長順縣紫王葡萄氣象災害防御提供依據,以期更好地開展紫王葡萄產業農業氣象服務。
1 資料收集
氣象資料:選取長順縣2010—2023年的區域站降水、氣溫數據。
地形資料:DEM數字高程數據來源地理空間數據云,長順行政邊界矢量圖來源高德開放平臺。
2 研究方法
查詢文獻資料,整理出長順縣紫王葡萄生育期氣候適宜性指標和氣象災害指標,并劃分災害等級。通過對長順縣2010—2023年區域站氣象災害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ArcGIS軟件空間分析平臺克里金空間插值統計方法,提升氣象災害數據精細化程度,完成長順縣轄區紫王葡萄氣象災害風險等級區劃。
3 研究內容
3.1 長順縣紫王葡萄各生育期氣候適宜性指標
長順縣紫王葡萄生長期主要集中在4月上旬至9月下旬,適宜紫王葡萄正常生長發育的溫度范圍一般為15~33 ℃,最適宜生長發育溫度為18~28 ℃,年有效積溫為2 500~3 700 ℃,生育期所需降水量為1 000 mm左右[1]。長順縣紫王葡萄生育期氣候適宜性指標具體見表1。
3.2 長順縣紫王葡萄氣象災害指標、氣象災害等級劃分
長順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雨熱同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在長順縣紫王葡萄生長期,主要有暴雨、連陰雨、干旱、冰雹、高溫等氣象災害。在氣象數據統計中,無鄉鎮冰雹統計詳細記錄,故主要對暴雨、連陰雨、干旱、高溫等4種氣象災害區劃進行分析。
3.2.1 干旱氣象災害
干旱氣象災害對紫王葡萄整個生長期均有影響。葡萄葉片在蒸騰作用中需要消耗較大的水分,水分能有效降低樹體溫度,提高水、肥的吸收速率,水溶解體內營養物質后會向各個器官輸送,若出現干旱,葉面光合作用下降,增加老葉黃化和脫落速率,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干旱通常以降水距平率衡量,紫王葡萄生長期所需降水量為1 000 mm左右,取降水量1 000 mm為紫王葡萄生長期指標值,等級按照降水距平指標值劃分。
3.2.2 連陰雨氣象災害
連陰雨也會對紫王葡萄整個生長期產生負面影響[2]。新梢生長期連陰雨會導致新梢生長滯后,影響葡萄根系活力和植株正常生長;開花坐果期連陰雨則影響葡萄授粉受精,降低坐果率,果穗易出現大小粒;果實膨大期和成熟期連陰雨,則葡萄容易出現爛果、落果或裂果現象,降低品質和耐貯性;連陰雨天還極易造成葡萄病害發生,葡萄品質下降,產量減少[3]。
在葡萄研究中,通常將連續降雨日數≥5 d、日降水量>0.1 mm認定為一個連陰雨過程,達到連陰雨災害指標,等級按照連陰雨天數劃分。
3.2.3 高溫氣象災害
高溫對紫王葡萄的萌芽期、開花坐果期、果實膨大期和漿果成熟期產生不利影響。萌芽期高溫會造成萌芽過快,不能保證花序繼續良好分化,影響花序各器官分化質量,進而影響開花坐果及后期產量;開花坐果期高溫會導致開花早,花期及授粉時間短,授粉不勻,不利于坐果,易出現大小粒現象,影響產量和品質;果實膨大期高溫會導致果實失水較快,葡萄葉片枯黃脫落,或枝梢葉片局部呈灼傷焦斑,提高果實脫落率,影響果實膨大;漿果成熟期高溫會導致葡萄成熟過快,引發果實裂縫,使果實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影響果實的口感和風味[4]。氣象學上將日最高氣溫≥35 ℃時的天氣稱為高溫,等級按照日最高氣溫劃分。
3.2.4 暴雨氣象災害
暴雨洪澇容易造成葡萄園出現澇災積水,使葡萄根系嚴重缺氧死亡,土壤內的有機物在缺氧狀態下釋放硫化氫、甲烷等有毒氣體,毒害根系,造成葡萄果粒糖度降低、酸度升高、著色不良、裂果等現象,葡萄品質降低,同時暴雨洪澇也會造成葡萄架倒塌。將日降水量>50 mm則作為紫王葡萄災害指標[5-6]。等級按日降水量進行劃分。
長順縣紫王葡萄氣象災害指標、長順縣紫王葡萄氣象災害等級劃分分別見表2、3。
3.3 長順縣紫王葡萄各氣象災害等級區劃分析
3.3.1 干旱氣象災害
長順縣2010—2023年4—9月降水量平均值為835.4~1 076.8 mm,均未達到干旱災害指標,能滿足紫王葡萄生長期水分要求(圖1);其中,出現降水量<800 mm的年份占比為7%~36%,出現干旱的年份較少。長順縣大部分區域受到干旱Ⅲ級氣象災害影響,干旱氣象災害較嚴重(圖2)。
3.3.2 連陰雨氣象災害
長順縣連陰雨日數平均值均在7 d以上,且其中部連陰雨平均日數最大,接近Ⅲ級連陰雨氣象災害標準,對葡萄種植影響最大(圖3)。長順縣2/3以上地區處于連陰雨Ⅱ級氣象災害區域,且每年都發生連陰雨氣象災害(圖4)。
3.3.3 高溫氣象災害
如圖5所示,長順縣南部氣溫略高于北部,易達到高溫災害。如圖6所示,全縣大部分處于Ⅰ級高溫災害區域,對紫王葡萄的影響較小。
3.3.4 暴雨氣象災害
如圖7所示,長順縣全縣處于暴雨Ⅰ級災害區域,中北部降水量大于南部。如圖8所示,全縣均出現Ⅱ級以上的暴雨災害,且該縣東北區域處于Ⅲ級。同時,2010—2023年4—9月連陰雨年平均發生次數為5.8~7.6次,說明連續降水次數較多,需加強暴雨洪澇防范,尤其是降雨比較集中的6—8月。
4 結論
長順縣紫王葡萄所面臨的氣象災害中,干旱氣象災害發生概率低,但一旦發生干旱災害,則影響較大。
連陰雨氣象災害發生概率大,全縣連陰雨日數平均值均在7 d以上,且該縣中部地區連陰雨天氣發生最為頻繁。
高溫氣象災害等級較低,影響較小,長順縣南部高溫災害等級大于北部。值得注意的是,高溫天氣出現的時間段與暴雨、連陰雨災害出現時間段一致,有效緩解了高溫可能導致果實失水較快,造成果實脫落問題,但高溫高濕天氣為病蟲害提供了有利條件,需加強病蟲害防范。
全縣暴雨氣象災害均處于Ⅰ級災害區域,中北部暴雨災害等級大于南部。且由于連陰雨次數較多,需提前做好暴雨洪澇防范。
參考文獻
[1] 梁正文,胡琳,姚元平,等.長順縣紫王葡萄生長期氣候適宜性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155-156.
[2] 高燦中.巴中市葡萄生長發育農業氣象服務指標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9(2):65-66.
[3] 朱秀紅,陳志超,周善海,等.日照市葡萄種植氣象指標和災害分析[J].落葉果樹,2022,54(5):27-30.
[4] 楊治元.南方大棚葡萄熱害調查[J].中國南方果樹,2012, 41(5):107-108.
[5] 范凱鋒,李清斌,李盈盈,等.浙江省葡萄栽培氣象災害指標及服務技術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20,61(8):1575-1577,1580.
[6] 任曙霞,郝玲,董京銘,等.連云港市灌南縣葡萄種植氣象災害分析和氣候區劃[J].中國農學通報,2022,38(8):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