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作為云南省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一省一縣”試點縣,盈江縣按照“邊普查、邊應用、邊完善、邊見效”的原則,梳理和總結了氣象災害風險普查成果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思路和應用實例,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重點分析了普查成果在雷達及自動站觀測站網規劃布局、氣候可行性論證、精準發布預警的實際應用。最終基于風險普查成果,探索開展縣級暴雨災害風險預估業務,并對盈江縣2024年2次典型暴雨災害過程復盤制作風險預估產品,以降雨實況和實際受災情況進行檢驗分析。結果顯示,暴雨災害風險預估產品落區以鄉鎮為單元檢驗,準確率平均值為66.9%,基本滿足縣級風險預估決策氣象服務業務需求,可從源頭上降低氣象災害的風險。
關鍵詞:盈江縣;風險普查;暴雨災害;成果應用;風險預估;效果檢驗
中圖分類號:P42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1–0-03
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綜合調查。通過普查,全面摸清自然災害風險底數,查明重點地區抗災能力,客觀認識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水平,為有效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權威的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普查內容包括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海洋災害、森林和草原火災等主要自然災害的致災因子調查、承災體調查、歷史災害調查和綜合減災能力調查等[1-2]。
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為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和防災減災提供重要支撐[3]。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重要論述和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作為云南省“一省一縣”試點縣,盈江縣按照上級氣象部門的頂層設計,在2020年先行開展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工作,對暴雨、干旱、大風、冰雹、低溫、高溫、雷電7種氣象災害開展致災因素和影響的調查,形成了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報告。其中,暴雨氣象災害是盈江縣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按照“邊普查、邊應用、邊完善、邊見效”原則,在普查過程中邊探索、邊實踐。通過梳理和總結暴雨災害風險普查成果的應用思路,重點推動暴雨災害普查成果應用和暴雨風險預估業務建設,從源頭上降低氣象災害的風險,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帶動全地域多領域的普查成果應用,促進氣象服務精細化、高質量發展[4]。
1 普查成果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
1.1 普查成果應用于盈江縣觀測站網規劃布局
盈江縣氣象局積極爭取將災害風險普查成果應用納入《德宏州人民政府云南省氣象局“三個示范區”建設氣象保障服務合作協議》《盈江縣“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以及上級氣象部門觀測、服務等專項規劃的實施和氣象重點工程設計。根據氣象災害風險的時空分布,優化盈江縣雷達、自動氣象站等觀測站網布局選址,強化暴雨災害易發區、高風險區氣象災害監測。在2021、2022年云南省監測預警補短板工程的基礎上,繼續組織實施完成了2023年和2024年站網工程建設任務。2021—2024年建成X波段天氣雷達1部、六要素自動站10個,單雨量站9個。實現全縣15個鄉鎮六要素自動站全覆蓋,自動站平均間距達到10.7 km/個。
1.1.1 X波段雷達選址應用
通過云南省氣象監測預警補短板工程建設,盈江縣氣象局應用風險普查成果,綜合考慮凈空環境、電磁環境、站址條件等選址條件,有效避開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區域,最終決定在盈江縣油松嶺鄉村頭塘建設一部X波段雷達,以較好地解決云南省暴雨“窩子”昔馬片區絕對高度4 000 m以下低空云系和局地中小尺度強對流災害性天氣的監測問題,有效彌補德宏C波段多普勒雷達底低層云系探測盲區和雷達垂直上空部分的探測盲區,提高雷達觀測覆蓋率,增強突發性、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能力。
1.1.2 自動氣象站選址應用
利用盈江縣氣象災害風險普查成果中主要暴雨、大風、冰雹等氣象災害發生的地點、強度、頻率等詳細資料,結合主要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件和地形地貌特征,進行自動氣象站的選址,可以避免盲目性,使選址更加科學、合理,提升氣象觀測的準確性和代表性,較好滿足防災減災的需要。圖1為2021—2024年盈江縣雷達、自動氣象站選址建設分布圖,有效覆蓋了氣象災害高風險區和監測空白區,逐步實現“監測精密”的目標。
1.2 普查成果應用于氣候可行性論證
積極推進盈江縣政府在國土空間、防災減災、產業發展等重大規劃中考慮氣象災害影響,減輕災害風險。普查成果在盈江縣產業園區氣候可行性論證報告中得到較好運用。
應用盈江縣國家級氣象站近年逐時降水資料,提取最大小時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過程累計降水量、暴雨持續天數計算暴雨過程強度指數。累加當年逐場暴雨過程強度指數,得到年雨澇指數。應用地形因子和水系因子作為孕災環境因子計算暴雨孕災環境影響系數,與年雨澇指數加權,計算出暴雨致災危險性指數,生成項目區域暴雨災害致災危險性區劃圖。從區劃圖中可看出,盈江縣產業園區項目中,仕明片區屬于暴雨致災較高危險區,昔馬西和昔馬東屬于暴雨災害較低危險區。
2 暴雨災害風險預估及效果檢驗
2.1 2024年6月15—17日盈江縣暴雨災害風險預估及效果檢驗
根據2024年6月15—17日盈江縣暴雨災害風險預估及實況檢驗(圖2)看出,此次暴雨天氣過程,高風險區為平原鎮大部、太平鎮和弄璋鎮北部,中風險區為銅壁關鄉、太平鎮、弄璋鎮、那邦鎮、昔馬鎮、卡場鎮、勐弄鄉大部,油松嶺鄉、舊城鎮、新城鄉西南部;低風險區域為蘇典鄉大部,盞西鎮、芒章鄉、油松嶺鄉、舊城鎮、新城鄉部分地區。其余地區無風險。從6月15—17日累計降雨量實況來看,暴雨大暴雨主要出現在盈江縣西部、南部,最大累積降雨量是銅壁關鄉三合站381.8 mm,其次是銅壁關站357.8 mm,再次是太平鎮芒允站318.2 mm,昔馬鎮、卡場鎮、勐弄鄉、蘇典鄉、那邦鎮、弄璋鎮、平原鎮100~250 mm。此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導致盈江縣大部共13個鄉鎮受災。從檢驗結果來看,6月15—17日暴雨天氣過程暴雨災害風險預估準確預報到盈江西部、南部為暴雨災害風險區,但較降雨實況及受災情況來看,暴雨預估高風險區域有一定偏差,預估為高風險區的平原鎮降雨量不大,受災情況較輕。
2.2 2024年7月1日盈江縣暴雨災害風險預估及效果檢驗
根據2024年7月1日盈江縣暴雨災害風險預估及實況檢驗(圖3)看出,在此次暴雨天氣過程,中風險區為盞西鎮、芒章鄉、舊城鎮、新城鄉西部邊緣地區;低風險區為支那鄉、卡場鎮、蘇典鄉、勐弄鄉、昔馬鎮、那邦鎮、平原鎮、油松嶺鄉、舊城鎮、新城鄉、盞西鎮、芒章鄉大部,銅壁關鄉、太平鎮、弄璋鎮北部;其余地區無風險。從7月1累計降雨量實況來看,暴雨大暴雨主要出現在盈江縣北部,最大累積降雨量是蘇典鄉詩密娃底站154.5 mm,其次是蘇典站134.7 mm,再次是支那鄉蘆山站131.9 mm,卡場鎮、盞西鎮、勐弄鄉、昔馬鎮、舊城鎮、平原鎮等地區50~100 mm。此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導致盈江縣大部共13個鄉鎮受災。從檢驗結果來看,7月1日暴雨天氣過程暴雨災害風險預估準確預報到盈江北部、東部、西部為暴雨災害風險區,但較降雨實況及受災情況來看,暴雨預估中風險區域有一定偏差,預估為中風險區的東部邊緣芒章鄉等地區降雨量不大,受災情況較輕。
3 結論
(1)普查成果應用納入盈江縣觀測站網規劃布局。根據氣象災害風險的時空分布,優化盈江縣雷達、自動氣象站等觀測站網布局選址,強化暴雨災害易發區、高風險區氣象災害監測。2021—2024年建成X波段天氣雷達1部、自動氣象站19個。實現全縣15個鄉鎮六要素自動站全覆蓋,自動氣象站平均間距達到10.7 km/個。
(2)普查成果應用于氣候可行性論證。積極推進盈江縣政府在國土空間、防災減災、產業發展等重大規劃中考慮氣象災害影響,減輕災害風險。在盈江縣產業園區氣候可行性論證報告中,仕明片區屬于暴雨致災較高危險區,昔馬西和昔馬東屬于暴雨災害較低危險區。
(3)應用普查成果精準發布預警典型案例。2023年盈江縣“7·28”強降雨天氣過程,充分發揮氣象災害風險普查成果在防災減災中的積極作用,提前發布暴雨預警信號、山洪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助力太平鎮雪梨村賀宋村民小組在泥石流地質災害發生前,成功避險59戶164人。該案例入選自然資源部2023年全國地質災害成功避險典型案例。
(4)暴雨氣象災害風險預估及典型個例效果檢驗。對盈江縣2024年3次典型暴雨天氣過程風險預估產品落區及效果檢驗分析。總體來看,暴雨天氣過程暴雨災害風險預估產品中風險區域與強降雨落區基本吻合。但較降雨強度及受災輕重來看,對應暴雨風險預估中不同級別風險區域有一定偏差。效果檢驗中以全縣共15個鄉鎮為評估單元,以實際致災為檢驗依據,5次暴雨過程暴雨災害風險預估產品落區準確率平均值為66.9%,基本滿足縣級風險預估業務需求。
參考文獻
[1] 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技術總體組,史培軍,汪明,等.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程(一)開展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背景[J].中國減災,2020(1):42-45.
[2] 汪明.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程(二)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重要意義[J].中國減災, 2020(19):24-27.
[3] 王國復.氣象災害調查與風險評估[J].城市與減災,2021 (2):5-9.
[4] 莊文晶,楊錫瓊,楊凱,等.漳州市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成效分析[J].海峽科學,2023(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