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規改革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動實踐。近年來,企業合規成為檢察機關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引領民營企業合規經營,“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由此,企業合規的改革不僅在于防范企業風險,避免企業倒閉;更是被賦予了提振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信心的重要使命。如何使企業合規順利地完成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就必須確立從單純的民營企業刑事合規轉向提振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企業合規的理念,并在民營企業合規機制建設中牢牢把握好四個維度方面的工作。
民營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中最有活力的主體,為推進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是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業、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市場經濟的初期發展階段,我國并不具備市場經濟發展的經驗,只能是采用“摸著石頭過河”的辦法,由基層進行大膽的改革探索。當時的市場經濟很不成熟,各種制度體系尚不完善、法律法規并不健全、市場規則尚不明確,法治環境也同樣是初級的、不成熟的、變化不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營企業必然存在野蠻生長的現象。同時,也有個別民營企業為了追求高利潤、高回報不可避免地打點擦邊球。隨著市場體制的逐步健全,這些問題逐步得到了解決;但是,由于民營企業缺乏資源,必須要依附于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以及國有企業的項目支持,這就容易與政府、國企形成不正常的交往,引發商業賄賂現象的發生。
為了引導民營企業合法經營、誠信守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就必須建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民營企業的合規建設。
民營企業是在市場經濟的考驗中發展起來的,歷盡千辛萬苦,很多企業已經從過去的小作坊、小企業、小商鋪成長為擁有百億、千億、萬億的大型企業,有的已經成為全球龍頭企業;其領域涉及國計民生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稅收上,2012年至2021年,民營企業占比從48%提升至59.6%;就業上,2012年至2022年,僅私營工業企業吸納就業占比便從32.1%提高到了48.3%;在數量上,2012年至2022年,民營企業數量占比從79.4%增長到了93.3%;在外貿上,民營企業從2019年起成為第一大外貿主體,2022年占比達50.9%。綜上,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民營企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閆立
為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規范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必須要擺脫小作坊式的生產和家族式的企業經營模式,引導民營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
一是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股東行為,強化內部監督,實現治理規范、有效制衡、合規經營,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并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依法推動實現企業法人財產與出資人個人或家族財產分離,明晰企業產權結構。研究構建風險評估體系和提示機制,對嚴重影響企業運營并可能引發社會穩定風險的情形提前預警。應該把民營企業的企業合規官制度納入現代企業制度之中,并賦予企業合規官特別權力;企業合規官在董事會的領導下獨立行使企業合規權力,加強對企業法律風險防控、企業內部廉政建設、企業涉外法律問題的統一協調;這對于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尤為必要。
二是健全規范和引導民營資本健康發展的法律制度,為資本設立“紅綠燈”,完善資本行為制度規則,全面提升資本治理效能,提高資本監管能力和監管體系現代化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資本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資本是帶動各類生產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紐帶,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正確處理不同形態資本之間的關系,在性質上要區分,在定位上要明確,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等等。這些重要論述為更好發揮資本的功能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是推動民營企業積極構建商業行為準則、合規組織體系、防范體系、監控體系和應對體系等。深化監事、審計、法務等公司部門的職責作用,充分考慮小微企業人員少、運營資金不足等現實情況,針對日常經營、財務管理、貿易、倉儲管理等犯罪高發環節,以及數字經濟、對外貿易等重點領域推出規范性的行業操作給予指引;探索推進“智慧企業”管理模式,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崗位、職責、行為的信息化規范管理和企業內部資源的有效監管,強化企業經營流程監管和風險預警;同時,加強對控股股東、董事、企業高管等人員的法律規制,明確職業責任。
四是依法規范政府的行為,著力解決政府長期拖欠企業賬款的問題,嚴格執行《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依法依規加大對責任人的問責處罰力度。要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去,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反對地方保護和行政壟斷,為民營企業開辟更多發展空間。
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不可替代。一段時期以來,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少民營企業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迫切需要針對新情況,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體制機制,提振民營經濟預期信心,并進一步加大民營企業的保護力度、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一方面要著力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破除市場準入壁壘,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另一方面,要引導各類企業把守法誠信作為立命之本,依法經營、依法治企、依法維權;引導民營企業家筑牢依法合規經營底線,做守法經營的典范;各級政府部門和政法機關要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保障公正公平公開司法,不斷提升法律服務能力水平,努力以更優法治環境,保障促進、規范引導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3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強調:“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p>
在立場態度上要牢牢樹立“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的觀念,更要以實際行動促進民營經濟人才健康成長:
一是把握好正確輿論導向,引導社會正確認識民營經濟的重大貢獻和重要作用,正確看待民營經濟人士通過合法合規經營獲得的財富。堅決抵制并及時批駁澄清質疑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否定和弱化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與做法,及時回應關切、打消顧慮。
二是加強對優秀企業家先進事跡、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宣傳報道,凝聚崇尚創新創業正能量,增強企業家的榮譽感和社會價值感。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輿論環境和時代氛圍,對民營經濟人士合法經營中出現的失誤失敗給予理解、寬容、幫助。
三是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引導民營企業家增強愛國情懷、勇于創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拓展國際視野,敢闖敢干,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發揮優秀企業家示范帶動作用,按規定加大評選表彰力度,在民營經濟中大力培育企業家精神,及時總結推廣富有中國特色、順應時代潮流的企業家成長經驗。
(作者系上海政法學院終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