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 年版)》提出,培養并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其中,綜合與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結合有效策略充分發揮綜合與實踐教學對學生成長的有效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現階段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闡述綜合與實踐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為更多的數學教師帶來幫助。
一、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實踐”是綜合與實踐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其主要目的是助力學生全方位成長。但是,就現階段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實際情況來講,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教”與“學”是分開的,即教師在綜合與實踐教學中,讓學生只需緊跟教師教學的節奏來進行思考與學習,沒有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導致綜合與實踐教學的質量偏低,并且學生學習效果也相對較差。
此外,學生學習的興趣低,也是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一。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方法過于單調等。長此以往,不僅學生會逐漸喪失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會使教師無法發揮綜合與實踐教學的應有作用,更別說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了。
二、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的策略
初中階段是培養并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時期,綜合與實踐課程具備的實踐性與綜合性對培養并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重視綜合與實踐教學,立足初中生真實情況,積極探索更多教學策略,有效地發揮綜合與實踐教學對學生成長的作用。
(一)構建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構建問題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結合“教”與“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的有效手段。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數學教師可通過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指引學生在綜合與實踐課中積極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中,幫助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自身實踐掌握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助力學生由直觀形象思維進階為邏輯思維,進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以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七年級下冊“綜合與實踐———七巧板”為例,教師通過構建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索與學習知識。在教學前,教師要明確七年級學生學習數學這門學科的實際情況。雖然七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們的思維能力仍有待提升,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往往不能深入理解知識內容。之后,教師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立足學生學情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的問題,通過問題來逐步引導學生探究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你對七巧板的了解有哪些呢”這一問題了解學生對七巧板的認知情況,并結合七巧板拼成的各種作品的照片來初步創設問題情境,運用問題助力學生從多方面了解七巧板,為本節課教學做好準備。之后,在學習制作七巧板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質疑的好習慣。這樣,教師通過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從點、線、面不同視角研究七巧板,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抽象能力、幾何直觀的核心素養,還幫助學生逐漸增強了從數學角度觀察世界的意識。
(二)結合實際生活,發展核心素養
在綜合與實踐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實際生活,通過創建生活場景的方式來培養并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同樣也應用于生活,教師要立足初中生實際生活來設計綜合與實踐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場景中利用自身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積累探究數學,并指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這樣不僅能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還能幫助學生體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樂趣,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明確學習數學的重要作用。
以北師大版數學教材八年級下冊“綜合與實踐———平面圖形的鑲嵌”為例,教師結合實際生活內容來進行教學。在教學前教師要明確,本課體現了圖形多變性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與學生生活之間具有較為緊密的聯系,需要學生理解平面圖形鑲嵌的含義和滿足的條件,設計平面圖形鑲嵌的圖案。因此,教師要主動與學生交流,獲取學生生活中搜集的地面、墻面等圖形的真實照片,并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內容。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電腦來展示學生的真實照片,利用照片創設生活情境,并通過“你家鋪的地板磚是什么形狀的?你還見過其他形狀的地板磚嗎?”“請仔細觀察這些圖片中的圖形拼接有什么特點?”進行導入。這樣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圖形,思考問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緩解學生學習知識的壓力,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
(三)實施多元評價,提升教學成效
評價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均有直接影響。教師要積極創設多元評價體系,借助評價提升教學成效。評價是教師了解教學效果,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綜合與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實施多元評價,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在學習中的不足和閃光之處,并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推動學生個性化成長。
以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九年級下冊“綜合與實踐———視力的變化”這一課為例,在教學前,教師要設計有關課堂評價的調查問卷,通過分析問卷數據了解學生喜歡的評價方式,明確學生對日常教學評價的真實看法和提議,從而全面地了解學生對評價的態度和興趣愛好等內容。教師根據問卷反思自身在教學評價時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加以完善。同時,教師立足學生興趣愛好,通過網絡搜集學生喜愛的事物,如表情包、動漫人物、影視片段、短視頻等。之后,教師結合搜集的內容創新評價的方式,提升學生對評價的接受程度,為日后開展評價做好鋪墊。
在教學中,教師實時關注學生學習“綜合與實踐———視力的變化”的情況,為接下來開展評價打下扎實的基礎。在教學后,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評價自身在課堂中的學習表現,如學習的積極性、與同學的互動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等方面。這樣通過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的方式,進一步增強了“綜合與實踐———視力的變化”的教學效果,使得學生根據評價內容反思自身統計過程和數據處理情況,助力學生學會用數字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在明確現階段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中出現問題的基礎上,分析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的策略,如通過構建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結合實際生活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及實施多元評價來提升教學成效,為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